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而第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能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切磋所学,分享学习所得或探讨学习上的疑惑,不也很享受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境而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补说】

本章谈学习,三句话是连贯的。第一句谈学而能用的快乐,第二句谈切磋所学的快乐,第三句谈学有所成时内心稳定而自足的愉悦。

“学”是指学习知识,“习”是指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朋”是指同门(同师)的人,“友”是指志趣相投的人,“朋”不宜径直翻译为“朋友”。“朋”有领悟须说或有疑惑未解,故“自远方来”与同门交流。根据语意连贯性要求,“人不知”,是指他人不了解自己的学问。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在不真诚的花巧言辞和假装出的和颜悦色之中,几乎不会有‘仁’的存在。”

【补说】

“巧言令色”的实质,是表里不一,隐瞒真实情感与立场,不符合“仁”的要求。孔子强调要真诚,要讲是非,要有原则。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否未能尽心?同朋友交往是否未能守信?我被传授的那些知识和道理,是否未能付诸实践?”

【补说】

“三省”是本章提出自我反省的方法,儒家是主张“反省内求”以不断求得进步的。

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不能固执己见。要以忠信为主。不要把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作为同道(那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错了就不要怕改正。”

【补说】

本章断句跟通行版本不同。孔子这里讲了五点意思,五句话相互独立,不相连贯。“学,则不固”是指学习要具备灵活性和接纳的心胸(此句若理解为“只要学习,就不会固陋”,语义上来讲也比较妥适,但如果这样理解,此句则是一般道理的阐发,跟其他几句具有针对性的劝告,表意角度不够密合)。“友”是指同道(志同道合);“不如己”可理解为志趣跟自己不同类,也可理解为修养不如自己,前者为佳。

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这就是古代君主治国方法最美妙的地方。但是,大事小事都遵循和谐的标准,有时是不可行的;知道要和谐而一味搞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补说】

“礼”意味着秩序,它要求人们各安其位,然而人总有不安分的,“和”是很难的,“和”也因此显得珍贵。只有古圣先王的“礼之用”,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凡事一味讲和谐,为和谐而和谐,是行不通的。考虑到“有所不行”“亦不可行”的对应关系,故如此标点,跟通行版本有所区别。

6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具有超越物欲层面的精神追求——他不追求吃饭饱足,不追求居住舒适。一个人应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到有道之士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补说】

这段话共三句,意思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句讲志趣,第二句讲日常言行,第三句讲进德修业。如果把三句话视为连贯的来解说,似乎也通,但较为牵强。

7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能不因有欲求而谄媚,富有却能不因有依恃而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算可以的了。但这不如虽贫穷却内心安适,虽富裕却能喜好礼义。”

【补说】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属于有持守的自我节制;“贫而乐,富而好礼”,则属于有建设性的精神发展。钱穆说,前者心中还有贫富,后者心中不以贫富为意,因此前者不如后者。 7VXtc7jKf/V6nmdpFVCQl1FJkpUp+JtcS+L0hoJEDJcuD0q1Q5I+c/SV+Hyn9Q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