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经典学习是文化教养的根基。在我看来,《论语》和《世说新语》是理解中国思想和中国风度的必备基础,学习这两本篇幅不大的古籍是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完成的事。十六七年前,我就在成都七中开设了“论语课”。我的“论语课”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当时使用的教材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论语课”是我自发的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教学内容的改革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给学生提供有营养的教学内容比任何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得更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大刀阔斧处理教材教学,腾出时间来开设“论语课”和“诗词课”。效果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很简单,我的学生至少学到了别的学生可能不曾学到的东西,而这对于学好语文、理解人生和传承文化都很有意义。我也很满足于这教学的前瞻性,在当前实行“整本书阅读”的很多年前,我已经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了。

当年我就发现,虽然《论语译注》是非常不错的版本,但其间也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论语》的翻译有待改进或完善。像《论语》这种经典文本进入课程,需要更稳妥的译文来支撑。后来经由文本解读研究,我找到了还原性理解文本的一些方法,这对我翻译《论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书中若干译文虽跟通行版本皆有不同,但我认为是相当可靠的。我的译文致力于还原本意,尽量不受前人译述的影响;字句若有疑义,则多以《说文解字》为主要释义依据,并做到有先秦文献可征。

但凡课程,均涉取舍。第一部分对《论语》原典有所取舍,汰除了部分我认为未必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以更符合原典研读课的需要。

本书提供了若干种课型,每种课型均有举例,供使用本书的师生参考借鉴。我没有把整部《论语》的全部课例呈现出来,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论语》中的思想和话题非常丰富,不同读者阅读《论语》时的兴趣点彼此不同。我希望保留更大的自主空间,读者可根据书中的示例,自行创设更多更好的课例,构建出有自己特色的《论语》课程。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论语课”和“诗词课”算是我用力最深的特色课程。我希望这两种能充分体现母语教育特色的课程,有助于语文学科建设,有利于广大师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这是美好的愿望,但我相信不会落空,因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学习效益,早已通过教学实践获得了验证。

在此祝福阅读本书的读者朋友们。我们跟经典结缘,我通过本书跟大家结缘,或尚友古人,或利乐大众,都是幸运且开心的事。我这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社交,而能通过文字跟大家连接,无疑是寂寞中最好的安慰。

罗晓晖
2022年6月 E3tCBbKoUEHRek7pYZ2Iwj/u0burA7j3/nhMCN8gitBfgZPI1DMegDm5QiGeI/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