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早年的遭际

天赋异禀 少年诗人 受人赏识

772年,白居易诞生于郑州新郑。白居易天赋异禀,十五岁就会写诗,后曾用所作的《赋得古草原送别》拜见顾况,受到顾况的赏识。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正月二十日,诗人白居易(乐天)诞生于郑州新郑。

白居易在群从间排行第二十二,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白幼文。他诞生的那年,父亲白季庚已经四十四岁,母亲陈氏却才十八岁。此外,祖父白锽(官至河南府巩县令)是六十七岁,祖母薛氏是六十五岁。还有外祖母白氏,因为外祖父已经故去,白居易的母亲又没有兄弟姊妹,外祖母便也回到娘家,帮助白居易的母亲照顾白居易弟兄。

白居易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诗人。据说他祖父有文集十卷,可是并没有流传下来。他外祖父名叫陈润,做过坊州鄜城令,现在在《全唐诗》里还保留着他的八首诗。

白居易从小就很聪明,他后来回忆他幼年生活时写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这话自然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白居易出生的年代,正当安史之乱之后。当时表面上是比较平定的,但是黄河以北,仍为安史旧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所盘踞。同时梁崇义占有襄、邓、均、房、复、郢等州,李正己占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等州,再加上吐蕃连年入侵,取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陇右地方完全陷没;凤翔以西,邠州以北,都不再为唐帝国所有。其他地方,像淮南、浙东、剑南、岭南,也都有变乱。唐帝国仅仅依靠汴、宋、徐、泗间一条运河对江南人民进行残酷地剥削压榨,才勉强维持住这战后的残破局面。据当时的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唐帝国全盛时人口有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到广德二年(764),人口便仅有一千六百九十二万。根据这个数字,我们可以想象十年以来唐帝国衰落得多么厉害。河南是大战中心,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就更厉害了。当时刘晏在给元载的信里这样说:“函陕凋残,东周(洛阳)尤甚。过宜阳、熊耳,至武(虎)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虽然如此,变乱并没有结束,第二次大战正在酝酿。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由宋州司户参军改授徐州彭城县令。徐州本属汴宋留后田神玉。大历十一年(776),田神玉卒,李灵曜乘机据汴、宋、曹、濮、兗、郓、徐、泗八州作乱,唐代宗便派李正己和其他四节度使讨伐李灵曜。李灵曜之乱被平后,李正己又乘机占得了曹、濮、徐、兗、郓五州,加上他原来的淄、青等十州,便拥有十五州。所以白季庚做彭城令的时候,徐州早属李正己。徐州刺史便是李正己的从父兄李洧。

当时藩镇,除李正己最强以外,田承嗣已死,他的侄儿田悦仍然据有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也死了,他的儿子李惟岳也仍然据有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梁崇义有襄、邓、均、房等六州,算是比较弱的。唐德宗即位以来,很想逐渐削平藩镇,不过李正己和其他人互相勾结,不好动手。只有梁崇义孤悬一隅,兵势又最弱,所以唐德宗在建中二年(781)便派李希烈督率大兵讨伐梁崇义。李正己为了响应梁崇义,便也派兵扼住徐州甬桥、涡口,截断汴河饷运。正在这紧张的时候,不料李正己忽然死了,只好由他儿子李纳继领军务。结果李希烈攻破襄阳,梁崇义投井自杀。白季庚便乘此机会劝说李洧,以徐州甬桥、涡口归唐。这样江淮漕运才又通畅。唐德宗因为白季庚有说降李洧的功劳,就擢拜白季庚为徐州别驾并赐绯鱼袋。

不久,李洧死了,由州将高承宗继任。兴元元年(784)高承宗又死了,由他的儿子高明应继任。这时白季庚似乎仍在徐州。

贞元四年(788),唐德宗听了李泌的话,改高明应为金吾将军,另派张建封为徐泗濠节度使镇徐州。白季庚这时也由于任满,改除检校大理少卿,兼衢州别驾。

白季庚在徐州期间,唐室又大乱。建中三年(782),朱滔自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杀了李惟岳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同时朱滔、田悦等人又共同劝李希烈称帝,于是李希烈便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

建中四年(783),李希烈攻陷汝州,夺取尉氏,包围郑州。十月,泾原兵变,唐德宗奔奉天,泾原兵拥朱泚为帝。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兴元元年(784),朱泚更国号曰汉,改元天皇。李希烈在汴州也做了皇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

由于战事临近新郑,白居易和他的家人大概就在这个时候(782年左右)离开新郑搬到徐州符离,因为白居易后来从苏州返洛阳时写的《宿荥阳》诗中说:“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782年,白居易正好是十一岁。

此前,白居易家比较重要的事情,除了上述白季庚的事迹以外,还有就是在大历八年(773)五月三日,他的祖父白锽在长安病殁,享年六十八岁,葬在华州下邽县。大历十二年(777),祖母薛氏死在新郑,享年七十岁,就暂时葬在新郑县临洧里。白居易的祖先原来是太原人,后来移籍同州,到白居易的曾祖父,又搬到下邽。所以白居易有时自称为太原人,有时又自称为下邽人。

白锽夫妇有五个儿子,长子就是白季庚;次季般,徐州沛县令;次季轸,许州许昌令;次季宁,河南府参军;次季平,乡贡进士。不过白居易在诗文中很少提到他这些叔父,所以详细情况都不清楚。白锽还有一个兄弟叫白,做过扬府录事参军;白的儿子白季康,做过宣州溧水令;白季康的儿子就是白敏中,后来做过武、宣、懿三朝的宰相。

此外,在大历十一年(776),白居易得了一个弟弟,小名阿怜,就是后来的诗人兼小说家白行简。在白居易十一岁之前,我们只知道他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就懂得声韵,可见白居易成为诗人也绝不是偶然的。

白居易到符离以后,不久就到江南去了。十五岁的时候写下《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这是现在保存在《白氏文集》中最早的一首诗。

白居易在江南的时候,他父亲任衢州别驾。衢州属浙江东所管,当时的浙东观察使是皇甫政。此外白季康一支也多在江南做官。所以白居易常常往来于浙、皖、赣之间。苏、杭二州,也是白居易常去的地方。当时苏州刺史是诗人韦应物,杭州刺史是房琯的儿子房孺复,一个好诗,一个嗜酒,给白居易这个少年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二十岁左右,中原平定,白居易才又回到符离。这就是他在《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诗中所说的“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了。

白居易从十五六岁就开始折节读书了。曾经用所作的诗文谒见顾况。顾况非常赏识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就加强了白居易的信心。因此到符离以后,他就“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由于太用功了,以至于念书念得“口舌成疮”,写字写得“手肘成胝”。这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是总也看出他苦读的情况来了。和白居易在符离一起攻读的有张彻、贾等,后来都陆续进士及第。在符离,除了读书以外,陴湖、濉水,以及武里村、流沟寺的山都是他们游踪常到的地方。

在这个时期,白居易又遭遇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就是在贞元八年(792),白居易的小弟白幼美死了。白幼美小名叫金刚奴,兴元元年(784)生,死时才九岁,死后就暂时葬在符离濉南古原上。

就在贞元八年(792)的正月,由于曹王李皋的逝世,襄州军乱。乱事平定后,唐德宗改派荆南节度使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白季庚由于衢州别驾任满,便改除襄州别驾,算来应该就在这个时期前后。樊泽的儿子就是樊宗师,后来白居易在诗里常常提到他,想来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结识的。

白季庚任襄州别驾时期,白居易也去过襄州。所以后来在去江州时有《再到襄阳访问旧居》一诗,诗里说:“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髭须初生,料想当时白居易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不料贞元十年(794)五月二十八日,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襄州任上逝世了,享年六十六岁。死后无力搬运灵柩,权窆于襄阳县东津乡南原。白季庚死后,家计当然逐渐艰窘。同时因为在丁忧期间,白居易也不能应试。三年服满,白居易才再从事举业。这就是他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了。这时白居易的生活,因为没有诗文可资探讨,所以都不十分清楚。白家似乎没有再回符离而就近搬到洛阳了。他大哥白幼文服满后任饶州浮梁县主簿,家庭生活便完全依靠白幼文的俸禄。《伤远行赋》中说“分微禄以归养”“自鄱阳而归洛阳”,便是白居易自述从浮梁负米还乡的情形。

总之,白居易在登进士第以前的生活是流离转徙、居无定所的。“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这就是诗人早期生活的真实写照了。

历史的温度

白行简

白行简的《李娃传》,恰可与《霍小玉传》成一对照。《霍小玉传》为一不可挽回的悲剧,《李娃传》却是一个情节很复杂的喜剧。

行简字知退,诗人居易弟,与李公佐为友。元和十五年(820)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宝历二年(826)卒(白行简附见《旧唐书》卷一六六及《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传》中)。

此传作于贞元十一年(795),是其早年之笔。叙李娃的多情,郑子的能悔过,颇能谐合俗情;故剧场上至今犹演唱此故事不绝。(元石君宝有《曲江池》剧,明薛近兖有《绣襦记》传奇,也衍此事。)行简此作,文甚高洁,描叙也甚宛曲动人,与《小玉传》同是唐人传奇文里最高的成就。他又有《三梦记》,叙次也很有趣,且是近代心理学上的很好的资料。

——节选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rTpcWsRi0NQbR2Jguu735nO8BaX5dhf+fFB7p6Mzkrd3NPPHKiwYJnKAvWwNTa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