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 华州司功

导读

杜甫的官场生涯并不如意,整日醉酒,欠了一堆酒债,不久又被贬为华州司功。朝廷征讨史思明叛军,功败垂成。杜甫目睹社会黑暗,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关键词

酒债缠身 被贬华州 “三吏三别”

乾元元年(758)春天,群臣于大明宫朝见唐肃宗。那时唐朝俨然有中兴的现象。流亡群臣,又看见旧日宫殿,烛光香烟,衣冠剑佩,心上自然都涂上一层光彩。中书舍人贾至便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太子中允王维、左拾遗杜甫、右补阙岑参都有诗奉和。四位诗人同题和作,而且都写得锦明霞灿、电烁雷鸣。虽然不外褒颂功德,也算是诗坛佳话。

此外杜甫还写过几首有关朝臣生活的诗,如《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紫宸殿退朝口号》《春宿左省》《晚出左掖》《题省中院壁》之类。那时宣政殿在含元殿北,是所谓正衙。殿东上门是门下省,殿西上门是中书省。左拾遗属门下省,杜甫的办公室处在左,所以称之为左省或左掖。紫宸殿在宣政殿北,当时谓之阁。皇帝见群臣通常都在宣政殿,叫作常参。每逢朔望,荐食诸陵寝,天子又御正殿,所以在紫宸殿朝见,叫作入阁。杜甫虽然是一个拾遗,但却是清要近臣,所以朝后还要到省,天晚才退公。每逢有封事,便坐以待旦;每逢出省,又要“避人焚谏草”。黾勉从公,这是杜甫很喜欢的一个职位。

但是自从房琯事件以后,肃宗对杜甫很不满意。所以杜甫虽然有政治抱负,事实上却无能为力,颇感“老大悲伤未拂衣”。无聊之至,他只好到曲江池上去喝酒,“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闹得到处是酒债,还是纵饮懒朝。而且因军事紧急,官马一概缴还,所以杜甫出门没有马,从东家借了一匹蹇驴,骑着上朝又恐怕触怒长官,只好陈牒请假。虽然如此,每逢有三百青铜钱的时候,还要邀北邻毕曜饮酒。毕曜也是一个诗人,一样家贫宦卑,饥寒衰老,所以杜甫引为同调。

这时同侪酬唱的有王维和岑参。偶然经过郑虔的故居,“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郑虔被远贬台州,地阔海冥,相见无期,杜甫不禁怃然。

端午日照例蒙皇帝赐细葛香罗新衣。六月房琯以罪贬州刺史。前祭酒刘秩贬阆州刺史,京兆尹严武贬巴州刺史,正因为他们是房琯一党的。杜甫也由左拾遗贬华州司功。

出金光门的时候,杜甫想起至德二载(757)由此门出,间道归凤翔,现在却与亲故告别,从此门去华州。那时仓皇奔逃,到现在想起还令人破胆呢!

杜甫在华州遇见高适的族侄高式颜。高式颜现在也年老了,大非从前在梁宋间酒垆论文时的模样,“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同时想到高适。高适因受李辅国谗毁,现在已由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左授太子少詹事。“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趁便寄诗致意。

这时候,虽然唐室收复两京,史思明降伏,但是安庆绪在邺,依然据有七郡六十余城。而且史思明虽然表面上降伏,事实却是首鼠两端,并不可乐观。不过肃宗因循,对史思明采取怀柔政策。张镐论史思明凶险,临难必变,肃宗以张镐不切事机,遂罢相位,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可是肃宗也知道史思明靠不住,又听了李光弼的话,于是派乌承恩入范阳,图杀史思明。结果事败,史思明又和朝廷离贰,上表扬言:“陛下不为臣诛光弼,臣当自引兵就太原诛之。”局势紧张起来了,郭子仪、李光弼相率入朝,八月,以郭子仪为中书令,李光弼为侍中。肃宗决定用大兵力,先消灭安庆绪。九月,命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七节度使,再加上河东李光弼、关内王思礼,共九节度使,包围安庆绪。肃宗因为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元勋,不好相统属,所以不置元帅,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事实上也就是统帅了。

这年大热,到早秋京畿还苦热不退。杜诗说:“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华州地当要衢,簿书相仍,堆案盈几。而且苍蝇乱飞,更令人烦恼,“束带发狂欲大叫”,杜甫真有些吃不消,只想赤脚踏冰。

征讨在即,李嗣业的队伍集中于关中待命。他的队伍是龟兹、畋沙、疏勒、焉耆四镇的精锐,道经华州,杜甫看了,有“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的句子,赞美他的军队纪律整肃。

华州刺史姓郭,名字不可考稽,也向朝廷进《进灭残寇形势图》,杜甫作状说明。大略云:

臣伏请平卢兵马及许叔冀等军郓州西北渡河,先冲收魏……遣李铣、殷仲卿、孙青汉等军逦迤渡河佐之,收其贝博。贼之精锐,撮在相、魏、卫之州,贼用仰魏而给。贼若抽其锐卒渡河救魏博,臣则请朔方、伊西、北庭等军渡沁水收相、卫;贼若回戈距我两军,臣又请郭口、祁县等军蓦岚驰屯据林虑县界,候其形势渐进,又遣季广琛、鲁炅等军进渡河,收黎阳、临河等县,相与出入掎角,逐便扑灭,则庆绪之首,可翘足待之而已。

不过杜甫的意见,还是同李泌的一样,想直捣幽燕。他在另一首诗中说“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便透露出擒贼先擒王的主见。只要击败范阳,邺城如釜中游鱼,不攻自弃;否则顿兵邺城,范阳必来相救。这是很明显的,那时唐朝的大患是史思明,不是安庆绪。结果错此一着,九节度兵溃河阳,史思明坐大难制。而且九节度使讨安庆绪,军无统帅,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也是必败的主要原因。杜甫说“元帅待雕戈”,便说明要有有实权的统帅,才好制胜。

“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杜甫对这国家大事,当时是无权过问的。

九月重阳,杜甫到蓝田崔氏庄休沐。在蓝水玉山之间置酒欢会。只是望着西庄王维的别墅,“柴门空闭锁松筠”,杜甫有些黯然而已。

冬天,杜甫又为华州刺史,出试进士策问五首。这次试题,杜甫自己说:“顷之问孝秀,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征事,曷成凡例焉?今愚之粗征,贵切时务而已。”试题包括公赋、军食、驿运、沟渠、货币诸事。

杜甫有《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对华州生涯,自谓是“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末冬,杜甫便离华州赴洛阳省视故庄。

杜甫在路上遇到襄阳杨少府入京,想起司勋员外郎杨绾曾托自己在华州觅茯苓。杜甫便戏题四韵,说明现在山寒少茯苓,等回来时,天气暄暖了,再想法寄上。

到阌乡,阌乡尉姜七在这寒风凛冽的时节,特备特产嘉鱼招待,有秦少府作陪。杜甫在凤翔时,曾和秦住过同舍,秦现在也是多才潦倒。“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过湖城县,风还在刮,疾风暗尘,看不见对面的人,可是偶一睁眼,却看见孟云卿款款而来。老友相遇,不胜欣喜。恰巧城中有好主人,名叫刘颢。便相偕返城,径到刘宅。刘颢看见杜甫带着客人来了,便置酒张灯,预备酒宴。红炉照室,素月萦窗。虽然外面天寒地裂,河北还在艰难酣战,可是一夕互通款曲,也是人生的一段异事,直到天亮,才各奔东西。

这一路,杜甫是向户县李令借的胡骝马。这是一匹名驹,“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走起来“侧身注目长风生”。

洛阳陆浑庄或名土娄庄,杜甫家属有一部分住在这里。回来后杜甫才知道济州弟仍无消息。

书仍在壁,妾已辞房。战火中一片凄凉,只有旧犬还垂头傍床,凄凉依人。又知道从弟某,早死在河间。“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尸柩竟无从探访了。故人也零落无几,只有一别二十年的卫八处士还在。(据《唐史拾遗》说:杜甫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卫八或许就是卫宾。)鬓发已苍,儿女成行,问起旧识,多半死亡。春韭、黄粱,“一举累十觞”。杜甫这次回洛,显然是为过年,从冬末直住到春初。

在这期间,战事却在急剧的变化中。十月,郭子仪自杏园渡河,在获嘉击破安太清军,然后会合从阳武过河的鲁炅,从酸枣渡河的季广琛、崔光远,以及李嗣业的河西部队,围安太清于卫州。安庆绪发邺中兵七万救卫州,又被郭子仪击溃,大败。郭子仪拔卫州,进兵至邺。这时,许叔冀、董秦、王思礼、薛兼训的队伍都到了,安庆绪惶急无策,便派人求救于史思明。史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救邺,却观望不敢前进。

这时是对唐兵最有利的局面。杜甫有《洗兵马》诗一首,说:“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杜甫对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寄予无限的希望。满以为到春天,便可以肃清残寇,国运再昌。到那时寸地尺天皆为唐有,奇祥异瑞,争来贡送,田家望雨,布谷催耕。放马桃林,“净洗甲兵长不用”,再过那海晏河清的太平日子。

不过,事实却大谬不然。十一月间,崔光远拔魏州,史思明趁崔军初到,引兵大下。十二月,魏州陷落,崔军被杀三万人。乾元二年(759)正月,史思明在魏州自称为“大圣燕王”,脱离唐朝自立。李光弼请乘机攻魏州,鱼朝恩不许。

到二月,邺城还没有攻下,九节度使筑垒再重,穿堑三重,壅漳水灌城。城里面井泉皆溢,构栈而居。没有东西吃,一只老鼠也值钱四千。哪怕从墙上的泥土和马粪中淘草来吃,安庆绪也不降。

这时城外唐兵以为邺城早晚可以攻下,有些懈怠。同时军无统帅,各自为政,无所秉承。史思明便引兵直趋邺城,去城五十里立营,每营击鼓三百面,又分遣精骑逐日抄掠,分路阻挠粮运。结果唐军樵采困难,诸军乏食,直闹到人思自溃。

三月壬申,史思明引兵直抵城下和唐军决战。唐军步骑约六十万,史思明只率精兵五万人。诸军以为是游军,不甚介意。史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等先和他交战,互有杀伤。郭子仪承后,还未及布阵,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间不辨人马。两军大惊,南北互溃。郭子仪的朔方军,断河阳桥,退保洛阳。战马甲仗,遗弃殆尽。各军溃散,所过剽掠,吏不能止。后来诸将商议,洛阳不能守,想退保蒲、陕。结果用张用济计,以为蒲、陕荐饥,不如守河阳。于是郭子仪进驻河阳,洛阳变成一座空城。

六十万大军,九个节度使,结果就这样功败垂成,唐军终不能收复河北。

洛阳城里,士民骇散,竞奔山谷。杜甫也不好再住,便遄返华州。在路上,写了他最出名的报道诗篇——“三吏三别”。《新安吏》,写新安县小无丁,中男也被征调。《石壕吏》,写河阳紧急,吏夜捉人。《潼关吏》,写潼关筑城,又要备胡。至于《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是说明战争带给人民的灾害,是那次大战中的几个小悲剧。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又回到华州。

这时,天下大旱,关辅饥馑。华州也是“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这样的坏年头,真是教人兴叹。

夜里看那羽虫飞扬,觉得小生物还能自适,可是人类却作茧自缚。大热天,还要“竟夕击刁斗”。“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立秋后,杜甫更感到宦情寥落,食之无味,“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不愿意做官就不做官,何必迟疑徘徊呢?而且关辅间粮食缺乏,官俸不足自给,自己年近半百,独往心愿,应早实现。

所以杜甫终于弃官不做,携眷往秦州去了。

历史的温度

唐代的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分为州、县两级。在州刺史和县令下面分别设立官吏若干人,协助他们办理本行政区域内官吏的考课、文武贡士的考试、租税的征收、仓库的保管、市肆的管理、户口的查核和统计、烽火的传送、刑狱的审讯、封建秩序的维护以及公共工程的修建等项事务。

居民百户为里,构成基层行政单位。里设里正一人,选勋官六品以下或富户白丁充当。他们的职责是查核户口、催驱赋役和监视人民行动。里的组织体现了封建统治者依靠地主阶级作为全部封建统治基础的思想。

州刺史和县令一方面要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务集中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又必须把各项政务向上级申报。县申于州,州申于尚书省。一些比较重大的政务,州县长官不能全权处理,须分别情况,由上级行政机关直至皇帝审查批示。

——节选自汪篯《汪篯汉唐史论稿》 BZ441SAS4pl04GSHfWWH4jtyDIArFvqUgS6Dpk42hbT5zb2dLaFYmLNSKqI3y8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