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厌恶:关掉头脑中指责的声音

你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吗?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工作中,总是注意到最糟糕的部分。大脑中像有个开关一样,事情明明进展得相当顺利,但只要在过程中产生失误,就会触发循环机制,只盯着自己产生失误的几个环节,不断反刍,折磨自己。

“我一点都不喜欢我自己”,甚至认为“我就不应该出生”,这种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从不停止。在自我厌恶面前,我们好像要用极大的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这种努力,会随时因为一件小事被自我厌恶否定掉。

如何爱惜自己,与自己和解,达到自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非不可改变。首先,将真正的自我与自己的认知所塑造出的那个讨厌的自我分离开,我们必须知道,自我厌恶都有怎样的表现?

什么是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好,讨厌自己,甚至憎恨自己。它不是简单的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而是一种较为深层的、指向自己整个人的厌恶。

具体而言,自我厌恶通常会有如下表现:

1. 全有或全无的陈述。你认为自己大部分的生活都会导致灾难。比如,“如果我这次考试不及格,我就会被大学退学,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工作中也只注意到最糟糕的部分,常常发出“我离被开除应该不远了吧……”这样的感慨。

2. 只关注消极的方面。不管每天的生活有多美好,一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这些出问题的时刻上,挥之不去。甚至坚定地认为“如果硬要说自己擅长什么,大概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搞砸一切吧”。

3. 相信一种感觉是事实。明明只是一种自我认知,却要把它上升为真理和事实。遇到问题时,“我觉得自己像个失败者”这种感觉,被转换成了“我就是个失败者”这一事实,并不断强化对这塑造出来的事实的信任。

4. 缺乏自尊。你觉得自己所有的地方都不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时不时地在内心谴责自己:“一说话就冷场,快闭嘴吧,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或者“如果不是我在,他们会玩得更开心吧”。

经常把“对不起”和“谢谢”挂在嘴边,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别人添了麻烦。遇到喜欢的人,恨不得离对方越远越好,而一旦对方对自己好一些,就害怕自己不值得。对于自我厌恶的人来说,似乎“注孤生(注定孤独一生)”是人生常态,而“我不配”变成了恋爱主旋律。

自我厌恶是怎样炼成的

自我厌恶并不是先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换言之,没有人天生讨厌自己。我们是在出生之后,从后来的经验中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那么,自我厌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1. “他们都觉得我不好,我也这么认为”。

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最早都是来源于他人,尤其是一些“重要他人”,比如父母、老师等,我们会像照镜子一样从他们对我们的评价中认识到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从而导致我们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和态度都变得消极,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有些人的自我厌恶是先从思维方式的扭曲开始的。比如那些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遇到问题要先自我反思,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不顺利的情况,就会自动认为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是自己不好。

此外,自我厌恶也可能来源于养育者对我们身上某一特点的反复否定。比如在以父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形容一个男人很“娘”“像个女孩儿”,几乎等同于批评他“弱势”“不够强大”。于是,较为女性化的男性,可能就会讨厌自己女性化的特质,进而发展出对于自己整个人的厌恶。因为很少有人会告诉他们,“这是没关系的,和其他男孩有点不一样的你,同样也是值得被爱的。”

2. “够格都很难,理想太遥远”。

爱德华·希金斯(Edward Higgins)在他的自我偏差理论中提出了三个自我:

· 实际自我,指我们实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的现状。

· 理想自我,指我们希望拥有的特质、对自己抱有的愿景。

· 应该自我,即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发展出来的特质或状态。

理想自我是促使我们拼搏的动力,是希望与梦想的所在。但当人们意识到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差距太大的时候,会变得很沮丧,就像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样。那一刻,是我们最焦虑也最想放弃努力的时候,也很可能会对当下的自己产生厌恶之情。而另一方面,如果人们意识到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有一定差距时,我们则会更多地产生羞愧和自责,就好像我们连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实在太差劲了。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持续,那么自我厌恶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3. “用自我厌恶保护自己的脆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而接纳这种脆弱是十分不易的。临床心理学家约瑟夫·博戈(Joseph Burgo)认为,自我厌恶是一种应对自身脆弱的防御机制。一方面,通过厌恶自己,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更好的掌控感。每个人都可能被讨厌,而当别人讨厌我们时,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在这样的感觉面前,我们也更加脆弱。而此时,如果我们自己已经在他人之前厌恶自己了,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会变得可控而确定。甚至会有一种“我都这么讨厌自己了,别人讨厌我也很正常”的想法在。另一方面,因为讨厌自己,不认为自己值得任何好事,我们也规避了受到伤害、暴露自身脆弱的风险。这很像是太宰治所说的:“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另外,自我厌恶的人,常常会进行自我批评,就像是脑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跑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他们说着尖酸刻薄的话。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博戈博士发现,自我批评的背后,是人们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愤怒,以及对于自身过高的期待。我们或许会拒绝接纳自身的局限,因为无法成为他人而愤怒,因为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人而愤怒,甚至轻视任何的不完美。为了抵御这些感受,我们放任那个指责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来攻击我们,并且厌恶着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如何摆脱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的人无法喜欢自己,也就难以善待自己。

对于他们来说,“别再和自己说贬低自己的话”“用肯定自己的话语替代自我批评”“你要爱你自己啊”……这类建议很少有实际效果。他们内心挣扎着:“我就是讨厌我自己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甚至因为被告知应该爱自己,而更加讨厌这个“讨厌自己的自己”了。

但自我厌恶的状态并不是完全无解的。不过在听取我们的建议之前,你需要明确三个问题:

首先,你应当认识到,现在的你不太喜欢自己、讨厌自己,这样是可以的。既然无法喜欢自己、爱自己,那么不如先不要着急去改变现状。讨厌自己的感觉很痛苦,但逼着自己立刻从自我厌恶到“爱自己”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次,对自己的讨厌,偶尔也可以动摇一下。你也许十分坚信对于自身的看法:“我就是个失败者”“我一无是处”“都是我的错”。不妨问问自己: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有没有可能,别人在说“你很可爱啊”“你真的没有那么糟”的时候,可能是看到了你很可爱但你自己却没发现的那部分呢?

最后,必须意识到,改变自我厌恶是一个长时间的拉锯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我厌恶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形成的对自己的一种情感和态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事情。就好像前20多年你都是一个极端自卑的人,不可能突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变成一个自信乐观的人。

但或许你现在也正处于厌恶这个存在自我厌恶的自己的状态中,所以想要快速改变也是另一种自我厌恶。那么你能够做些什么呢?

1. 保持觉察。或许自我厌恶已经渗透进我们思维、情感、行动的方方面面中去了,很多时候它流露得那么自然,我们都很难察觉。所以当你知道自己存在“自我厌恶”的倾向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觉察,并意识到这样的倾向可能给你当前在做的事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2. 改变思维。时不时在你讨厌自己的时候,问一句: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可能并不是那么中肯和合理,所以,可以通过挑战自己那些自我评价过低的思维,来达到自我修正的目的。

3. 庆祝自己的每一点成长。每次一点点、一点点地摇晃一下自我厌恶的信念,这样所带来的改变可能没那么快,但它却更加可行。同时,每当我们多了一点自我觉察,或者矫正了自己当下的一个不合理的思维的时候,你都有理由夸奖一下自己。这不就是身体力行地在用自我肯定来代替自我厌恶吗?

4. 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以上的几点你都做不到也没关系,做到了一些但是遇到了瓶颈期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陷入新的自我厌恶中。自我成长和自我突破的路“道阻且长”,有时你只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你可以选择预约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接纳当前这个讨厌自己的你,在安全的环境中,与你探讨这份自我厌恶为你带来的感受和体验。 3ONYegKnu0UJUJQibvBNtIzyjgP8tBcNJyuQ7A4PFpehfN8yIAcJT5q4iCumQ9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