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结构化思维,就不得不提到结构化思维的“圣经”——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在业界也有很好的口碑,我反复读过多遍。美团的王兴曾说,仔细认真读完这本书,是员工在美团获得成功的基本功。它是美团“四大名著”之首,也是美团能力跃迁、职级晋升的官方推荐必读书籍。
前面已经说过,结构化思维很有用,但为什么是金字塔结构呢?这和我们大脑的思维过程有关。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 通常,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并将这些事物以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这种将事物组成逻辑单元的作用很大。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具有逻辑关系的东西,而遗忘那些散点的东西。为了说明这一点,请看下面几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的词,并尝试记住右边这些词。
湖泊|糖
靴子|盘子
女孩|袋鼠
铅笔|汽油
宫殿|自行车
铁路|大象
书本|牙膏
是不是发现很难记住这些词语?现在换一种方式,试想一个可能使每两个词发生联系的情景,并将其组织在一起。比如,糖在湖水中溶解,靴子立在盘子上,女孩和袋鼠打架,在宫殿里骑自行车,等等。然后将右边的一列词盖住,只看左边一列词,你是否能够比较轻松地记起右边对应的词?大多数人应该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
我曾经有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博士朋友,他有一项“超强大脑”的技能——用10分钟记住一整副打乱的扑克牌。我很佩服他有这样非凡的记忆力,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告诉我,并不是因为他很厉害,他只是把扑克牌进行了“图像化”,然后再编一个故事将这些“图像”联系起来,比如J这个牌是一把伞,8是个胖子,这样在他的故事里,8J就变成了一个打伞的胖子。通过这种逻辑关联的训练,大多数普通人都可以记住打乱的52张扑克牌。
这个例子说明,“有逻辑”和“没有逻辑”对我们大脑的理解和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当我们听别人讲话、看文章、阅读代码的时候,也会发生类似的组织思想的现象。我们会将同时出现的或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进行关联,努力用某种逻辑模式来组织它们。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按照金字塔结构来准备演讲、写文章、写代码,因为其满足大脑处理信息的特点 ——概念不能多、有逻辑关系 ,那么听众和读者会更容易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思想。对应到工程领域, 满足金字塔原理的代码,其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会被显著提升 。代码也是一种表达,很多人以为代码是写给机器执行的,实际上,代码是写给人读的,只是偶尔会被机器执行。
结构不仅能提升可理解性,而且方便记忆。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要出门,你老婆说家里冰箱空了,让你顺便买一点牛奶、鸡蛋和苹果回来。你说:“好的,还需要别的吗?”她说:“咸鸭蛋和橘子也可以买一点。”当你刚要出门的时候,她又说:“好久没有吃葡萄了,如果你能带点葡萄回来就更好了。”
我敢保证,面对图3-3所示的采购清单,很少人能完成任务。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分组,构建结构:把要买的东西分成水果和蛋奶两大类,其中水果包括葡萄、橘子、苹果;蛋奶包括牛奶、鸡蛋、咸鸭蛋。新的表述方式对零散的信息进行了归纳抽象,构建了一个以上统下的金字塔结构,如图3-4所示。
图3-3 采购清单
图3-4 结构化的采购清单
这种结构化的表达明显更清晰、更易于记忆。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结构,金字塔结构满足了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两个要求。
(1)寻找逻辑关系 。在上面的结构中,我们首先对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了归类分组,这里的逻辑关系是葡萄、苹果、橘子是一类的,都属于水果;牛奶、鸡蛋、咸鸭蛋是一类的,都属于蛋奶。这种分类是为我们接下来抽象概念做准备,并且是符合逻辑认知的。
(2)概念不能多 。找出逻辑关系并分组归类只是结构化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对分组进行抽象概括,提升一个抽象层次,将原来大脑需要处理的6个概念(葡萄、苹果、橘子、牛奶、鸡蛋、咸鸭蛋)减少为2个概念(水果、蛋奶)。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因而也更容易被记住。
可以说,我们所有的思维过程都离不开这样的分组(分析)、概括(综合),进而将大脑中的信息构建为一个由互相关联的金字塔组成的巨大金字塔结构。 我们经常说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就是在构建这个巨大的金字塔结构 。
实际上,我们平时使用的思维导图也是一种金字塔结构的体现,只是其展现形式不一定是上下结构的金字塔,也可能是左侧分布、右侧分布或者左右分布的。不管其形状如何, 只要它满足从“中心主题”出发,具有层次树状结构,那么就属于金字塔结构的范畴,都应该满足搭建金字塔结构的逻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