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开复定理”

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李开复

许多年后李开复功成名就,说过不少精彩的话,先是被叫作“院长话题”,后来被叫作“开复话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我的人才观》,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他认定今天智慧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比如他说:“在一个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或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能多生产20%或30%。但是,在一个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

这一思想流传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让无数学生激情澎湃。两年以后的一天,开复和一个记者在北京嘉里中心重逢,相对而坐,彼此再次谈到这个话题,这一回,开复说:

“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开复是在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年里,被老师和同学们当作天才的。但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开始相信“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他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初中一年级。有一天上数学课,老师提问:“把1/7换算成小数,是多少?”

开复立即高高举起手来,朗声答道:“0.142857142857……”

所有同学都把眼睛张大了。老师惊叹不已,说自己的学生中出了一个天才。

只有开复心里明镜似的:“其实没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在母亲监督之下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连想都不用想。”

“天才”这两个字其实是个陷阱,多少人误入其中。它让很多人过高地估计自己,还让更多的人过低地估计自己。人们常常认为一些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天赋,其实那是不了解杰出人物从小到大都在做着和普通人一样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些普通人没有遇到的契机。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天才”,等着有一天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

数学课对开复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台湾地区小学的数学水平已经相当于美国的中学,所以他不用怎么学就在数学考试中获得全州第一名。他后来在初中时学习高中数学,读高中时又学习大学数学。他“数学天才”的名声越发大了,但是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数学有多好。“那是因为美国中学的数学太简单,”他这样说,“不是因为我的数学学得好。”

与其说他智力超常,还不如说他运气好。老师鼓励他的长处,比如“数学天赋”,给他许多机会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却又尽力宽容他的“短处”。

就像所有到美国去的中国孩子一样,开复的难题是英文。最初几个星期,老师说的话他一个词都听不懂。

那年月到美国的“小留学生”很少,他是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又能随口“把1/7换算成小数”,所以在那些美国学生的眼里,这孩子特别新奇。大家都跑过来对他说:“我们可不可以做朋友啊?”“周末来我家玩吧,好不好?”老师很乐意帮助他补习英文。就连校长也格外关注这个异国孩子,对他说:“每天中午来找我,我教你英文。”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一年,直到有一天,老师认为他的英文已足够使用,才对他说:“现在你可以和你的同学一起在课堂上参加考试。”

到了这时候,开复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最大的差别,是美国的老师和学生喜欢用正面的方法来鼓励你的成功,而不是用负面的方法来嘲笑你的失败”。

美国的孩子很热情很开放,即便不认识,也可以很亲热,不像中国孩子,朋友很少,也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上学就听课,放学就回家,见了陌生人就拿怀疑的眼光看人家。美国的老师也特别友善,根本不像台湾地区的那个老师,要打他,还把他的零花钱都罚光。

最新奇的是,所有的同学都不用背课文,老师从来不考背诵,也不给他留作业,却总是要他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有一天老师告诉他,期末的总分数不会看他背诵课文多么流畅,而是看他上课的发言和提问。这让他惊讶不已。他是在很长时间以后才意识到,美国的教育就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但在那时候他还不明白这些,只是觉得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给一个孩子很多不同的东西,去刺激他,总会发生影响。我觉得脑子渐渐地离开了背诵知识的轨道,整天拼命想自己要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

开复就是在那时候发现:“人的能力有两个部分,有一部分要靠记忆和理解去积累,还有一部分要靠一点点地练习。像课堂上提问的勇气、和同学交往的热情,都是属于后面一种。”

过去在台湾的时候,他每天上学放学,按部就班,从不与别人交往,也没有发现这些奥妙;现在换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周围的人都说英语,就发现哪些是自己最欠缺的,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住在大哥家,虽说是亲人,毕竟跟在妈妈身边不一样,不像在自己家那么随心所欲,还总是感觉给大哥带来麻烦,不能不约束自己,甚至不好意思用大哥家的电话给妈妈报平安。到了学校里,同学们都来找他,逗他说话,让他觉得自己的不爱说话和不爱提出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英文不好,还因为缺乏沟通能力,缺乏表达自我的能力。

这样看来,与其说他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显露了自己的天赋,倒不如说,是美国的教育让他弥补了自己的短处。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的起跑线上,那就还需要有第六个观念:不要羡慕别人家的“超常儿童”,你不比他少什么。 UrfuSk4XCRdL2s1O6BZ0zILcvXgW/ndWJrJFipFZbJqT1Xuxx3mpeJkHAMs0lW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