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种情绪模式:积极掌控VS消极受害

对于案例中的娜娜,要引导她突破负面情绪,还需要先处理她固有的情绪模式。情绪模式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对某个问题模式反应时的特定状态。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都有其特定的情绪模式:当我们处于积极心理时,我们在行为上通常以掌控者模式做出反应;而当我们陷入有害的消极心理模式时,我们通常以受害者做出反应。

受害者模式,来源于我们认定自己是命运的牺牲者;掌控者模式,来源于我们认为自己是命运的缔造者。

人生出现小小惊喜时,我们通常在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之间徘徊,基于当时的环境,我们还会在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再选择对我们有用的或者我们习惯使用的那个模式。除非我们已经很完美地了悟人生,否则我们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模式之中,这种转换并非来源于性格的缺陷,而是人之常情。

消极心理促成受害者反应模式。这里所说的受害者,并非指犯罪行为或事故中的受害者,而是指完成任务或对问题做出反应时的一种心理模式,一种透过被消极染色的镜片看到外部并产生消极反应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会以为自己是个受害者,或者总是以受害者自居。在本章分享的案例中,娜娜就处于这种受害者模式中,她觉得父母对自己和哥哥的不同反应让她很受伤,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虽然自以为是受害者,但是不一定就真是受害者。这只是我们的行为在某一刻对周遭环境做出的反应。自以为是受害者,意味着我们正运行着受害者模式。透过有消极染色的镜片,看到的外部世界是黑暗且危险的,受害者模式影响的不仅是自我觉知,更是对一切事物的直觉。当人们处于消极模式时,不仅自视为受害者,还会以受害者的视角看待周遭的一切,以受害者的身份应付难题,就算是自身引起的不满,依然会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几乎没有控制杆或选择权,事情就那样发生了,让人感到无能为力并且痛苦不堪。

这不是指责,只是通过专业观察得出的一个结论,一种定义行为的方法。请记住,受害者模式是每一个人都时常会遇到的,包括我和你。人无完人,我们与其不停地告诫别人和自己别再当受害者了,还不如认真想一想,我们是何时何地以何种心态进入受害者模式的呢?这个模式对我们和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需要我们拿主意的人是否有帮助呢?如果没有,那我们或许该试试掌控者模式。

积极心理促成掌控者反应模式。这里所说的掌控者,指的是主动采取行动或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人。和受害者一样,掌控者模式也是完成任务或对问题做出反应时的一种模式,指的是当看到事物真实的模样时,会感激看到的一切,承认自己有责任,积极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掌控者,人们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方式和我们处于受害者模式时完全不同。作为掌控者,人们看到的是机会而非问题,实际上人们的确也看到问题了,但却把它解读为机会。掌控者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可以想一个正面的原因,再积极向前。

和受害者模式一样,掌控者模式影响到的不仅是自我觉知,也是对一切事物的直觉。一方面自恃为是掌控者,另一方面还以掌控者的视角看待周遭,并以掌控者的身份应对难题。掌控者认识生活真实的模样,而并非是想象的景象;看到光明和乐观,而并非黑暗和无望;选择行动,拒绝被动。不管发生什么,掌控者都有掌控感和选择权。

处于受害者模式的人,内心经常会有愧疚、责备等情绪,会戴着消极的眼镜,一切出错的事情都被看作是别人的事,别人是问题或者痛苦的源头。同时,问题都是别的人造成的,因此需要别的人来解决。如果别人不愿意解决或者已经不在身边,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就会陷入困局,“我”是受害者,“我”深陷其中,直到有人愿意来解救“我”。

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也会被极度消极的受害者们指责。不管我们责备的对象是事物、别人还是自己,都是在责备。

如果责备的是事物,“我”是环境的受害者;如果责备的是别人,“我”是他的行为的受害者;如果责备的是自己,“我”就是自己错误判断的受害者。消极心理始终让“我”相信:就是别人害得“我”陷入如此境地,这是别人的错。如果找不到责备的对象,只能唉声叹气地责怪自己,这是“我”的错。

消极心理就是这样作祟的,而它对改变现状毫无用处,只会导致受害者模式。受害者心理模式又会引起没完没了的责备,这是无休止的恶性循环,让人最终深陷于有害的负面情绪的黑洞里。

掌控者模式使人有责任感,有积极心态,能接纳责任。愧疚、错误、责备在掌控者模式里无关紧要。《韦伯字典》中,“责任”是过失、错误、负债的近义词。“我的责任”通常意味着“我的错”。然而对于这个词的解释,积极心理学与大众认知有些不同,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掌控者模式下,责任不仅与过错完全无关,更与责备截然相反,承担责任就是接受或承担不管是谁或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有应付的能力,即应对力。

例如,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突然发现忘记转弯,现在已经不是你要去的方向了。也许你心里会说“这不是我的错,都怪那个打进来的电话,所以我才没有注意转弯路口”。然后,你低头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自己正握着方向盘。没错,是自己在开车,不是别人。你内心的对话是:看来真的是自己的错!不对,这不怪我!我没有做错什么,但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承认自己有能力应对一切随之而来的状况。看到自己紧握方向盘的双手,并用这双手来扭转当下的局面。我在这里,是因为我把车开到了这里。现在我面临的选择是,是否掉头回去找原来的路。

拥有积极心态的掌控者有一种授权感。因为知道自己能够掌控事态的发展,所以会积极地应对事故和情绪。掌控者模式证实了应对力的存在,让人享受双手紧握方向盘的感觉,就算最初有不满的情绪出现,也不会浪费时间在纠结上。不管发生什么,无论起因是何事何人,只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才有意义。

消极受害者习惯说“我不行”。当被要求做一些困难的、讨厌的、麻烦的事情时,消极心理总会暗示自己“我不行”。受害者模式总是尽可能地找各种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事情做不到,经常说且坚定不移地相信“我做不到”“我处理不了”“我就是不行”。受害者模式让人们紧盯黑暗面不放,不进行思考。这种习惯阻碍人思考,虽然让人避免了可能的失败,但也远离了成功。

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不行”的下一步就是“我连试一下都不愿意,就这样了,我失败了”“我不行”“不再有更多可能了,我被困住了,结束了”。

“我不行”相对的自然就是“我行”。掌控者就习惯性说“我行”。紧接着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怎么才行?

应对这个问题,积极掌控者和消极受害者会说出同样一句话——我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不过二者意思完全不同。受害者模式下,这句话实际上是伪装成疑问的陈述句,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可能做到”。而在掌控者模式下,这句话是真正的疑问句:“我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积极掌控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都知道,但即使对“怎么行”没有头绪,也十分确定会有一个应对的答案,所以提出问题后会全心全意找寻答案,而且通常都能找到。

这样不断提问,往往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绝妙答案。“我不行”会关闭创造性思维,“我行”能迅速开启创造性思维。因为“行”使人思考“我怎么能行?”“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进而找出“我会怎么做”,然后自然而然地行动。 fTxP0yw/a2NbNCVuJgAT7dntB5hfmOhc66c7+fnMprx15fv6FDsIRVLFJ4r+5Z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