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杨开三

从二道桥下来是大胜门,往西去,有米市、柴弄,青石板和鹅卵石交替的路面,在每一处街口或者岔道延伸着江南古镇的喧闹与繁华。不远处便是码头,上游下游的船只来来往往,顺流而下的山里竹木茶炭以及山珍,与下游来的日杂百货,每天在这里交汇,擦身而过。

大胜门自古就是热闹的处所,一律的粉墙黛瓦,彼此勾连,高低错落着。布店、染坊、酱园店、杂货店、南货店、剃头店、箍桶店,依次拉开,两边是清一色的槽门,连着排下去。一清早,乓哩乒啷响着,排门纷纷卸下,街上人声活泼,主妇蹲在路口生起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

与四季春一墙之隔,是同仁堂药店,药店再过去,隔着巷子口,即有一家门脸高大的老字号茶叶店,名叫“绿杨春”。店堂面阔三间,整洁明亮的柜台围成了一个L形的空间。北墙和东墙,从地板到天棚,全是货架,上面整齐排列着清一色的锡制茶叶罐,贴着扑克牌大的纸片,分别标着毛峰、龙井、碧螺春。店堂后面,是一个二进的天井院落,两厢里全做了存贮茶叶的库房。凡开茶叶店的,祖上都是徽州人,“绿杨春”也不例外,最早老主人叫杨友梅,正是从歙县汀潭出来的。店堂挂有一块已经传了几代人的匾额,上面“陆卢遗风”四个绿色草书字,便是老主人的手体遗迹。据说是为纪念陆羽、卢仝的,此二人一生爱茶如命,走访了许多名山大川,品鉴了许多好茶名茶,被奉为茶圣。柜台上方墙壁上,悬有八字店规:货真价实,诚信为本。其后人在经营中也始终秉承着这个理念,所以在地方上做出了口碑。以致有的老人哪怕拄着拐杖也一定要到“绿杨春”买茶叶,不是“绿杨春”的茶叶,他们不喝。

20世纪50年代初的冬天,一场大火把“绿杨春”连店堂带院子几乎烧光了,若不是封火墙起了作用,加上镇上救火会拼死相救,整条街肯定都要烧成一条火龙。事后人们说起那场蹊跷的大火,都是摇头连叹可惜了可惜了……有人说亲眼看见一只白头黄鼬甩尾巴炸出火星,引燃了烘茶叶的木炭,万事都有报应呵——因为十多天前有个店员在一只废弃茶叶桶里打死一窝黄鼬崽。总之,那以后,急剧衰落的杨家,由长子杨开三接手家业,离开大胜门,往码头那边挪了挪,租下两间门脸继续撑持着“绿杨春”。其余几个儿子各散桃园,另谋生路。

好在杨开三这人性情旷达,没有隔夜愁,只要有一碗饭吃,肉团团的脸上,就天天挂着笑。公私合营之后,国家对茶叶也是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杨开三凭着祖上影响,进了新成立的土产公司,他的“绿杨春”成了一个茶叶代销点。杨开三因为不掌握资金,只能做零售,一杆小秤,几两几钱都称得出来。那时候的人买茶叶,也就是一两二两地买,称好后用黄裱纸包了,拿回家拆开装到茶叶罐里去。因为卖的都是原产地茶叶,产品正宗,价格也便宜。溽夏长天,顾客稀少时,杨开三过足茶瘾,就缠着在码头上配钥匙的“老锁”杀棋,以互喂“马屎”取乐。但这“老锁”是色盲,有一回竟抄起人家的红车杀吃一匹红马,搞得杨开三哭笑不得,从他手里抠出自己红马说,你这要卖茶叶岂不砸了锅,红茶绿茶都分不清爽!

茶叶店不开早市,这是老规距。所以尽管自己开着茶叶店,但一年四季,每天早上杨开三都要抓一撮茶叶放入自备的宜兴壶内,早早坐入四季春茶馆的楼上,泡上一壶酽茶,燃上香烟,边品茗边看窗外的风景。船夫旅客匆匆忙碌,街上行人摩肩接踵,附近的几家食店食摊人声嘈杂。码头的近水条石上,有人蹲着在淘米汏菜,一群白鹅凫水啄食漂流的菜叶,往下游远处,妇女拎着马桶在那里洗洗刷刷。炊烟袅袅,远山静止,下行的排筏和上行的帆船依次而过,蔚为壮观……于是,埋在杨开三心底深处的那些念想,便水一样从眼前淌过去了。

原先的“绿杨春”老屋后院里有个地窖,三四口大缸窖着雪水,专作煮茶用的。搬到码头这边后,杨开三仍旧秉承前人遗风,每年搜集一些冬雪,用一个大肚坛子装了埋入地下。盛夏的夜晚,舀了雪水烹茗,一盏一盏细细啜饮。那份从容与沁凉,无法与人言说。

每年过了清明,谷雨前后,就要代表土产公司进山收购新茶了。选茶不是易事,诸多讲究,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要点。杨开三抓一把新茶摊手心里,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横着一抹,眼光扫过,了无遗漏。所谓“干看白毫,湿看叶底”,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芽叶嫩度,以多茸毛为判断依据,但是这也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不论哪类茶,都是以条索作为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白毫显露,猴魁扁平色如墨玉,火青珠粒如鼠粪落杯有声等。长条形茶要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则是看平整光滑程度是否符合规格……凡是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深浅有异,色泽不一,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较差。

杨开三有时抄起一捧茶叶放在一个木盘中,端手里旋,越旋越快,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淡,水色浅;下层碎茶多,不仅看相差,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杨开三主要看分层的比例,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他每次选购茶,将上中下三层各冲泡一杯,不管汤色清纯或杏黄,都要分头汤、二汤慢慢观色和品咂。

是木炭着火烧光了“绿杨春”,但杨开三贮存茶叶仍离不了木炭。他从山里购来整篓的木炭,先将木炭烧燃,立即用火盆或铁锅覆盖,使其阴灭。待凉后,将黑亮木炭用干净白布包裹了,埋于盛茶叶的瓦缸中间。而在瓦缸的底部,早已垫上一层用黄裱纸包好的石灰包。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石灰包是否潮解,如已潮解,便立即换掉。为了保持贮藏室内的干燥和避免走窜气味,平时进出,都要及时关闭门窗。

大商店高轩阔门,尽显豪上。小小的茶叶代销点,挂着“陆卢遗风”的匾额,背街傍水,却也不卑不亢。每当杨开三抬起头来,墙上的画框里,戴着瓜皮小帽的老主人杨友梅总是慈眉善目地望着自己。 MCEOFbUVDGBGfSsUq1Qk5EVH5BuYQNkwWHrThrenGWKTjzlLu/sBlGe2s2+rw6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