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令孩子心服口服

家长:孩子时常跟我顶嘴,我该如何让他尊重我呢?

当一个孩子成长到有独立的能力,可以去解决他所遇到的困难、问题时,他可能对父母的敬意就减少了。

这并非不“尊重”,而是当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他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模仿父母而来,这种依赖感是必然的。等到他发现父母会做的事,他也能够做到,少了依赖感,也就没有了上下之分的等级观念。

一个本来只能仰视父母的孩子,等到他的视线可以和父母平行,他也获得了生存与独立能力。

当然人生的经验、智慧与处世态度等,需要靠时间的积累,而这一点,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孩子不一定明白,但是父母明白,毕竟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青少年时期。

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孩子所遭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青少年在探索这个世界,身为父母年轻时又何尝不是?

所谓的父母和青少年,都曾经历过一个时期,只是一个已经是过去时,一个正在进行中。

如果能够把地位的观念抛掉,他不再仰视,你也不再低头,父母跟孩子之间才会有交集。

唐朝著名贤臣魏徵,即使面对最有地位的天子,他也敢谏敢言。尽管唐太宗被他气得牙痒痒的,但又欣赏他的正直。

曾经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鹰,正在跟它玩耍时,远远地,望见魏徵来了,急忙把鹞鹰藏在怀中。魏徵一说起公事,就没完没了,唐太宗也不敢说话,只是暗暗焦急,希望魏徵赶快离去。等到魏徵离开,他把那只鹞鹰拿出来,鹞鹰已经被闷死了。

魏徵因此受到处罚了吗?

没有。

从唐太宗和魏徵的互动上,其实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唐太宗是容许魏徵这个臣子来挑战他的“权威”的,还让他从谏议大夫做到宰相。在魏徵任职期间,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两百多次,唐太宗也都尽量采纳,因为他知道魏徵所言,都是有“道理”的,所以即使贵为天子之尊,唐太宗也低头了。在真理之前,地位可以放到一边。

可是在现实中,上级和下属、父母和子女却不尽然。父母和上级的话就是真理,孩子和下属还有什么话可以讲呢?

假如孩子每天回来,可以指正父母的不对,而父母也答应让他这么做,这个孩子会不跟父母谈心吗?

有些父母会担心,这样的话,孩子会不会爬到他们的头上来?如果你有道理的话,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在以色列,孩子是可以跟父母、教师辩论的,并不是父母或学校给了他们这个特权,而是整个社会氛围使然。有人说以色列人很爱“争吵”,但如果去分析他们争吵的内容及现象,会发现真理是在理论中浮现,越辩越明,而不是任何一方说了就算。而且辩论也不分年纪。

而与年纪比他们大的人辩论,也不代表“不敬”。辩论的“理”跟尊不尊敬对方是两回事,不是说年纪大就是真理,就是权威,所谓权威要根植在“道理”“理性”上。

我有个朋友,他和他的孩子都很聪明,有一次在讨论舞台经验时,他的孩子跟他说了一句:“爸,你没有上过舞台,你没有资格发言。”我这位朋友就闭嘴了。

那这位朋友因而恼羞成怒了吗?他确实没有舞台经验,他的儿子说得也没错,所以他选择闭嘴。

而这个朋友也没有因此被他的孩子无视,因为他的孩子只是针对他没有舞台经验这件事没有让他参与,不代表他这个父亲是失败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值得发火的。

一个越没有自信的人,就越想用权威打压其他人,就像一个没有自信的男人,只能用暴力来树立他的权威。 那么,这样的权威是真权威还是假权威呢?

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因而不懂得“尊重”这回事,那得思考一下平常自己有没有不尊重他人?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复制父母的行为罢了!如同军队当中,什么样的军官最使人敬佩?虽然当兵有位阶的区别,那些跟着士兵们出操演练、奋勇杀敌、一起流血流汗的军官最让人敬佩。这样的军官,就算他不用特别交代,底下的人也会照着他的话做。

所以当企图以“权威”教育孩子时,不如想一想,什么样的“权威”最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yOHNLMp1KY+xgK30CNBsQSkwLdlW4Z6mRUyx1kLzfOzJwPCWA8stMji1rJniMz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