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亚人民酷爱食用大米的习惯不同,欧亚大陆西部的人们更喜欢食用小麦。这段历史我们要从古罗马开始说起了。
对古罗马市民来说,面包是不可缺少的食物。现在的欧洲人以肉食为主,而古代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更接近如今的日本人,是比较偏杂食性的。虽然他们也时常食用肉类和蔬菜,但作为主食的面包是顿顿不能少的。
对罗马帝国的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任务除了带领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是不断地给市民提供面包和各种表演节目。如果面包的供给出现问题,那么皇帝就可能不被人们支持了。
仅仅依靠意大利半岛的小麦产量,是不足以养活庞大的罗马帝国的,所以古罗马帝国将北非地区作为自己的粮仓。当时的北非地区物产富饶,每年可以提供大量的小麦供罗马人食用,说古代罗马是依靠着北非的小麦才能存在也并不为过。
说到底,罗马人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小麦,而是小麦制成的白面包。在当时,除了白面包还有大量大麦制成的黑面包,但罗马人不喜欢黑面包干巴巴的口感,甚至说有点厌恶黑面包。因此罗马军团惩罚士兵的手段之一,就是让他们食用大麦制成的黑面包。
公元四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彻底改变了当地人食用面包的习惯。从那时起,小麦制成的面包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致使罗马帝国覆灭的日耳曼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对面包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他们可以毫不在意地破坏小麦耕地。荒废的田地渐渐会长满杂草,变成天然的牧场,日耳曼人就可以把这些天然牧场作为家畜的饲料来源地使用,根本不在意以前种植在这里的小麦是否能继续生长。
但随着日耳曼人的生活区域逐渐稳定,他们也发现能提供放牧的土地终归是有限的,靠着有限的牧场是饲养不出足够所有人食用的牲畜的。在这个过程中,日耳曼人逐渐改变了对面包的看法,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换句话说,小麦的耕作地已经大幅减少了。不仅如此,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地区小麦产量本来就不算太高,种种原因又导致当时的面包原材料也发生改变——主要材料变成了大麦、燕麦和黑麦。
大麦和黑麦都可以在寒冷的气候下生长。在罗马帝国覆灭后,中世纪时期西欧地区的人口开始慢慢增长。那时西欧地区的人们就把用燕麦、黑麦和大麦制成的粗粮面包当作日常的主要食物。这也是因为在当时食用用小麦制成的白面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今,大麦和黑麦面包深受美食家欢迎。但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大麦和黑麦面包因为其干瘪苦涩的口感,并不受人们喜爱。一直到现代,在欧洲最受欢迎的仍是小麦制成的白面包。
小麦富含谷蛋白。谷蛋白是一种蛋白质的复合体,它可以使面包坯子拥有更好的延展性,更能使成型的面包变得松软可口。虽然大麦和黑麦也含有谷蛋白,但其含量远远不及小麦。因此大麦和黑麦制成的面包不像小麦制成的面包那么受人们欢迎。
可是小麦的产量并不高,特别是在寒冷的地区,产量更会大打折扣。农民因为很难得到小麦制成的白面包,所以不得不食用大麦和黑麦制成的面包。
就这样,小麦制成的白面包成了封建贵族和神职人员等特权阶级的专供品。农民只好食用黑色或者褐色的粗粮面包。换句话说,在欧洲可以通过一个人食用的面包颜色,来判断他的身份和地位。
在法国,食用黑麦制成的面包,就意味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下降。同时,为了吃上白面包而成为神职人员的也不在少数。
现代欧洲人可以大口地享用蔬菜沙拉和各种肉类,并且有充足的马铃薯可以填饱肚子中剩余的空间。虽然欧洲的餐厅也会给客人提供面包,但食客们要么一点都不吃,要么只食用一小部分。鉴于欧洲人对面包如此低的依赖度,我们完全可以说欧洲饮食文化里“主食”的概念已经荡然无存了。
实际上到十九世纪为止,面包都是欧洲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虽然欧洲人拥有喜爱肉食的日耳曼人血统,但欧洲为数不多的森林和牧场无法提供足够食用的肉类,欧洲人不得不习惯食用面包。
中世纪初期,因为人口较少,当时的农民也可以时不时地享用美味的肉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农业改革的进行,欧洲人口慢慢增多。为数不多的肉类变成了人们争相抢夺的宝贵资源,最终自然是被统治阶级大量占有了。
农民只能在大型节日,或者家中有牲畜没能熬过冬天而被冻死的时候才有机会享用肉食。对大多数人来说,日常的食物只有面包。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居民每人每天平均可以食用1千克的面包,而在困难时期,这个数字会缩减到400克。而且食用的还不是小麦制成的白面包。
《时祷书》所描绘的中世纪时期的烤面包师傅形象
这种过分依赖面包的饮食习惯和明治时期日本人依赖大米的饮食习惯如出一辙。在室町时期,武士阶层每人每天可以食用半升大米;到了江户时代,也有类似的一日半升米的规定。大多数农民是以食用杂粮为主的。看来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欧洲人,都有过一段依赖单一营养源而过活的时期。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面包应该也不是什么很美味的食物。刚刚烤好的面包确实很美味,但考虑到每次用于烤制的燃料有限,每天都吃新鲜出炉的面包是不现实的。因此人们有时不得不食用两周或三周前烤好的早已经变得干硬的面包。
放久了的面包会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瘪,如果不把它放入水中,根本无法下咽。因为当时还没有带甜味的咖啡和红茶,所以人们只好把面包泡到葡萄酒或啤酒中食用。
欧洲中世纪人们对面包的依赖也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健康,如同江户时期的日本人偏爱大米饭而患上脚气病一样。欧洲中世纪的人们过度依赖面包,导致体内所需的维生素不足,人们很容易患有皮肤病、眼病以及佝偻病。北欧地区的人们还会因为缺少维生素C而患上败血症。
欧洲中世纪时期也是瘟疫最猖獗的时代,其中也有过度依赖面包而导致营养不均衡的原因。
欧洲人对面包的过分依赖即使在中世纪以后也未发生改变。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用1千克的面包。而那时,他们已经通过大航海的掠夺,获得了很多战利品。
让欧洲人彻底摆脱对面包的依赖的是石油、煤炭等能源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肉类产业的规模扩大,让一般市民也可以像过去的王公贵族一样随心所欲地食用肉类。1950年的法国,人们每天食用的面包已经减少到了500克;到了1980年,这个数字减少到了160克。
对日本的普通人来说,能去法国旅行已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日本人对法国人不食用主食的饮食习惯感到惊讶,但是早两个世纪来到法国的话,他们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吧。另外,日本人也因为受到肉食文化的影响,摆脱了对米饭的严重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