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米篇

“五胡乱华”使大米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主食之一

大米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而以大米作为主食也是现今东亚各国能拥有庞大人口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大米可以被称为“谷物之王”。相同耕种面积下,大米的可供应人口数是小麦的3~4倍。仅仅扩充水稻田的面积,就可以实现国家人口增多、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也正因如此,一个国家食用大米的历史与国家疆域扩大的历史其实是有所重叠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

日本人普遍认为中国是水稻耕种面积极大的国家。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大米很可能不是从朝鲜半岛,而是从中国的长江流域传播到日本的。很多人仅凭此事就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水稻产量极高的国家,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中国处于强大而又繁荣的汉朝时期,人们十分重视“五谷”的产量。所谓五谷,大多指的是小米、黍、小麦、大豆以及麻。对于当时的汉朝人民来说,大米似乎不属于重要的“五谷”之一。

话又说回来,汉朝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黄河的中下游流域,也就是说,汉朝人民主要聚集于中原一带。此区域气候温暖,确实不适合种植水稻。也因此,当时的中国人大多不以大米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让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是四世纪前后发生的“五胡乱华”事件。西晋政权被南匈奴击败,中原地区不断遭受来自蒙古高原和西藏高原地区游牧民族的骚扰。在那战火纷飞的时代,不少畏惧战争的汉族人背井离乡,到长江以南地区生活。

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三角洲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江南地区格外适合种植水稻。尽管如此,古代中国人并不向往在江南地区生活。汉朝初期,华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常住人口比例就达到了9:1。因为古代江南地区流行以疟疾为首的各种传染病,当时的汉族人因惧怕瘟疫而不愿接近江南地区。

当然,如果华北地区战火纷飞,那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五胡乱华”时期的汉族人大举迁往江南地区,并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

此后,江南地区也因为种植水稻渐渐变得富足,常住人口大大增加。到了八世纪前后,华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人口比例变成了6.5:3.5。

还有两个重大事件影响着江南地区的发展。第一个是十一世纪前后,籼米由越南传入中国。籼米不但成熟周期短,且不惧怕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从那时开始,江南地区就已经可以种植双季稻了。

另一件大事是十二世纪前期,北宋为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宋室南渡并建立了南宋。汉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再次转移到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从结果上看,虽然晋朝败给了北方游牧民族,迫使汉族人大举南迁,但汉族人口也凭借水稻的强大人口供养力得以恢复。同时,扩大的可耕种土地又使当时的中国变得更加富庶了。

“大米至上主义”间接导致日本德川幕府的衰落

说到日本人的主食,肯定非大米莫属。尽管如此,日本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家家户户有米吃的。直到明治时期,对种植水稻的农民来说,大米一直是可种而不可食的高级农作物。从古代到江户时期,大米都属于统治阶级与富裕阶层的特供商品。

江户时代,日本的农民主要以小米、稗子和小麦为日常三餐的主食。换句话说,当时的农民主要以杂粮为食,而仅仅把种植水稻当成一份工作。

日本人如此喜爱大米,而日本满足不了全民有米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耕地面积不足。在德川幕府统一日本之前,日本几乎没有对河流冲积平原进行过开发利用,直到德川家康政府为日本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日本人才开始加大对河川冲积平原和沼泽地区的开发与利用。渐渐地,日本的可耕种土地面积达到了未开发前的两倍以上。尽管农民还是无法食用大米,但当时的城市居民已经可以吃到大米做的主食了,城市中渐渐兴起了一股“大米至上”的风气。

江户时期的大米产量增长与当时的“大米至上主义”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未来的走向。在当时,大米甚至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流通和上缴税收。

虽然不同时代税收的比例会有所增减,但在日本,农民必须向幕府(中央政府)和藩国(地方政府)上缴一定比例的收成。政府会把收缴的税米分发给武士作为薪水,而武士又可以通过贩卖这些俸禄换取金钱来维持生计。

同时,各个藩国会把米统一送往大阪。这是因为当时大阪有全日本唯一的大米交易市场,各个藩国会在这里售卖大米换取金钱以扩充自己的财政资金。于是大阪便拥有各个藩国的贮藏仓库,成为日本独树一帜的经济都市。在大阪的堂岛还设有大米交易中心,这属于世界上第一批期货交易市场。如上所述,说大米为大阪带去了繁荣也不为过。

由于大米的经济流通属性,米价的大幅下跌会导致一千克大米可兑换的金钱大幅减少,江户中期的武士阶层因此苦不堪言。而“大米至上主义”最终间接导致了德川幕府的衰落。

过度食用大米令日本的将军们患上脚气病

日本人的“大米至上主义”,或者说他们对大米莫名的情怀,致使德川幕府倒台。德川将军及其手下的高级武士阶层都因为偏爱大米引起维生素摄入不足,患上了缺维生素型脚气病。患上此病会出现脚部浮肿和全身无力的症状。病情一旦恶化,就有可能因心脏麻痹而猝死。

脚气病在水稻种植地域较为多发。日本在古代虽说也发现过脚气病的病例,但那时患病的只有天皇及其身边的贵族阶层。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能食用大米的国民越来越多,脚气病逐渐经由将军、高等武士向一般市民扩散开来。

而让他们患上脚气病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于精致白米的过度追求。原本大米是富含维生素B 1 等营养物质的,但因为人们更偏爱精磨后白米饭的口感,在食用前往往会多次精磨加工,导致白米中的维生素B 1 所剩无几。有的人甚至不食用配菜,只食用白米饭。事实上,在将军或者富裕家庭的餐桌上,鱼类和蔬菜并不少见。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强行驶入浦贺港,逼迫日本“打开国门”是在1853年。那一年,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就患有脚气病。在国家危难的时刻,领导人却因为备受脚气病折磨而无法发挥领导作用。他的继任者德川家茂也不幸患上脚气病,在还未实现挽救国家于水火的壮志前,于21岁因病去世。

当时的日本接连损失两位将军,就连幕府内阁中也没有几个身体健康的人了。德川幕府政权因而彻底陷入被动的局面,失去了与时代抗争的力量。

对德川幕府政权发起挑战的是萨摩和长洲的地方下等武士阶层。萨摩武士主要食用富含维生素B 1 的红薯,长洲武士主要食用维生素丰富的杂粮。他们在饮食上并不精贵,所以不会患上脚气病等富贵疾病,拥有幕府难以想象的旺盛的健康活力。

第十五任将军德川庆喜因为喜爱猪肉料理而不受脚气病的困扰,但以他一人的健康之躯也难敌萨摩和长洲地区众多健康武士的强大攻势。德川幕府的时代走向了终结。 ijFSdxiTdOq9xdM0/xI9kjd/uZQsivbww4qrJrbw3gwl5hawzTtNH1DHgAPmWT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