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
进入中世纪以来,食肉曾经短暂地成为一种禁忌行为,这是因为佛教传播到了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佛教的教义是不赞同杀生的。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佛教都是地位极高的宗教,但在宋代之后,朱子学的兴起让佛教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同时因为游牧民族侵扰的影响,肉食行为在中国大陆并没有消失。
最典型的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时而侵扰中原王朝,时而击垮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甚至一度取而代之。
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力量源泉是羊肉。气候偏冷的草原地带是不适合种植小麦等农作物的,对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想食用谷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南下掠夺。而更多时候,代替谷物,作为游牧民族主要能量来源的就是羊肉。
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工作非放牧莫属。羊和牛有吃不完的牧草,它们既能产奶,又可以作为肉类供人们食用。其中有一种无须杀死即可获得肉的羊,一种被称为“脂尾羊”的尾部十分肥大的羊。为了在极寒地区生存,必须储存身体里过剩的能量。把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尾部,是这些羊尾部肥大的原因。这其实和骆驼的驼峰有着相似的作用。脂尾羊肥大的尾部如果过度生长的话,有时甚至会长到不用小推车推动,这些羊就会无法移动的地步。这时游牧民族就会把脂尾羊的尾巴切掉来食用。脂尾羊尾部的肉不但柔软可口,而且营养价值高,十分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在没有柴薪的草原上生火烤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说人们将家畜的粪便作为燃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还有一种加工肉类的方法,就是骑马时把肉放到马背和马鞍之间。之后马只要移动,肉就会不断受到马鞍的挤压发生摩擦,并且会吸收马分泌出来的汗液。经过这样加工的肉不但变得更加柔软,甚至可以在未经烹调的状态下直接生吃。
在游牧民族依靠肉类强健体能的同时,中原地区的人们还保持着杂食习惯。他们虽然也食用肉和鱼,但数量远比不上各种谷物杂粮。面对以肉食获取巨大能量的游牧民族,古代中原封建王朝在单兵作战的战斗力上仍然长期处于劣势。
二、日本
对肉食行为禁止最严苛的是日本。这是因为日本人长期信仰佛教,不单是统治阶层,就连一般的市民也大多自发信仰佛教。
七世纪,天武天皇第一次颁布禁止食用肉类的命令之后,统治者不定期地出台禁止食用肉类的规定。虽然一开始民众还会偷偷地吃肉,但随着佛教从贵族阶层传播到民众之间,大多数日本人开始发自内心地厌恶食肉行为。佛教的轮回思想认为,如果谁吃掉了动物,那么他在死后转生投胎时,就会转生成他吃掉的那种生物,经历一遍同样的痛苦。民众因恐惧而逐渐开始自发地拒绝吃肉了。
而唯一能无视这种禁忌,继续吃肉的就是武士阶层了。这是因为武士并不认同贵族们的“常识”,所以就算受到贵族们的口诛笔伐,武士也能心安理得地大口吃肉。
在中世纪时期,武士们常常在深山狩猎,他们还有一种通过与鹰配合一起进行狩猎的模式。狩猎也被武士们当作真正作战前的小练习,同时还可以获得鹿、猪、野兔等优质的猎物。武士会把猎物杀死,用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镰仓时期的武士集团大多还是认为携带谷物为主的粗粮比较好。他们之所以没有屈服于京都的贵族,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强的战斗力。而这种战斗力就是食肉带来的身强体健。
《名所江户百景》所描绘的猪肉料理店
最开始京都的政府也会用鹰进行狩猎活动。在当时,狩猎甚至是只有天皇和有权力的贵族才能进行的活动。学者普遍认为那个时期的天皇和贵族还是吃肉的。当鹰猎成为武士阶层的爱好时,武士就和肉食行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了室町时期,肉就变成了大名阶层宴席上的必备之物。后文中也会描述,他们虽然喜欢喝茶,但是在喝茶前会先边吃鱼和肉边大口地饮酒。
野生动物毕竟数量有限。日本以前并没有大规模饲养食用型的牲畜,所以在江户时代结束以前,日本的肉食主义者是少数群体。
到了明治时期佛教的拘束被彻底解开后,日本人才真正脱离了肉食禁忌的控制,知道了肉的美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