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早期钢琴演奏家汪月含
Into the Splendid Cosmos of Historical Fortepiano
Interview with Fortepianist Wang Yuehan
文字_米斯福
早期钢琴和现代钢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它和我们常说的“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是同一种琴吗?
90后早期钢琴演奏家汪月含坐在她特别定制的瓦尔特钢琴旁,为我们一一解答。
01 2021年《莫扎特:幻想与回旋》专辑封面
02 2022年《挚爱》专辑封面
2021年11月11日,汪月含的首张个人早期钢琴专辑《莫扎特:幻想与回旋》(Mozart Fantasie & Rondo)发行,专辑荣登索尼精选(Sony Select)和苹果音乐(Apple Music)首页,并获选《音乐周报》2021年度“十大唱片”。2022年11月,汪月含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挚爱莫扎特》(Beloved)。她选取了八首自己在当下年纪和心境中最有共鸣、最珍爱的莫扎特奏鸣曲,于一架1805年瓦尔特早期钢琴的复刻琴上予以呈现。
出生于武汉的汪月含四岁就与钢琴结缘,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到赴美留学前,她演奏的都是现代钢琴,也一度认为早期钢琴是已经被历史“淘汰”的乐器。后来,她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留学,这所学校在早期音乐研究方面极为突出,于是她开始学习早期钢琴,就此被深深吸引,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获得钢琴演奏和早期键盘乐器演奏的双专业硕士学位后,汪月含没有听从教授的建议继续读博,而是选择回国,决心将早期钢琴这个“灿烂的小宇宙”介绍给中国的听众。
在如今常见的现代钢琴出现以前,键盘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有一种古键盘乐器叫“羽管键琴”(Harpsichord),它诞生于十四世纪,通过拨子拨动琴弦而发声。同时期还有另一种古键盘乐器叫“楔槌键琴”(Clavichord),通过金属片击打琴弦而发声。这两种乐器贯穿了整个巴洛克时期。
1700年,意大利制琴师罗密欧·克里斯多夫里成功制造了一种新的键盘乐器。它的外观和羽管键琴很像,但发声方式却是全新的——通过琴槌击打琴弦而发声。它便是现代钢琴的真正前身,也就是我们说的“早期钢琴”,因为它们采用了相同的发声原理。“早期钢琴比羽管键琴需要更多的演奏技术,制作工艺也很复杂,所以刚刚发明出来时并没有流行开来。”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早期钢琴的制造技术越来越娴熟,也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为其写作,于是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便是早期钢琴。
摄影:刘飞
说到早期钢琴,不能绕过的一个人就是安东·瓦尔特。他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制琴师之一,他制作的琴深受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喜爱。1782年,二十六岁的莫扎特得到了一架瓦尔特钢琴,从此它就成了莫扎特公开演奏会的唯一用琴。汪月含目前拥有的一架早期钢琴,便是以1805年安东·瓦尔特钢琴为原型制作的复刻品:琴身为全木质结构,没有铸铁板的支撑。所谓的“踏板”有两个:一个是现代钢琴上也有的延音踏板;另一个是改变音色的特殊装置,叫“柔音踏板”(Moderator)。这两个“踏板”都位于键盘的正下方,靠膝盖上顶来控制。
摄影:刘飞
汪月含告诉我们,十八至十九世纪时,钢琴踏板的功能非常多样化,每台琴都不太一样,制琴师可以根据买主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架1805年的琴只有膝盖踏板,而到了1815年左右,脚踏板就很常见了。”现代钢琴的脚踏板一般只有三个,而当时拥有七八个脚踏板的钢琴比比皆是。“有延音功能踏板,有特殊音色踏板,有些踏板的效果甚至可以比拟二十世纪的‘加料钢琴’,可谓非常超前了。”
从1700年的第一架早期钢琴,到二十世纪制造标准相对固定的现代钢琴,无论是钢琴这种乐器的制造历史,还是钢琴音乐风格的发展史,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采用了相同的发声原理,但是不同年代的乐器之间,外型、触感、音色等方面差异明显。早期钢琴的音域更窄、琴弦更细,声音不像现代钢琴那么洪亮饱满,却拥有纤细、柔和、灵动的音色,听起来温暖而亲密。从演奏角度来说,早期钢琴键盘的尺寸、手感、重量和现代钢琴完全不一样。“早期钢琴的音头很短,所以弹慢板乐章时,它的整体速度需要弹得比现代钢琴快。而它的琴键很轻,因此我弹琴的手势非常放松,很少用到胳膊。”早期钢琴对手指的技术要求也和现代钢琴不一样。“有些在现代钢琴上很难的技术点,在早期钢琴上很容易实现,比如说刮键;而不少现代钢琴不需要的技术点,却正是早期钢琴的关键点。”
演出中的汪月含
摄影:苏冠名
策划一场现代钢琴音乐会,首先需要考虑的可能是音乐会的主题与曲目,但策划一场早期钢琴音乐会,首先需要考虑的则是温度与湿度。“因为早期钢琴是全木质结构,音板极薄,琴槌也很小。琴槌上没有毛毡,直接用皮革包裹木制芯,这样的琴槌正好和极细的琴弦相匹配,而这一切造就了早期钢琴对湿度和温度的高度敏感。”极高和极低的湿度和温度都会对乐器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比如击弦机系统出现故障、制音器功能出问题、音板和琴身变形甚至断裂等。所以,确定演出城市和场地的湿度和温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其次,需要联系运输公司。目前国内拥有早期钢琴的演出场所几乎为零,汪月含只能自己带琴去各地演出,这大大增加了演出成本。她笑言自己为了运琴方便,只能找一楼的房子住,“因为这个琴是进不了电梯的。”
最后,到了临近演出的那几天需要整音和调律。如果有可能,乐器提前一晚放进音乐厅适应磨合是最好的。但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当日做简单调整,或者改变弹奏方式去适应乐器的变化。舞台灯光打开后,温度的变化足以让乐器音高产生明显的改变,这是所有全木质早期键盘乐器的特点。而演奏者需要做的,就是在舞台的大灯亮起之前,尽量让乐器维持更久的稳定状态。目前国内能给早期钢琴调律的调音师屈指可数,因此在演奏者的身份之外,汪月含硬生生地把自己训练成了调音师。每次音乐会之前,她都会亲自调律,时间约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一开始,她特别不习惯自己调律,因为以前作为钢琴演奏者时完全不用操心这件事。但现在她逐渐适应了,“我发现调律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调律时心态平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去除演出前的一切杂念,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录音中的汪月含
摄影:植浩城
既然准备一场早期钢琴音乐会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演奏早期钢琴呢?对此,汪月含表示,历史乐器是一把打开历史作品大门的钥匙。“当年的作曲家正是触摸着当时的乐器,聆听着当时的声音,写下了符合当时乐器特性的作品。所以,在与莫扎特同时代的早期钢琴上演奏并研究他的作品,或许更能还原作曲家的创作心境与音乐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回由于乐器特性改变和审美环境改变而被丢失或者忽略的美。”
汪月含透露道,除了早期钢琴秀丽的音色以外,最吸引她的其实是早期钢琴的学习方式。和现代钢琴相比,早期钢琴不仅读谱方式、触键方式不同,解读音乐的角度以及音乐审美也不同。“古乐没有谁是权威,没有录音、没有录像,学习者只能找当时的文献,弹当时的乐器,研究当时的乐谱,完全靠自己去摸索、发掘,有种‘考古’的感觉,我对这样的学习过程很着迷。”
近年来,汪月含一直致力于研究历史键盘乐器演奏和历史演奏法。回国五年多,她从各个方面积极推动历史键盘乐器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位带着瓦尔特早期钢琴在各地进行演出与讲座的音乐家。在常规的独奏音乐会之外,她也在高校举办赏析音乐会和工作坊,并定期开展早期钢琴的专题研讨会,将“历史演奏”的概念分享给现代钢琴演奏者。汪月含希望早期钢琴可以走进更多爱乐人的视野,有更多观众愿意走进音乐厅亲耳聆听早期钢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