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东火车站到巴东县城很远,到野三关却很近。乘坐出租车起步上坡,大约只有20分钟的路程。是那种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次一次地峰回路转,让我们迷失前行的方向。当我们从一道深沟边上经过,司机告诉我们说:“以后这里要架设一座桥梁,直通对面的坛子崖,把路程缩短到10分钟。”
那道深沟其实是溪白河的一段。溪白河有很多名字,包括两溪坪河、白家湾河、里头河、小河。为了便于叙事,我给它整理了一个新名字:溪白河。溪白河的上游,可以追溯到两溪坪。两溪坪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有两条溪水从这里汇入溪白河,一条是从苏姆爱契山东麓流下来的磨厂沟,一条是从柳家山西麓流下来的小野溪。我们后来认识的诗人柳小野,就居住在小野溪的旁边。
在我们到来之前,白燕山曾经在溪白河里面行走过。他告诉我们说,那是一段美得令人不可思议的熔岩嶂谷。河谷非常狭窄,两岸崖壁高耸,只剩下一线天光。崖壁上长满了苍翠的苔藓、藤蔓、灌木,不断地滴落下冰凉的水珠。还有各种形状奇美的石头,因为里面包含的矿物质,呈现出各种奇幻的花纹和图案。我因此充满向往,但白燕山却满脸严肃地警告我说:“非常危险。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平缓的河道,而是要翻越好几个陡峭的高差。尤其是山洪暴发的时候,洪水以瀑布的形式奔流而下,一秒钟之内就能把你冲击成无数块碎片。”
但我依然向往。每次经过坛子崖,都会忍不住向往。从坛子崖往大甘坪方向走不多远,有个地方叫作阴坡。到了腊月,我和李曾到位于阴坡的一户农家去看山民们杀年猪,趁机从油菜地旁边找到一条小路,独自一人下到河底,亲眼看到隐藏在溪白河深处的景色。那时候,河道里看不到流水,即使是从两边崖壁上流下来的小溪水,也很快在河道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天前降落的积雪还没有融化,灌木上挂满了雪朵 ,比白燕山绘声绘色的传说还要绝美。
为什么要在溪白河上面架设一座桥梁呢?很显然,是为了得到更有效率的路程。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学的社会里,甚至连大脑都被训练成了经济学的计算工具。还有我们的理想,也是符合经济学理论的:为了更有效率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不怕付出成本。
效率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概念。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追求效率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的脑袋变得狭窄。我们并不了解被我们定义的成本,却在愚昧无知之中,轻率地抛弃和摧毁了那里面隐藏的美。
桥梁连接着此岸和彼岸,连接着现实和理想。然而,为了建造一座桥梁而被摧毁的美,却没有得到人们的怜惜。人们掘开了溪白河两岸的山体,并因此引发了崩塌。山体上曾经有过的植被,也随着破碎的石头和泥土落入了溪白河,留下两块巨大的伤疤。人们只好暂停施工,耐着性子等待和观察,要等到地质稳定以后才能继续。
低效率的工作(包括行走)是令人焦虑的。我曾经也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即使是现在,我也常常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只有等到我忘记理想、时间和不再追求效率的时候,我才不会错过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和弯弯曲曲的真理。
我永远记得我们到达野三关的第一个夜晚,那才是真正的夜晚,是我们在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不曾见过的夜晚。多么安静的夜晚,连思想都好像是不和谐的噪音。我沉睡在清风里,沉睡在思想不能到达的地方,直到第二天早上醒来,与我的思想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