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模块二
通风方式

【基本内容】通风方式的分类。

【学习目标】了解按照通风系统的动力、通风系统的作用、通风方式的分类。

项目一 通风方式

1.通风的定义

通风是指把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一定的处理(如过滤、加热)后送到室内,把室内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如大气,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环境的卫生标准和大气环境。

2.通风的功能

①提供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②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

③排除室内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④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称余热)或湿量(称余湿);(有限的功能:受室外空气状态的限制)。

⑤提供室内燃烧设备燃烧所需的空气。

3.通风方式分类

3.1 按通风系统的特征来划分

按通风系统的特征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送风和排风。

3.1.1 送风

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条件,以保证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3.1.2 排风

把室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

3.2 按通风系统的动力来划分

按通风系统的动力不同,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3.2.1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和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来实现换气的通风方式。

3.2.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2.1 为利用热压进行的自然通风简图,由于房间内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因此产生了一种上升力,使得房间内空气上升后从上部窗排出,室外冷空气从房间下边门窗孔洞或缝隙进入室内。这种通风方式称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2.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2.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2.2 为利用风压进行的自然通风,气流由建筑物迎风面的门窗进入房间内,同时把房间内的空气从背风面的门窗压出去。因此,在房间内形成了一种由风力引起的自然通风,这种通风方式称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2.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还可分为有组织自然通风和无组织自然通风。有组织自然通风是利用车间的侧窗和天窗进行的,通过控制其开启度,调节进、排气量;无组织自然通风是靠门窗缝隙进行的。

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很多,如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室外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车间门窗孔洞以及缝隙的大小以及位置等等,所以其风量是变化的。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节进排风口的开启度,来满足需要。

自然通风的特点是投资小、经济性好,但是作用、适用范围小,主要用于工业热车间;由于自然界风向的不确定性,一般在设计时不考虑风力作用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适用场所:主要用于工业热车间。

3.2.1.3 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可以简单地认为它们是效果叠加的。

图2.3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2.2 机械通风

依靠通风机产生动力来迫使室内完空气进行交换的方式称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特点如下。

①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②可组织室内气流的方向。

③可根据需要对送、排风进行各种处理,例:过滤、加热等。

④风量可调、效果稳定。

⑤需一定投资:初投资:a.占地面积。b.设备费用及安装费用。运行费用:a.消耗电能。b.维护费用。

图2.4 是机械排风系统,是利用轴流风机排风的系统形式。

图2.4 机械排风系统

图2.5 是机械进风系统,是室外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百叶窗进入进气室。

图2.5 机械送风系统

3.3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来划分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3.3.1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在房间内全面进行通风换气。全面通风的目的在于稀释房间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提供房间需要的热量。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广、风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当采用局部通风方式难以保证卫生标准时采用。

全面通风可以利用机械通风来实现,也可用自然通风来实现,全面通风可分为全面排风和全面送风。

图2.6 全面送排风系统

图2.7 全面送风系统

图2.8 全面排风系统

3.3.2 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可分为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局部排风是将有害物就地捕捉、净化后排放至室外,而局部送风则是将经过处理的、符合要求的空气送到局部工作地点,以保证局部区域的空气条件。

局部通风的特点是控制有害物效果好、风量小、投资小、运行费用低。

图2.9 局部送风系统

图2.10 局部送风系统

在实际工程中,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应优先考虑采用自然通风,当其不能满足需要时采用机械通风;优先考虑采用局部通风,当其不能满足需要时采用全面通风。

在实际工程中,单独采用一种通风方式往往是达不到需要的效果的,通常是多种通风方法联合使用的。

项目二 事故通风

当生产设备偶然产生故障或事故时,会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性气体的车间,应设置事故排风,以备应急时使用。

事故通风是指为防止在生产车间当生产设备发生偶然事故或故障时,可能突然放散的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气体造成更大人员或财产损失而设置的排气系统。

事故通风所必需的风量应由事故通风系统和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共同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必须能提供足够的送排风量。

事故排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所提供的资料计算确定。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但在生产中可能散发大量有害物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车间,其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时,还要有自动报警装置。

换气次数是房间的小时通风量和房间的通风容积的比值: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符合如下规定。

①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②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0m。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20m时,排风口必须高于进风口6m以上。

③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屋面3m以上。

④当排风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排风的排风口距可能发火源20m以上。

⑤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或正压区。

⑥风机开关,应分别装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位置。

复习思考题

1.建筑通风方式有哪几种形式,说明各自特点和适用场合?

2.什么是事故通风?其风量如何计算?

3.什么是换气次数?如何计算? YVWdZq1S5dNLh8hiBXKcaaH/XHgp4QwZXPxyrzhRTna7ud4fKVdnwXxyP82HTY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