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事业是一项事关民生的社会性事业,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载体之一。当前,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第七条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发展体育事业,加强群众健身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要坚决贯彻指示,全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使老百姓身体更强健,身心更愉悦,生活更幸福 [1] 。《全民健身计划》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使老百姓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得到大幅提高,身体素质稳步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覆盖城乡的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计划》在供给侧改革方案中指出公共体育服务是供给侧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还特别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仅是吃和穿,更是人民群众拥有健康体魄以及对文体需求的获得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阶段的跨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现代生活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的功能,体育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公共需求正处于由消费性向发展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现行的政府模式与这一趋势很难适应”,造成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提供方式单一以及运行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最终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
健康中国建设,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国目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薄弱,这对实现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成为我国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体的多元化变迁,农村体育需求出现了诸多变化,体育需求数量不断扩张、类型日趋多元、层次化日渐突出,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村面貌、满足农民体育需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一项惠民为民利民的体育民生工程。同时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又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匹配 [3] 。
因此,本研究拟从需方的视角,基于供给侧理论,以湖北省农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现场问卷调研、访谈和实证分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