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幼儿园安全管理

一、托幼机构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托幼园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进行规范。例如: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第八条规定: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2016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强化安全管理。专设《幼儿园的安全》一章,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健全设备设施、食品药品以及与幼儿活动相关的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一章中,对建立与幼儿身心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指出:“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强调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二、托幼园所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原因分析

“安全”是托幼园所的基本工作,再细小的“安全工作”在幼小的孩子面前也应是精益求精的,因为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它的破坏性很大,不可修复,不可逆转。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伤害事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为拐骗、绑架、恶意报复、暴力事件;第二类为意外伤害事故;第三类为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火灾、校车、虐童、暴力。

3~6岁是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意外伤害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儿童以及青少年第一或第二死因,而死亡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因意外伤害致伤、致残的人群。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年龄特点:最高是4岁年龄组,其次是3岁年龄组,第三是2岁年龄组。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性别特点:男孩高于女孩。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地区特点:农村高于城市。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护理方式特点为:集体高于散居。

做好托幼园所安全工作,首先要找到危险源,即安全隐患。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幼儿教育工作相关人员以及家长应该弄清楚在哪些场所、哪些环节会出现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再细微的“隐患”在幼儿的安危面前都是成倍放大的。

找到危险源,目的就是对一些安全隐患做到心知肚明,胸中有数。导致托幼园所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有很多,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

托幼园所的安全制度是对教工和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因为它涉及每一个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解决托幼园所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教师、保育员和幼儿以及家长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创建安全的托幼园所环境。托幼园所常常给幼儿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禁止他们做很多事情,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但是如果规范合理,这些制度却能够促进幼儿的合作游戏、自由游戏,并能够教会幼儿如何安全地使用游戏设施。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章制度,每个托幼园所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

三、托幼园所各环节安全管理

幼儿教师应该对婴幼儿的安全进行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够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集体环境中的婴幼儿安全管理要求教师提前进行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保持一致性,教师需要专注地观察并管理婴幼儿,这一点是保障婴幼儿安全的关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应该使用不同的健康观察原则。对于婴儿和学步儿,教师要保证随时能够看到并听到他们的声音;对于3~4岁幼儿,暂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是可以的;在安全的环境中,如果教师经常查看,短时间内看不到5岁幼儿或者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是可以的。

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保证所有儿童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注意听所有正在进行游戏的儿童的声音。教师需要知道自己处于哪个位置才能看到或听到所有儿童。教师可以站在或者坐在能够看见多数幼儿的位置;处于能看见通往户外门的位置,防止幼儿走到户外;教师应该不断扫视整个环境,了解所有幼儿的动向;定期巡视班级,不断变换位置。幼儿教师除了用看和听的方法时刻注意婴幼儿的位置和动向,还要对婴幼儿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进行管理。

(一)招生环节的安全

托幼园所在招生时应该让家长填表,以便了解婴幼儿的各方面信息,了解该婴幼儿是否有特殊的安全需求,以保证孩子在托幼园所的各方面安全。家长填写的表格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的各方面信息,保证其能够在园安全生活和游戏。

教师应学习绘制托幼园所招生安全信息采集表,了解幼儿基本信息、父母联系方式以及在园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

教师还应该指导家庭注意婴幼儿在园安全。在婴幼儿正式入园之前,例如在托幼园所开放日的时候,托幼园所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托幼园所的安全措施及制度,帮助家长理解它们对于幼儿安全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与家长自然地交流安全的话题,例如,当幼儿和家长走进教室参观的时候,可以告诉幼儿与班级其他成员待在一起能够保证安全。走到洗手间的时候介绍如何在如厕的环节洗手,以及如何在洗手盆附近小心行走,以防滑倒。在参观户外游戏场地的时候可以介绍使用秋千和滑梯的安全规定。还可以趁此机会向家长讲解如何根据天气为幼儿选合适的衣服和舒适的鞋子,家长也可以带一双靴子,让他们在户外玩耍时更舒适、更安全。

(二)到园环节的安全

在幼儿到园时,托幼园所保安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岗执勤。保安应正式着装并配备必要装备,呈立正姿势站立于托幼园所门口,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防止闲杂人员进园。入园时间结束后,安保人员应该按时锁好托幼园所大门,避免闲杂人员进入托幼园所。

值班行政人员及校园护卫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也应准时到岗,佩戴醒目标志在托幼园所大门内外及路口执勤,加强巡视及疏通家长车辆,确保托幼园所门口道路畅通。

保健教师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岗,提前准备好晨检物品(酒精棉、体温计等),热情接待幼儿,严格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对有发热、红眼、手足口等传染病的幼儿,严格按新《规程》的要求操作,填写《晨检记录》。疑有疾病或传染病迹象的幼儿,保教人员和保健教师应立即让家长带其离园。家长所带药品应当面交给保健教师并详细填写《服药记录》,让家长签字,日期要详细到某月某日某时某分。

主班教师应按时到岗,进入工作状态。一位教师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入园婴幼儿,另一位教师负责室内婴幼儿安全并组织游戏活动。家长务必把婴幼儿送到本班教师手中。

主班教师按要求和家长当面交接婴幼儿,以卡换人,切实注意不带孩子的人,要询问并阻止其进园和教学楼。

主班教师应提醒家长检查婴幼儿所带物品,并亲自检查,切实防止将小刀、小玩具等较小物品带入班内。检查婴幼儿指甲、着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主班教师应做好晨午检工作,请假的婴幼儿不能画线,要注明病假或事假。病假的,在晨午检记录表反面另外登记。规定入园时间半小时后清点人数,做好人数清点和缺课追踪记录。教师要做好二次晨检,看幼儿有无异常情况。

负责打水的教师打水时注意避开婴幼儿活动高峰,出开水房时应及时插上开水房门插销并挂锁,提水时注意和婴幼儿保持一定距离,暖水瓶在班内不存开水,防止烫伤婴幼儿。教室内婴幼儿饮水用的保温桶外应加安全设施,以防止烫伤孩子。幼儿饮水桶内放适宜饮用的温水,不要放热水。

(三)晨间锻炼的安全

幼儿入园之前,托幼园所负责人员要认真检查活动场地及体育设施、设备,用配比好的消毒水擦拭大型玩具。

活动前,教师要清点幼儿人数,检查幼儿衣物、鞋子安全。根据活动安排表准备足够数量的活动器材。教师和保育员要检查活动设备及场地安全,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活动中,两位教师及保育员应合理分散站立,确保每一位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以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严禁聚集聊天,应密切观察幼儿,适时帮助幼儿增减衣物,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教师要融入幼儿锻炼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情绪与行为的引导,关注幼儿的运动量(运动密度与运动强度),并适时给予调整。建立良好的晨间锻炼常规,教师在用餐前不组织幼儿进行剧烈活动,饭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把握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保证游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活动后,教师要适时帮助幼儿增减衣物,整理场地、器械,帮助幼儿擦拭头部、背部的汗,提醒幼儿喝水。

(四)进餐环节的安全

教师在用餐前不组织幼儿进行剧烈活动,饭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不攀爬大型玩具设备。保育教师饭前按标准擦桌子及餐车,热稀饭等要放到安全地方,以免烫伤幼儿。教师取拿饭菜前,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净双手。保教人员提前检查幼儿的食品有无变质问题。所有餐具应放在备餐桌上或饭架上,不要直接放在地上。饭菜分开盛放,有刺、有骨头的菜不与其他菜混放在一起,以免发生意外。观察婴幼儿的进餐情况,添饭不能过满,掌握少盛多添,随分随吃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让幼儿吃汤泡饭,吃泡饭会增加胃肠负担,不利于消化。保教人员到幼儿座位上给幼儿盛汤时,禁止从幼儿头顶、身体上方传饭。中、大班幼儿可以自己端饭,但不能端汤,小班幼儿必须由保教人员打好、端好。幼儿进餐期间教师不得离岗,保育员要等最后一名幼儿吃完饭才能开始做清洁工作。关注食物过敏的幼儿,把过敏幼儿名单张贴在本班醒目位置,进餐前对照调整。教会幼儿去除骨头、鱼刺的方法,防止扎伤咽部。教会幼儿尝试饭菜温度的方法。进餐时保持安静,不催促、硬塞;哭闹、咳嗽时不能强迫幼儿进食。幼儿进餐时不打闹、不玩勺、筷子等用具,更不能将筷子、勺子置于口中走动和打闹,以防跌倒受伤。不要让吃饭慢的幼儿最后站着吃或站在活动室外吃,这样不尊重儿童,会对儿童形成心理压力。

吃餐点时,豆浆、牛奶、开水等要待温度适宜后放到班级安全地方,以防烫伤幼儿。幼儿吃点心时要用点心盘盛点心(饼干等)。

(五)散步环节的安全

教师可以在饭后组织幼儿散步或进行安静的活动,每次保证10〜20分钟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开展随机教育。在散步过程中,教育幼儿不推搡他人,不奔跑、追逐。教师必须面向幼儿,匀速前进,不可背对幼儿,将幼儿丢在身后。教师可以两只手拉着排头的幼儿,面对着幼儿倒退着走,这样教师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另外,教师可以把掌控散步目的地和路线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站在队伍的后面或者旁边,扮演引导的角色并及时调整。这样的“跟走”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贴近幼儿,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做出反馈,例如,队伍中有人掉队,或者“小火车”出现断节了,教师可以马上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跟上。

(六)午睡、起床环节的安全

婴幼儿午睡前,保教人员应对寝室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做好婴幼儿午睡前寝室环境的准备工作,做到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根据季节掌握通风及寝室气温情况。秋、冬、春季穿脱衣服及入睡中应避免冷风直吹婴幼儿,婴幼儿脱衣时要注意关窗保暖。组织婴幼儿如厕后安静入寝室。

教师应该每天对婴幼儿进行午检,摸额头、看嗓子,手足口传染病高发期间增加查看婴幼儿双手的次数。检查幼儿是否带危险物品、玩具进入寝室。检查幼儿口中有无含留食物。教师应该教育幼儿睡前不在床上打闹,以防从床上摔下。

值班教师不得离开寝室,每15分钟巡视检查一遍,巡回观察幼儿睡眠情况,纠正幼儿不良睡眠姿势。教育幼儿不用嘴咬被角,不蒙头睡觉,不趴着睡。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应对突发事件。注意对个别婴幼儿的关注,如多尿、患病、体弱、难以入睡的婴幼儿等要个别照料。教师可在多汗的婴幼儿背部垫上干毛巾,汗湿的毛巾要及时更换。把有抽风史、心脏病史等的孩子安置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教师应该注意服药婴幼儿的状况,入睡前对服药婴幼儿测试体温并做好记录。

严格执行婴幼儿午睡时教师巡查制度,托幼园所行政人员对全园午睡情况每30分钟巡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上报保健室和园长室。

幼儿起床时,教师要指导幼儿穿好衣服,告诉他们在系好鞋带前不能跑动。起床后教师要看护好已经穿好衣服离开寝室的幼儿。

(七)如厕、盥洗环节的安全

每班必须保证至少有一名教师或保育员在盥洗室内或者门口组织指导幼儿盥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引导幼儿注意盥洗和如厕的安全,教育幼儿不推挤、不打闹、不争抢,防止滑倒。随时检查幼儿衣着、鞋子的情况,防止绊倒。教育幼儿洗脸时闭紧双眼,防止皂液、污水进入眼睛。盥洗室地面应时刻保持干燥,无积水,防止幼儿滑倒摔伤。将洗洁精、消毒液放置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以防损伤幼儿皮肤或误食中毒。

(八)喝水环节的安全

教会幼儿判断饮用水温度的方法,先接凉水,再接热水。教育幼儿喝水时不打闹,不跑动,以防呛水。

(九)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的安全

教师应认真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并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前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操作与交流的桌椅位置。教具、学具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并指导幼儿规范使用。活动前后要清点人数,做好记录,并与上次清点人数作比较,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活动前同时做好缺课人员追踪记录,追踪表上要写上措施,如生病的幼儿要注明住院、打针、输液等具体情况;有事没来的婴幼儿应注明联系电话或家长请假等详细信息,上、下午要分开写,写清楚。严禁因一些特殊原因使个别婴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严禁教师因拿取教具或其他原因出现空岗现象。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有个别婴幼儿有特殊需求或出现特殊状况(比如上厕所、喝水、发烧、尿裤子等),主班教师应请副班教师或保育员跟随照看,协助处理。活动过程中注意稳定婴幼儿情绪,避免出现无秩序的情形。

婴幼儿的操作材料必须清洁无毒、安全。家庭和托幼园所共同收集的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应当具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活动前,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操作材料的特性,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教育幼儿不要将较小的操作材料等放入耳、鼻、口中。随时注意检查托幼园所所用物品,发现有锯齿状、带尖、带刺物品要及时提醒并消除。教学活动中如需使用剪刀,应先向幼儿提出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使用带尖头的铅笔或其他东西时,要及时提出注意事项,防止戳伤自己或他人。

教师要参与区域活动指导,在区域活动前要和幼儿商讨游戏的注意事项和规则,如需到专用活动室或其他场地,需要有相关教师带领。教师要看护好各个区域的幼儿,特别是在走廊游戏的幼儿。指导幼儿分类收拾玩具,整理场地,培养初步的秩序感和责任感。提醒幼儿正确运用玩具,注意安全保护。教师应合理组织各项活动,引导幼儿与伙伴共同分享,避免发生争抢、拥挤等情况。电接线板应放置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教育幼儿不登、爬桌椅,不从高处向下跳,不做危险的动作。

(十)户外活动环节的安全

户外活动前,教师应该检查场地、器械、活动材料的安全情况,清理场地上的危险物品。提醒并帮助幼儿整理好服装,特别注意系好扣子和鞋带。组织活动要有序,讲清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提醒幼儿在活动中遵守游戏、活动规则,不能放任幼儿四处奔跑。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不拉拽对方的胳膊,不乱投石块,不多人牵手跑动。组织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主班和副班要成对角线站位,密切关注所有幼儿,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玩法。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户外自由活动时,教师要站在孩子活动群的外围。严禁教师聚在一起闲谈、议事而忽视幼儿的安全。保教人员要保证所有幼儿在自己的视野中,防止走失等。及时提醒和帮助幼儿根据气温随时增减衣服。观察到情绪有异常的幼儿时,要及时询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活动结束时,主班教师要对大型玩具和活动场地进行检查,清点人数,做好记录,并与上次清点人数作比较,确保不遗留幼儿。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教师要组织幼儿将材料放回原处,幼儿搬不动的,可由副班教师将活动材料放回原处。

组织大型活动(人数较多、外出活动、集体参观等)时,安全问题也应该放在首要地位。外出游玩活动总是令幼儿兴奋不已,能使他们获得难忘的教育经历,然而外出游玩活动给幼儿及其所在园所都增加了危险系数,因此,托幼园所应该制订周密的安全计划以及预警机制。

托幼园所应该准备书面的活动组织程序和步骤,要报请园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组织进行。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要选择安全保障设施齐备的地方或场所,应先派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活动。教师要向幼儿交代清楚安全要求,活动过程中要照顾好全体幼儿,随时清点人数,确保幼儿的安全。每次外出活动都应该事先通知每个幼儿家长,并事先获得家长的书面认可。通知中应该说明目的地、出发以及返回托幼园所的时间。随团人员中至少应该有一位保教人员受过急救和心肺复苏培训,急救包和手机应该随身携带。每个幼儿身上可以挂一个写有托幼园所名称和电话的小牌子,但不要写幼儿的姓名,以防坏人叫出幼儿的名字,引诱他们离开团队。教师要随身携带全体幼儿的紧急联系信息表,包括家长的联系电话、急救服务的电话(如救护车、火警)。在外出之前应该组织全体教师对外出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十一)服药环节的安全

婴幼儿带药应由家长填写服药单(标注儿童姓名、性别、班级、服药日期、药品名称及剂量、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注意事项、家长签字)。

保健医生或教师给幼儿服药时应做到“三查”(服药前查、服药时查、服药后查)、“五核对”(核对姓名、核对药名、核对时间、核对剂量、核对用法)、“二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注意交接幼儿用药填写清楚)、“一清空”(每天清空药箱)。按照正确方法给幼儿喂药,避免误入气管造成严重后果,做好服药登记。服药袋、药瓶、服药登记条保留三天。药品应妥善存放,不让婴幼儿随便拿取到。按照新《规程》,未经监护人委托或者同意,幼儿园不得给婴幼儿用药。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个人药品不得带入班内。

(十二)离园环节的安全

幼儿离园的时候,园内行政人员和相关教师应按时到达指定区域维持离园秩序;保安及门卫应按要求做好幼儿离园的相关工作,确保离园工作安全、有序。离园前10分钟应清点人数,做好记录。逐一检查幼儿的衣服、鞋子是否整齐。离园前检查幼儿身体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两位教师要分工明确,一位教师组织婴幼儿活动时,另一位教师可以接待家长。

离园时,教师应组织幼儿排好队,严格按照要求凭接送卡交接幼儿,做到既认卡又认人,主班教师要亲自将班级每一位幼儿交到家长手里,确保交接安全。忘带卡的家长等到本班大部分孩子离园后,再让孩子确认并经家长签字,主班教师签字后方可放走幼儿,时间注明上、下午;代接幼儿的情况发生时,必须与家长联系确认并经幼儿确认(问孩子这个人是谁)后方可领走,代接幼儿且没带卡的情况更要特别注意做好确认工作,同时落实好签字手续。其他人长期代接的要有婴幼儿家长的书面资料,如《代接、代送委托书》,一份留园,一份班级保留。中途来接婴幼儿的,要让家长电话联系班主任或主班教师,确认后,由副班教师送至大门口,按手续交接,主班教师要在人数清点中特别注明,时间精确到分钟,做到有据可查,严禁冒领现象发生。

教育幼儿上下楼靠右行,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保教人员要一前一后看护好幼儿。教育幼儿耐心等待家长,不跟陌生人离园。密切关注每一个幼儿,防止幼儿自行离园、走失。离园时,由于幼儿和家长过于密集,告诉家长尽可能在接到幼儿后尽快离园。教师与家长约谈要有计划,接孩子高峰不与家长约谈。对家长和幼儿做好接送安全教育。教师或者保育员下班前要关好门窗,关闭所有电源(消毒灯开关除外)。护园队做好清园工作,巡查园内各班级、操场,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汇报并排除。

(十三)留园环节的安全

留园值班教师应按时到达留园班值班。主班教师要将留园幼儿送到留园班,与值班教师做好交接工作。主班教师对离园后未按时接走的幼儿,要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与接班教师认真做好交接。接班教师一定要核准接收幼儿人数,并在《留园值班记录》上填好交接时间、班级、教师姓名及幼儿姓名等信息。落实好签字手续,没有幼儿需要交接的,也要签字,在交接人数栏填上“0”。

值班教师要严密注视幼儿,防止幼儿走失。值班教师要有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安抚有焦虑情绪的孩子。值班教师应仔细询问接孩子的家长,确认后,请家长在《留园值班记录》上签字。等最后一个孩子安全离园,值班教师整理好留园班方可下班。

(十四)其他安全事项

1.教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多观察,善发现,发现隐患或问题自己能处理的要及时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要随时关注所有孩子,随机进行安全教育。对问题要有预见性,如大风时关好门,教育幼儿进门、如厕时,在拐角处不跑不跳,防止撞伤等。

2.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关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

3.要妥善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密切关注特殊家庭的孩子。

4.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家常、上网闲聊等),不串岗,不会客,特殊情况来人访问一律安排到门岗,一般不能领进教学楼。

5.主班教师负责并严格管理补卡手续,严防出现一个孩子两张卡的现象。

6.遵照幼儿园卫生和消毒制度,做好饮用水设备、玩具、各种物品的消毒卫生工作。

7.有意外发生时,主班教师和副班教师应根据情况迅速做出处理,报告园领导或送医院处理,主班教师要根据情况及时通知幼儿家长,事后要有“事故调研和分析记录”。

8.下雪及结冰天气要做好防滑措施,以防滑倒。

9.教职工应熟知托幼园所常见事故急救与处理流程。

10.每班每月要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检查;托幼园所每月要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隐患立即解决。

11.各班级每学期制订幼儿安全教育计划,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自救和逃生的常识。

12.全园每学期都要组织幼儿进行逃生演习训练,给幼儿示范正确的逃生方法。

13.托幼园所每年应该与班级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十五)出缺勤的安全管理

对婴幼儿出缺勤进行记录是托幼园所安全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在婴幼儿到园之后记录到园人数,以及因各种原因中途离园的人数。教师在与婴幼儿接触的每一天都应该随时清点婴幼儿人数,以确保所有出勤的幼儿都在活动现场。幼儿从托幼园所一个活动场地到另外的活动场地之时,更要注意清点人数。例如,从教室到户外活动场地,或者在外出游玩时下车之后都要清点人数。

婴幼儿如果有事无法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提前告知教师。如果因为疾病或者其他预料不到的原因不能到园,要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方式告知教师。了解婴幼儿缺席的原因有助于教师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其他教师潜在的安全问题。

如果有婴幼儿缺勤,家长却没有通知教师,教师应该给家长打电话询问缺席原因。如果多个幼儿因为疾病缺席,教师应该加强消毒,或者采取其他预防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教师应该特别留意中途离园的婴幼儿。托幼园所经常会有婴幼儿迟到或者早退的现象,例如有的孩子要去看病,可能中途才来托幼园所;或者因为参加一些培训、演出以及其他活动等等会暂时离开班级,教师都应该加强出缺勤记录。教师可以把出勤婴幼儿的数量写在黑板上,以便于随时清点婴幼儿的数量。

(十六)来访者的安全

来访者(客人)能够给婴幼儿和老师带来帮助或者特殊的技能,但是他们也可能会打破托幼园所的安全常规,因此教师需要对来访者进行管理。教师要向来访者说明他们的角色、责任以及教室里的安全常规。教师也要把来访者介绍给婴幼儿,向他们说明这是老师许可进入教室的陌生人,他们是班级的临时成员。教师最好能给来访者分配具体的工作,例如陪孩子们剪纸、讲故事等。他们可能是志愿者、来听课或者观察婴幼儿的研究者,也可能是实习生。但是永远不要让来访者独自与婴幼儿接触,教师应该一直监督他们与婴幼儿之间的互动。

有的时候,托幼园所也可能出现可疑的陌生人,教师应该主动询问其进园的目的,如果发现其目的不纯,或者没有正当理由,应该及时请他离开。如果教师需要帮助,可以叫保安、其他教师或者园长。 N9VLDAqF6Ym9R7ermigl4pZkTfu2EvXaZGBySnHtAC39COxhizRFS2Ep6OvWGC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