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研究现状

由于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来说,跨文化教学观念与理论的研究都起步比较晚,因此,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我国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观念的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才刚刚有了萌芽的状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了较为初步的发展,形成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雏形。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对于跨文化教学这一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才有了较为明确的阐释,并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与推广下,才得以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界从较为广泛的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学术研究,依然没有真正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进入新的世纪之后,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们对于跨文化交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在大学中,大学的教师与科研人员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较为开阔的视域中给予跨文化交际教学予以相当的重视。在我国的教学界,现在已经取得的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相关的理论著作,主要有以下一些:2002年,鲁子问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了题目为《试论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思路》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鲁子问对于跨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文中指出,我国的跨文化教学实践,应该建立在国民素质建构的方向上,学校教学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社会教学则是学校教学的辅助方式,以此来实现跨文化教学的规范性与自觉性。1987年,我国的文化学者贾玉新,以文化与交际为理论出发点,对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所表现出来的迥异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贾玉新的表述,可谓是生动、细腻、深刻。胡文仲教授对于国外关于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的导入,有着极大的贡献。胡文仲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国外有关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且不断地对其进行导入,在国内编辑成书,1989年以胡文仲教授为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论文集,就是一本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术理论的最好收集整理,在这本论文集当中,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有关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容易犯的较为典型的文化性错误,并且对于中英文的谚语有着较为详尽的分析说明。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由湖南教学出版社出版了胡文仲教授选编的英文版《跨文化交际学选读》一书,在这本书中,胡文仲教授选编了国外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胡文仲教授编辑这本集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国外的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使我国的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能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1994年,胡文仲教授又主编了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的44篇论文、著作,结集为《文化与交际》,展示了我国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成果,教研角度多样,内容较为丰富。1997年,胡文仲与高一虹两位教授共同合著并且由湖南教学出版社出版了著作《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在这本著作当中,胡文仲教授与高一虹教授对于国内外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的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解读。

最近几年,关于大学英语同跨文化教学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与实践,也在逐渐增加当中。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著作主要集中在了我国的一些专业性期刊上。从研究成果的整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的一些学术期刊与层面:2003年12月,王开玉在专业性学术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走出语言系统:由外向内——以跨文化教学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探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尝试着通过一种从内向外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实践的提升,从而在此基础上期望开辟出一条我国当前大学英语学生们进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王开玉对于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融入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有关跨文化教学的内涵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与界定,而且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对于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性表现以及跨文化教学的主要原则、可能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探索。2004年6月,张倩、乌枫在学术专刊《金融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题目为《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对在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基础上更好地结合跨文化教学进行了探讨,比如怎样在语法教学、口语教学、词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有关跨文化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董晓波在《黑龙江高教研究》杂志发表了题目为《以跨文化教学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一文,这篇文章以提升我国当前大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实行的必要性、原则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跨文化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2006年12月,涂东琼、朱秀珍在专业性学术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两个人合著的题目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其对策》。这篇论文是在对江西南昌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与问卷、访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较为翔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涂东琼、朱秀珍得出了结论: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自身跨文化能力不足,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些过分地突出强调了对于英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传统的传授与教学。因此,没有能够很好地在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地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2007年8月,刘玉梅在专业性学术期刊《教学与管理》上发表了题目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缺失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刘玉梅对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跨文化教学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教学实践性的跨文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通过上述我国学界关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综述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内容可以用“多”和“少”来概括:纯理论和抽象理论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英美文化研究多,中国文化研究少,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研究多,实践途径研究少;介绍性多,创造性少;关于学生的研究多,关于教师的研究少。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测试与评价的研究空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材研究空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研究空缺。

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学课程”。从教育部的这一规定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融入相关的跨文化知识教学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学的知识内容,使语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这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可以说,这一规定,是对我国高校教学不能够适应未来教学发展方向与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很好的纠正,同时,还对于教学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教学理念做出了明确的引导与界定。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我国的大学生们经过了从小学开始的英语教学,基本都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与对话能力,具备相当的语法知识,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们甚至已经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规定。可是,就是如此丰富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面对着用英语进行写作与阅读,依然不能够进行准确的表达与理解呢?探究其原因,与他们在接受教学过程中缺乏关于英语民族的文化知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当他们遇到同本民族文化观念向左的冲突时,就会产生无法掌控的运用与理解的错误性判断。因为,“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里的独特创造”。这样,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大学英语教师有责任同时也有义务进行有意识的大学英语跨文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引导着学生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异域民族文化,为消除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障碍做好准备,从而保证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顺畅流利地进行。

纵观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种理论文献资料,在西方欧美国家,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对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给予关注与认识。美国的语言学家Sapir早在1921年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英国语言学家Bymm(1997)也曾经说过:“语言是学习文化最为丰富的源泉。”其实,多年来,有很多的国内外成功人士由于需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欠缺对于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效果。有很多的实例都表明,无论是在进行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交流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从而导致自身在跨文化交际的工作、学习乃至于生活、交往中出现不适应甚至是应对乏力的结果,以至于最终造成跨文化交际出现问题抑或是交际失败、抑或是无法进行顺畅的沟通。因此,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实践需要,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在学习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已经有意识地融入了目的语言民族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不仅仅只限于对于目的语言的单词、语言、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记忆。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当中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对于目的语言民族文化的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的跨文化交际目的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其实,所谓的跨文化教学,若是从学理的意义范畴进行界定的话,那就是对呈现出某一个文化特征的语言群体进行的、有关其他语言群体的文化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以获得更多的跨文化知识,树立自身平等、包容开放的跨文化交际心理空间以及其客观公正的跨文化交际观念与世界的意识。从而在此过程当中形成自己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取舍、判断、合作和传播等方面的能力,以求通过在教学层面的努力,更好地消除解决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矛盾,构建起人类社会和谐的跨文化交际氛围,在共赢的基础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交流发展。 wzcQ8eUXWR3zqEBxIpzgTPPPlUYOWzY01TtkA+iGRSD8W2I0QJEYN6XmOHF1u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