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军的战术问题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原因不只有日美生产力或者说国力的差距,还有军队组织、战略与战术等方面的缺陷。

所谓“战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在战斗中运用兵力的技艺。日军在战略上问题重重,甚至是愚钝至极,在战术方面堪称“优秀”。日本陆军拥有较强的精神力,联队以下的战术能力也属上乘,忍耐苦难的能力也非常强大。但由于战略拙劣,战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缺乏创造力造成战术陈旧过时和定型化,缺乏灵活性造成日军经常猪突猛进、轻视火力,缺乏纵深性导致对补给的考虑不周全等。

据美军评价:“日军的部队非常勇敢,悍不畏死,令人惊叹。但他们缺少创造力,常常暴露出囿于僵硬模式的缺陷。特别是因为日军反复实施对一翼或者背面的攻击,只要在那里布设火力或者障碍物,他们就会像刈草一样被扫倒。”

侵华战争对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使用的战术影响甚巨。日军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1年经历了战斗,然而,这些战斗的对手是几乎没有飞机、军舰、坦克,甚至没有多少火炮的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其间,日军只在张鼓峰和诺门罕战役中同拥有较优良装备的近代军队交战过。

据原大本营参谋塚本政登总结,这10年左右的战斗经验,对日军的战术大致有如下不利影响。

1.对火力和科学力的轻视。

2.对制空、制海权的认识不足,陆、海、空的综合战力的发挥比较粗糙。

3.步、坦、炮的协同作战也比较粗糙。

4.关于对空、对坦克战斗的装备和训练的研究不充分。

5.喜欢分割建制。

6.(向侧面)分散兵力。

7.纵长区分的不充分。

8.情报活动的不充分。

9.登陆防御、岛屿防御的教育训练的不充分。

10.对补给的考虑不充分。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与日军对战的盟军部队,是相对来说装备不良且缺乏准备的殖民地守卫部队,所以日军的战术比较适用,但当遭遇盟国派出的装备优良的本国军队的猛烈反攻时,日军粗糙的战术便不再有效,只能凭借“必胜的信念”和攻击精神来弥补战术上的缺陷。

日军并非不擅长防御。事实上,日军的攻击力和防御力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如果能够排除上级错误指导的干扰,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战术,并且有一定的炮兵力量支援,日军完全有能力在防御战中挡住盟军的进攻锋芒,至少能取得不少战术性胜利。盟军的作战经验也一再表明,日军确实是防御战斗的高手。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即冲绳战役的经验即可提供充分证明。

在这次战役中,日军躲藏在洞窟阵地中避开美军猛烈的轰炸炮击,待美军接近至极近距离时加以攻击,给美军造成损失,从而能长期确保阵地。这次战役的经验表明,在地面战斗中,与地形相适应的阵地战最适合日军抵抗盟军的进攻,事实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适合的战法。大本营未能理解这样的道理,一味强硬主张歼灭、决战、攻击,将这样的战术思想强加给当地守备军。

日军在冲绳战役中能够长期保持防线和大量杀伤盟军,是尽量保存战力、充分发扬火力的结果。日本陆军的战术思想中,缺乏对近代战争就是火力决战,特别是对美军火力猛烈程度的认识。例如,日本陆军的步兵战斗法极为重视白刃战,但在冲绳战役中,纯粹的白刃战非常少见。关于防御战,在日本陆军中盛行阵前歼灭的思想,但日军的防御通常是在劣势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阵前歼灭非常困难,纵深防御的思想更加合理。

在战场上,美军弹幕射击的弹雨以一定深度覆盖了日军防线的全正面,一草一木也不能保存,地面完全被翻耕,地上的部署兵力死伤殆尽。然而,如果不部署兵力,阵地就会被占领,所以日军不顾损耗,坚持部署兵力,在猛烈炮火下一再击退接近之敌。在拥有压倒性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毫无获胜的希望,却长久地保持阵地,争取给对方造成尽可能多的损失,这是冲绳防御战的特点。

很多人认为,如果第九师团留在冲绳岛上,第三十二军的冲绳防御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甚至改变战役结局。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原第二十四师团步兵第三十二联队第一大队长伊东孝一就认为,如果第九师团没有被抽出,日军将实施滩头攻势,那样冲绳的陆战并不会取得优异的成果。虽然可能会有很多美国兵陈尸于中头的西海岸,但更多的日军会在那一带丧命。实施滩头攻势的日军将会成为舰炮和飞机的目标,不可避免地遭遇败北。

伊东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认为日军在防御中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为了避免成为对方舰炮和飞机的目标,日军应以彻底的斜射、侧射御敌,以火力特别是炮兵力量杀伤美军的登陆部队;日军不时实施短切奇袭或夜袭,夜袭部队经过低地进行渗透,或者从低处向高处攻击,掷弹筒则改为使用从遮蔽地进行间接射击的射法;日军的炮兵在白天长时间保持沉默,尽量在夜间射击;虽然防御中的炮兵向来以统一使用为原则,但在现实中,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统一使用非常困难,因此应该使相当一部分炮兵配属给第一线步兵大队或者直接协同;所有武器都坚持进行阵地变换;日军还应该认识到夜间的战场机动力极为有限等。伊东认为如果能贯彻这一系列战术、战斗法,且第九师团没有被抽走,冲绳防御战起码可以取得某种程度的“胜利”。

冲绳战役堪称日军反坦克战术的集大成者,美军坦克部队在这一战役中损失惨重,甚至出现在前田高地一举损失20余辆坦克的惨败。然而,从总体来看,日军在反坦克装备和战术方面始终薄弱,再多的战术性胜利,充其量也只是矮子里拔出的高个儿。在此有必要简单评述日军的反坦克装备与战术。

毫不夸张地说,在1945年的亚洲—太平洋战场,从装备上来看,对地面作战的胜负最具有决定性的装备当数坦克和飞机,然而,反坦克战恰恰是日本陆军一直以来的短板。日本陆军从上到下对盟军装甲部队的认识都非常贫乏,即使是参加了反坦克战的官兵,对于盟军坦克的识别,基本上也就是较小型的是M3坦克、大型的是M4中型坦克而已,很多时候分不清坦克与装甲车,更不用说盟军坦克部队的编成和装备的坦克数了。

日军的反坦克战也曾有过“辉煌时刻”:1942年3月末缅甸南部的瑞当之战中,第三十三师团的步兵第二一五联队重创英军第七装甲旅。图为在瑞当村南入口附近的英军遗弃车辆,右侧为M3坦克

到了战争末期,日军的反坦克装备与战术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在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中,日军可用以对抗盟军坦克的装备中最有效者,始终是各种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但这些火炮数量少,而且一般需要从侧后方在极近距离上射击才有效,使用难度高,容易被破坏,持续战斗能力很弱。在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日军广泛使用肉搏攻击战术来对付盟军坦克,但成功率甚低,很少能够真正破坏对方坦克。

当然,凡事并无绝对。在有些战斗中,利用有利地形、加上异乎寻常的胆量和运气,有时也依靠严密的计划,日军的确可以通过肉攻战术挫败盟军坦克的行动。例如,1944年3月15日至16日(英帕尔会战期间),第三十三师团步兵第二一五联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的军曹中原,在战友的配合下破坏了三辆英军坦克。又如,在1945年4月13日,第四十九师团主力与英军装甲部队在缅甸中部敏铁拉南方的央米丁市内进行的交战中,步兵第一〇六联队速射炮中队的寺山重德向接近的英军坦克投掷炸药包将其炸毁,解救了师团司令部,等等。但这类战例数量很少,不具有普遍性,不能改变肉攻战术的无力性。

日军曾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以惨痛代价取得了不少经验教训,包括关于反坦克战的经验教训,但在1945年的作战中,仍然一再重蹈诺门罕战役惨败的覆辙。最明显的是在反坦克战方面,日军并未充分吸取诺门罕战役的教训。以曾在诺门罕战役中担任骨干力量的第二十三师团为例。该师团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军装甲部队打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1945年的吕宋防御战中,该师团的反坦克技术仍无实质性变化。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步兵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由燃烧瓶“升级”为用炸药制成的爆炸物而已。

不止如此,诺门罕战役表明平坦地形非常不利于日军对抗强大的装甲部队,但1945年初,缅甸方面军在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河畔同英军展开了乾坤一掷的大决战,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选择的这个决战场地的地形,酷似诺门罕,是平坦的大波状荒地,对日军来说毫无地利,却非常适合英军装甲部队的行动,结果日军处处被动,反复遭英军坦克的蹂躏,再次重现了诺门罕战场的惨败情景。 xJUQU7gkRaxCVN6Mgidh+Eg7/lRl4oAjeF2OJYhxaMrdV871vAt7yKOgMVWgwD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