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6年,庄襄王突然离世,年仅十四岁的嬴政成为秦国的新君主,此时的嬴政年少稚嫩,国事尚需要辅佐,赵太后和吕相国便担此大任。
嬴政在继承秦国帝位时,并不是一派祥和之景象,可谓是内忧外患,在外刚打了败仗,在内有太原郡的反叛。身为相国,吕不韦镇定自若,在平定了内乱后顺利让嬴政登上皇位,继续实行连横的策略,击退六国的合纵之谋,他先联赵攻燕,后又联燕攻赵,频频得手,两次拆散并击退了列国的军事进攻,让楚国不得不迁国度到寿春(安徽寿县),并吞灭了魏国的附庸——卫。这样势如破竹的军事谋策,让强大的六国联盟迅速瓦解,在他的“远交近攻”的扩张策略下,秦国又继续取得了多次重大战争的胜利,他还亲自率军灭掉东周国,结束了长达800余年的周王朝末代统治,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从公元前249年到公元前243年六年的时间里,吕不韦先后发动了三次对三晋的攻势(三晋即韩、赵、魏三国,这三个国家是从春秋时期大国晋分裂出来的,史称三晋),占领了他们的大片土地。
吕不韦在辅佐嬴政的二十年时间里,开疆扩土,在秦国实现统一的路上功不可没。
吕相国不仅有将领之才,更善于治理国家,他明白要完成统一大业,不但要武功兵略,更重要的是文治与权谋。所以,吕不韦在发动对外兼并战争的同时,也从理论上去探讨治国方略,描绘未来的统一蓝图。于是,他主持编写了《吕氏春秋》。吕不韦在秦国执政后,就从东方六国招揽各派学者、文人来秦国,宾客盈门,号称“食客三千”。
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只要是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以尽可能多地收养门客为荣。赵襄子、魏文侯、赵惠文王、燕昭王、“战国四公子”、秦相吕不韦、燕太子丹,门下都收养有千人以上的门客,其养士之规模也是春秋时期所不能望其项背的。由于通过养士的方式可以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的政治声誉,以号召天下,又能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以称霸诸侯,所以上层权贵们争相礼贤人士,不拘一格地网罗人才,以尽天才之大为己能,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大好局面。
吕不韦经商时,亲眼看到各国上层社会养士成风。而他在邯郸扶植子楚时,也是从养士做起。如今自己大权在握,身为天下名相,还能不超过四大公子的养士规模吗?所以他就不惜财力,招揽宾客(也称食客)。一时间,吕不韦门下汇聚了天下各处奔来的各种养士三千余人,号称“食客三千”。
这些人士虽然脱胎于中国奴隶社会,但却有勇有谋,且愿意投身变革的大潮中,其中就有孙膑、张仪、苏秦、廉颇、白起、范雎、蔡泽等历史名人。吕不韦养士不仅重视人数,更重视质量。四大公子所养的士,人员混杂,上到政治人才,下到一些鸡鸣狗盗之辈,而吕不韦招的士,则多是文人墨客和学者。
吕不韦招纳文人墨客和学者原因有二。其一,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其二,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交上来的文章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出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例如,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就这样写道:“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以道为主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做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从秦王政14岁即位起,作为辅政的吕不韦就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要总理内政、外交和军事重责,同时要加紧培养嬴政处理国事的能力。归结起来,在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征途上,吕不韦功不可没。吕不韦忠心辅政的故事很多,现在单从甘罗出使的故事说起吧。
秦国要和六国争雄,就要破除六国的联合,对东方六国分别施行和与战的策略。大约在秦政刚即位的时候,吕不韦派成君蔡泽去燕国做使者。蔡泽去燕国三年,燕王喜同意让太子丹入秦为质,请秦国派一大臣入燕为相。
燕太子丹已经来秦,而入燕为相的大臣却迟迟未能成行。吕不韦派曾经率兵攻打过赵、魏的老臣张唐去燕为相,可他却以入燕必须经过赵国,而赵国正悬赏一百里封地捉拿他为由,不肯接受任命。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勉强,但是到底派谁去呢?
一天,吕不韦正在家中为此时烦闷,甘罗见状,就走上前问道:“丞相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我吗?”吕不韦心里正烦躁得很,见是甘罗,就挥挥手说:“走开,走开,小孩子知道什么?”甘罗高声说道:“丞相收养门客不就是为了能够替你排忧解难吗?现在你有了心事却不告诉我,我即便想要帮忙的话,也没有机会啊!”吕不韦见他说话挺有自信的样子,就改变了态度,说:“皇上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为相,已经3年了,燕王对他很满意。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友好,我派张唐到燕国为相,占卦的结果也很吉利,可是他却借故推辞不去。”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张唐是秦国一位大臣,曾率军攻打赵国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赵王对他恨之入骨,声称如果有人杀死张唐,就赏赐给他百里之地,这次出使燕国必须经过赵国,所以张唐推辞不去。甘罗听了,微微笑道:“原来是这样一件小事,丞相何不让我去劝劝他?”吕不韦责备他:“小孩子不要口出狂言,我自己请他他都不去,何况你小小年纪。”甘罗听了不服气地说:“我听说项橐七岁的时候就被孔子尊为老师,我比他还大五岁,你为何不让我去试试,如果不成功的话,你再责备我也不迟啊!”吕不韦见他语气坚定、神气凛然,心里不由暗自赞赏,于是就改变了态度,放缓了口气说:“好,那你就去试试吧!事成之后,必有重赏。”甘罗见他答应了,也就没多说什么,高高兴兴地走了。
到了张唐家里,张唐听说是吕不韦的门客来访,连忙出来相见,发现甘罗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不由得心生轻视,张口就问道:“你来干什么?”甘罗见他态度傲慢,就说道:“我来给你吊丧来了。”张唐听了大怒:“小孩子怎么能这样说话,我家又没死人,你来吊什么丧?”甘罗笑道:“我可不敢胡说啊,你听我讲一下原因。你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啊!”张唐连忙答道:“武安君英勇善战,南面攻打强大的楚国,北面扬威于燕赵,占领的地方不计其数,功绩显赫。我怎么敢和他相比啊?”“应候范雎和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独断啊?”应侯是秦国以前的一位丞相,文信侯即吕不韦,张唐答道:“应侯当然不如文信侯专权独断啦!”“你真的知道应候不如文信侯专权吗?”张唐说道:“当然了。”甘罗听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推辞不去呢?我听说,应侯想攻打赵国的时候,武安君反对他,离开咸阳七里就被应侯派人赐死,像武安君这样的人尚且不能被应侯所容忍,你想文信侯会容忍你吗?”张唐听了这话,不由得直冒冷汗,甘罗见状又说:“如果你愿意去燕国的话,我愿意替你先到赵国去一趟。”张唐连忙称谢答应了,请他回去禀报丞相。
甘罗回去把情况告诉吕不韦。吕不韦听了很高兴,甘罗说:“张唐虽然不得已答应去了,可经过赵国时可能还会遇到麻烦。我想替他先到赵国去一下。”吕不韦已经相信了他的才能,想了一下就答应了,并把这件事禀报给秦王,说:“大王,甘茂有个孙子叫甘罗。年方十二岁,投奔在臣的门下,他出身名门、工于心计,能言善辩,这次张唐托病不去燕国为相,经他一说就答应了,而且,他还想替张唐先到赵国去一趟,请你答应他吧!”秦王听了,就叫甘罗进来相见,过了一会儿,就见殿下走进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来。心下不由喜欢,笑着问道:“就是你想要出使赵国吗?”甘罗答道:“是的。”“那你见了赵王后要说什么呢?”“我看他的神色,相机行事。不知道赵王反应如何,我也不能确定该说什么话啊。”秦王见他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就答应了他,给他十辆车、百余名仆从。让他出使赵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赵王早已听说秦国准备派人到燕国为相了,心里一直很焦急,担心秦国和燕国联合起来攻打他。这时听说秦国使者求见,连忙说:“叫他进来。”不多时,就见一个少年缓步走上前来,朗声道:“小臣甘罗奉秦王之命,拜见赵王。”赵王连忙让他在旁边坐下,心里暗暗称奇,秦国怎么派了这样一个小孩子来,再仔细一端详,也不由心生喜爱之情,只见那甘罗长得一表非凡,眼神清朗,眉宇间露着一股轩昂之气,于是就问道:“秦国过去一位姓甘的丞相是你的什么人?”甘罗答道:“是我的祖父。”“你多大年纪?”“小臣已十二岁了。”赵王听了不由大笑道:“秦国难道没有人可派吗?让你这个小孩子出来!”甘罗不慌不忙的答道:“我们秦王用人,都是按他们才能的大小让其承担不同的责任,才能高的担当重任,才能低的担当小的责任,秦王认为这是件小事,所以就派我来了。”赵王听了不由的对甘罗又敬重了几分,问道:“你这次到赵国来究竟有什么事?”甘罗反问道:“大王是否听说过燕太子丹入秦为质这件事。”赵王点了点头,甘罗又问道:“大王是否听说过张唐要到燕国为相?”赵王又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不着急啊?燕派太子入秦为质,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国派张唐入燕为相,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不相欺,赵国就危险了。”赵王听了问道:“秦国和燕国和好,有什么目的吗?”甘罗答道:“秦燕和好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的地盘啊!”“哦,是吗,那您这次来有何见教?”赵王问道。“大王不如给秦国五座城池扩大秦国的地盘,秦王自然高兴,你再请求他遣回燕太子,断绝秦燕之好,这样你就可以去放心地去攻打燕国了。以强大的赵国攻打小小的燕国,还愁得不到五座城池吗?”赵王听了很高兴,就赏给他黄金百两、白玉一双,并且把送给秦国的五座城池之图让他带回给秦王。
甘罗回到秦国,秦王大加赞赏,说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纪啊!”于是就封他为上卿(战国时诸侯国最高的官职,相当于丞相),并且把原先甘茂的田宅赐给他。赵国得知秦国与燕国绝交后,派军攻打燕国,得到三十座城池,又把其中的十一座城池送给了秦国。
在战国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人才层出不穷,甘罗年方十二,就已经凭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并且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确实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神童啊!
可惜,他有才有识,寿命却不长,受封之后不久就去世了,是个怀才却短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