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耕读堂(1/1)

要素1 静穆来袭(1/1)

如图3-1-1所示,两足分开约成90°,两足跟尽量相贴。身体恭肃,整体端庄,如沙中立杆。心意方面,初为“四无”,即心无所想、意无所注、眼无所观、体无所形;进一步为静穆来袭、和思澄澈、洗心涤虑、一任静寂;理想状态为混沌初成、杳杳冥冥、空空洞洞、有无纷呈。

0

图3-1-1 静穆来袭

孙式太极拳道功主要依据三意三形解析各个要素(参见第四章第四节、第六章第四节,下同)。照此原则,用三意三形解析无极式如下。

无极之意:

小意——心无所想,意无所注,眼无所观,体无所形;

中意——静穆来袭,和思澄澈,洗心涤虑,一任静寂;

大意——混沌初成,杳杳冥冥,空空洞洞,有无纷呈。

无极之形:

小形——仅为两足分开成90°,两足跟尽量相挨;

中形——身体恭肃态;

大形——沙中立杆,整体端庄。

文化要旨:

静穆来袭禅定意,千山万水忆当初;

杳杳冥冥思来时,冰心一片在玉壶。

要素2 跃然于形(1/1)

接静穆来袭,如图3-1-2所示。从形而言,初为头正、腰塌、膝弯、脚平等;进一步为深藏恭肃、稍加跃然;最终的理想状态为怡然相望、环顾周乡、扬鞭指远、悠然畅往。太极式的心意方面,初为三害九要;渐至肃穆端庄、思虑周详、内外兼顾、意蕴悠长;最终为耀然马上、光亮堂堂、沉吟涵远、有朋八方。

0

图3-1-2 跃然于形

行太极式时,宜身心自具格局。格局内外,身体诸部,附于其上,托于其内。

仿无极式,用三意三形解析太极式如下。

太极之形:

小形——头正,腰塌,膝弯,脚平等;

中形——深藏恭肃,稍加跃然;

大形——怡然相望,环顾周乡,扬鞭指远,悠然畅往。

太极之意:

小意——可解为孙式太极拳道功的“避三害、守九要”、蒙古密法的“附于其上、托于其内”等;

中意——肃穆端庄,思虑周详,内外兼顾,意蕴悠长;

大意——耀然马上,光亮堂堂,沉吟涵远,有朋八方。

文化要旨:

跃然于形万般备,心意此时称完美;

功成还当思旧事,不堪回首太极时。

要素3 摆荡周折(1/1)

接跃然于形,如图3-1-3~3-1-4所示。身体重心在两足之间移动,轨迹不拘,若干次。两眼视前。在此过程中,身体宜保持竖直。自始至终需保持太极冥想所要求的三意三形规则。要素4至要素12均须如此。

0

图3-1-3 摆荡周折(1)

0

图3-1-4 摆荡周折(2)

文化要旨:

摆荡周折寓终始,真形一露便绝迹;

节节贯穿身随影,一气伸缩影随身。

要素4 悄平寻奇(1/1)

接摆荡周折,如图3-1-5~3-1-7所示。身体重心先移至左足,身体整体左转,至右足与左足约成45°;同时,两手成掌双掩于小腹前,似挨非挨。随即,身体重心调至两足间;同时,两手渐变竖掌,拇指领抬,两手臂似直非直,向前向上举,至两拇指高度略与肩平(稍停);两眼视前。

运行过程中,强调意和形的协调,宜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柔缓不突变,探赜索隐着。

0

图3-1-5 过渡式1

0

图3-1-6 过渡式2

0

图3-1-7 悄平寻奇

要素5 仍循旧迹(1/1)

接悄平寻奇,如图3-1-8~3-1-9所示。身体重心仍在两足之间;两手臂形态大略不变,仍沿上一要素(悄平寻奇)中形成的轨迹(外弧线)回返至小腹前,似挨非挨;身体略下沉;两眼视前。

0

图3-1-8 过渡式3

0

图3-1-9 仍循旧迹

要素6 扪心自问(1/1)

接仍循旧迹,如图3-1-10所示。身体重心仍在两足之间;腰松塌着,两手张开,拇指向上领劲,抬至心口前。两眼视前偏下。

运行过程中,肩肘松沉,身体直立,两膝微屈。

0

图3-1-10 扪心自问

要素7 千里之行(1/1)

接扪心自问,如图3-1-11所示。身体重心移至右足;左足前伸(以不牵动右足处身体重心为限),足跟着地,两肘微沉,身体其他部位保持姿势不变;两眼视前。

运行过程中,腰部宜松沉。

0

图3-1-11 千里之行

要素8 躬身侍亲(1/1)

接千里之行,如图3-1-12所示。身体重心移至前后两足间适当位置,左腿前弓;两手张开,如捧一物,拇指领劲上抬至胸前颌下;两眼视前。

运行过程中,两肩松开,腰部松塌。

0

图3-1-12 躬身侍亲

要素9 转关出奇(1/1)

接躬身侍亲,如图3-1-13所示。身体重心先至左足,右足向前跟进至适当位置,然后,重心调整至两足间适当位置;两手如捧一物,沿上弧线前送至适当位置;两眼视前。

运行过程中,注意腰部塌、竖、松、活等变化。

0

图3-1-13 转关出奇

要素10 回身思量(1/1)

接转关出奇,如图3-1-14所示。身体重心移至右足;两手回拉至胸前适当位置,同时向右翻转至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两眼视前。

运行过程中,身体保持竖直状态。

0

图3-1-14 回身思量

要素11 翻手为云(1/1)

接回身思量,如图3-1-15所示。身体重心仍在右足;左足跟抬起,以左足前足掌为轴外摆;同时,身体稍向右转,两手微微外推少许,停住;外推过程中,左手姿势基本维持不变,右手向左翻转,两手心向前偏下;两眼视前。

运行过程中,注意肩肘松沉。

0

图3-1-15 翻手为云

要素12 拨云观海(1/1)

接翻手为云,如图3-1-16~3-1-18所示。身体右转,身体重心在两足间转换,最终移向左足;同时,两手原位张开,微微摇摆;两眼向两手中间望去。

运行过程中,宜身体端正,切忌摇摆不定。

0

图3-1-16 过渡式4

0

图3-1-17 过渡式5

0

图3-1-18 拨云观海

耕读堂要素推演连续图谱
0

图3-1-1 静穆来袭

0

图3-1-2 跃然于形

0

图3-1-3 摆荡周折(1)

0

图3-1-4 摆荡周折(2)

0

图3-1-5 过渡式1

0

图3-1-6 过渡式2

0

图3-1-7 悄平寻奇

0

图3-1-8 过渡式3

0

图3-1-9 仍循旧迹

0

图3-1-10 扪心自问

0

图3-1-11 千里之行

0

图3-1-12 躬身侍亲

0

图3-1-13 转关出奇

0

图3-1-14 回身思量

0

图3-1-15 翻手为云

0

图3-1-16 过渡式4

0

图3-1-17 过渡式5

0

图3-1-18 拨云观海 wC79vJ6PP1iDUJVpmDEHYx1IEkOsDmwpzrCeHSL8719/YkJnvo3QDseN1Ey/j/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