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汤绝影落地

走在量产前端。

记者 周琦 编辑 鄢子为

摸爬滚打7年后,商汤智能汽车业务的地位持续提升。

2022年第一季度,商汤成立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担任总裁的是王晓刚,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

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领头人,是石建萍,一位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家。商业化落地,则由杨琳带队,她拥有十余年的商务管理经验。

高管团队履历丰富,商业化进程加快。从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绝影持续推进产品商用化,收入大幅增长71%。

积土成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绝影亦如此。

商汤初尝“汽车滋味”是在2016年,参与本田L4自动驾驶研发,向其提供视觉感知技术、自动驾驶芯片和嵌入式系统。

担任绝影智能驾驶副总裁的石建萍,参与了这次合作。她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于2015年拿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

“当时,我们大部分工作都聚焦于本田汽车,基于本田的车辆做相应定制功能的研究和开发。”石建萍告诉《21CBR》记者。

服务天使客户时,石建萍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将商汤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应用在汽车驾驶领域。

“绝影技术团队的核心优势,在感知方向,具体包括感知的丰富度、准确度和落地速度。”石建萍告诉《21CBR》记者。

在感知方面,绝影依托商汤原创AI算法和模型积累,具有业内领先的环视感知算法能力,并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

商汤对自身的定位是软件算法供应商,这家to B企业的目标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AI核心供应商。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市场。

王晓刚曾提及,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辆新车面市,每台车几乎都安装了5-10个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未来摄像头和传感器或达到数亿量级,其中蕴含的视觉等信息价值是巨大的。

石建萍的另一重信心,来自团队对各类型芯片的掌控度。

据她介绍,在落地的过程中,团队适配了多种嵌入式芯片。“团队对嵌入式芯片的掌握和加速优化较为熟练。”

服务本田两年后,商汤开始加速研发智能驾驶。2018年,石建萍带领团队研发自动驾驶系统、L4自动驾驶车。

目前,绝影已先后获得上海、北京、成都、西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是陕西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道路运营商。

当前的新挑战是高级别智能驾驶的量产交付。“新技术商用落地,会有很多工程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石建萍介绍道。

早期,团队会选用相对成熟但未量产的原型机做实验,好处是可以将不确定性尽可能降低。当真正商业化落地时,需要与整个产业链配合,包括车载域控、各类新传感器的适配等。

“对厂商来说,硬件成熟度、底层软件成熟度和稳定性都需要持续提升。”石建萍说。

在技术突破的同时,绝影商务团队亦在探索如何服务客户、拿下合同。

特种兵大队

2016年,商汤在“自动驾驶”领域只有本田一个客户。2022年上半年,绝影服务客户数20个,同比上升54%,同时单客户收入提高了11%。

绝影合作的量产车品牌包括上汽、广汽、东风、比亚迪、蔚来、奇瑞、长城、高合汽车等。

6年时间,从0到1,绝影内部的商务“特种兵大队”,和石建萍带领的技术团队打配合。

“队长”杨琳,于2017年加入商汤。“我把团队叫AI特种兵大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无人区,敢打敢拼,才能真正完成‘从0到1’无人区的挑战。”

杨琳团队善于抓住机会。

2018年,重庆公交发生坠江意外,让公交车、商用车的驾驶安全成为热点。车辆如果安装“安全主动防御系统”,就能提前预警驾驶员危险行为。

人工智能视觉算法能对视频图像进行识别和处理,这正是商汤的优势所在。

杨琳团队提出想法,前装市场有潜力。“当初也只是大致看到市场前景,谁也不敢拍胸脯说,未来这块一定就有特别的高速增长,我们一开始也是愣撑着给老板报了个数,硬着头皮往前走。”她笑着回忆道。

在这一年,商汤果断推出了DMS(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并受到市场关注。该系统能够感知驾驶员行车状态,对疲劳、分心及危险行为进行预警提示,同时亦可根据驾驶员身份同步完成座椅、后视镜等个性化调节。

“最初是一些新势力车厂找了过来,想要尝试新产品。后来,几乎所有车厂都找到商汤。”杨琳回忆道。

商汤顺势推出了一整套的“智能座舱”功能,并在2019年实现量产。经过几年努力,绝影智能座舱业务已与诸多车企签下前装量产项目。

座舱市场经过几年时间培育,愈发火热。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标配搭载舱内视觉AI应用上险量为45.05万辆,同比增长117.42%,继续保持高增速,主要应用为Face ID、DMS、OMS及娱乐性交互功能。

该机构的“前装座舱AI软件供应商标配搭载量”排行榜单中,绝影上险搭载量为7.1万辆、市场份额为15.76%。

商务团队拿订单的另一个秘诀,是把服务放在首位。

2022年上半年,上海汽车产业链受到冲击。“当时,车厂都关心保供问题。我们与主机厂共同奋战,就算‘打飞的’,也会把货送到客户仓库里。”杨琳表示,绝影部分员工驻扎在新车研发一线,确保客户能按计划推进量产进度。

另据杨琳透露,在智驾板块,绝影也已经有两个大客户成功实现突破,搭载绝影L2+智驾产品的新车即将与用户见面。

量产落地

整个绝影智驾团队的重心,始终是量产落地。

用杨琳的话来说,即“一项技术如果要发挥更大的价值,就一定要持续降本,让技术应用具备铺天盖地的基础。”

要知道,目前仅配备L2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电动汽车,芯片使用数量已高达1000至2000颗,再加上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成本直线飙升。

如果单靠传感器来维持可靠性、稳定性,一旦失灵就会严重影响车辆运行。

成本问题阻碍自动驾驶行业发展。

在降成本上,石建萍团队给出多种方案。

“客户如果选择加装激光雷达去让系统能应对更加丰富的驾驶场景,我们能够提供支持一到三颗激光雷达的解决方案。”石建萍表示,绝影团队也会为客户提供没有激光雷达的方案,控制成本,同时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降本”方面,商汤集团也助绝影一臂之力。

2021年,商汤推出SenseCore AI大装置,是支撑公司软件平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以汽车业务来说,位于上海临港的AIDC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重要算力基座,可以提供业内顶尖的算力。

杨琳表示,AIDC为绝影智能汽车的数据存储、标注、脱敏、仿真训练、算法迭代到部署的整个闭环提供强大算力支持,推动实现规模化量产。

“商汤覆盖的行业非常多,行业之间有联动效应,这也是我们解决方案更有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石建萍表示,商汤过去在手机、互联网娱乐中的研发内容已成功转化到智能座舱中,带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新功能行业首发,未来我们也还将持续看到更多可能。

成本持续优化,绝影商业化提速。

绝影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目前累计前装定点数量超过2600万台。

石建萍表示,量产驾驶业务的商业化路径比较明确,拿到订单后,公司的算法、方案会在更多车型实现量产。

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电动化上半场,正在进入智能化下半场。

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可以挖掘。石建萍相信,汽车将成为人们花费最多时间的第三大空间,仅次于家和办公室。

绝影将始终围绕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布局,最终能够实现目标。

攻下自动驾驶,商汤绝影不留余力。 vu1+2i69qt1zZ/5mz8HtxRzEqEE9E2ncxwanxuRa2lnZvkLJ05gySlmdu2TOYf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