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河南金塔分布现状与研究

刘敦桢先生认为:“我国佛塔,自六朝隋唐,至五代宋辽,样式结构,如风起云涌,莫可端倪,实为佛塔的全盛时期。” 历史长河中,金朝在军事上灭辽代宋,政治制度、文化发展等方面却多受辽、宋影响,金代“建筑结构上强烈地反映出宋、辽建筑相互影响的结果” ,这一时期的砖石塔“形式丰富,构造进步,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 ,河南地区遗存的金代建筑,例证了金代的建筑特色和成就。

河南域内现存金代木构建筑较少,遗存较完整、价值较重要的有济源奉仙观三清大殿、汝州风穴寺中佛殿、宜阳灵山寺大雄宝殿和毗灵殿、登封清凉寺大殿等。金朝入主中原后,建筑思想多借鉴、吸收汉族传统建筑文化,营建活动中“由于工匠都是汉人” ,这些金代木构建筑较多地继承、沿袭了唐、北宋建筑形制,一些手法可见辽制。河南域内这几座金代木构大殿,大量采用大胆的减柱造做法,梁架结构则采用草栿造等,是对比研究河南金代地方建筑手法与《营造法式》所定官式建筑规范之异同的重要实物例证。而河南域内遗存的26座金塔,个性风格更为显著,其形制、结构、建筑工艺等方面与河南地区的北魏塔、唐塔、五代塔、北宋塔差异明显,具有“既部分承袭,又有所创新”的特征,是河南古塔中个性显著的类型。

河南现存金代砖石塔,平面布局多为四边形(正方形),外檐多为叠涩密檐式,外部形制与唐塔、北宋塔较为接近。整体造型丰满、挺拔,多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如沁阳天宁寺三圣塔、三门峡宝轮寺塔、洛阳白马寺齐云塔等,外形均具有唐、北宋古塔遗风。河南金代墓塔,则出现较多的窣堵波式或喇嘛式塔,这在北宋以前的河南历史上几乎没有,侧面反映了金代外来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在建塔方面的交融、互鉴。

内部结构方面,河南现存唐塔为中空结构,北宋塔多采用空筒式结构,塔内采用折上式踏道,如登封永泰寺唐塔、有着“唐基宋塔”之称的宜阳五花寺塔,内部采用的是空筒式结构。北宋开封祐国寺塔(铁塔),内部采用折上式踏道。北宋济源延庆寺舍利塔,内部采用空筒与折上式踏道结构相结合的手法。河南地区的金塔,内部结构则多采用塔心室与券道、竖向井道相连的结构手法,塔的上下层采用较多竖井式结构,沿竖向井道上下攀爬可到各层,如沁阳金代天宁寺三圣塔、金代三门峡宝轮寺塔,采用券道和竖井式结构使各层相连。从现状勘测看,河南地区金塔较少采用空筒式结构,河南域内大型金塔内部未见折上式踏道设计,与唐塔、北宋塔的内部结构差异明显。河南金塔内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建筑思想、结构形制及建造技术的发展变化。

(一)河南金塔分布现状

河南域内现存26座金塔,空间分布较为集中(见图1-4),主要沿太行山一带,均为佛教建筑,从用途上可分为墓塔、寺塔两大类。其中的22座金代墓塔有16座分布于登封少林寺塔林,分别为西堂老师和尚塔、端禅师塔、海公禅师之塔、无名塔(一)、崇公禅师之塔、衍公长老窣堵波、铸公禅师塔、德公殿主之塔、悟公禅师之塔、无名塔(二)、无名塔(三)、无名塔(四)、□□和尚之塔、无名塔(五)、方公监寺塔、淳公之塔。其余6座金代墓塔分别为平舆秀公戒师和尚塔、登封永泰寺均庵主塔、登封三祖庵塔、林州洪谷寺塔林中的宝和尚之塔、林州智全石塔、淇县超公和尚塔。古建专家杨焕成先生、张家泰先生对登封少林寺文物建筑有深入研究,杨焕成先生的专著《塔林》对少林寺塔林所有古塔做了详细介绍。4座金代寺塔体量大、造型美,分别为沁阳天宁寺三圣塔、三门峡宝轮寺塔、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修武百家岩寺塔。具体见表1-1。

河南域内遗存的26座金塔均为重点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24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座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登封少林寺塔林则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项目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26座金塔,既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饱含厚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金代河南地区经济社会、艺术、宗教、科学技术、大众信仰的发展变迁,凝结着特殊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审美的互鉴、共进、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

图1-4 河南金塔分布图

表1-1 河南金代古塔建筑形制一览表

(二)河南金塔现状简析

课题组研究河南域内金塔,重点是分析如下问题:

1.河南域内金塔的创建年代、历史沿革。

2.河南域内金塔的平面特点。

3.河南域内金塔的建筑形制,主要是外部建筑结构形制、内部建筑结构形制。

4.河南域内金塔形制特征的对比研究。

5.河南域内金塔雕刻艺术研究。

6.河南域内金塔铺作、叠涩檐研究。

7.河南域内金塔塔刹造型研究。

通过研究、分析河南域内金塔建筑形制特征,归纳其内、外部形制特征,总结其雕刻、塔刹等细部特征,掌握金塔与唐塔、北宋塔等的相似、区别之处,为今后金塔的保护维修、复原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学术依据。

依据国内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领域的主流观点,全国现存的金塔分为如下类型:

1.叠涩密檐式塔。

2.楼阁式塔。

3.复合式塔,通常为同一座塔采用叠涩密檐式与楼阁式相间的做法。

4.窣堵波式塔。

5.喇嘛式塔。

6.单层亭(阁)式塔。

7.单层覆钵式塔。

通过对河南金塔现状的摸底调查,可知河南金塔有6种类型:沁阳天宁寺三圣塔、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三门峡宝轮寺塔、登封少林寺塔林中的海公禅师之塔、登封三祖庵塔等为叠涩密檐式塔,塔的叠涩檐及塔身自下而上层层内收,形成优美的抛物线,颇具唐、北宋时期叠涩密檐式塔的神韵。修武百家岩寺塔、平舆秀公戒师和尚塔等为楼阁式塔。修武百家岩寺塔平面为八边形,塔高九层,檐下施铺作,塔身各层铺作造型异常丰富、华丽,塔的内部采用唐、北宋时期常见的空筒式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河南金塔中较少复合式塔,仅有的一例为登封少林寺塔林中的悟公禅师之塔,该塔一层为楼阁式,二至三层为叠涩密檐式,这种造型较为少见,弥足珍贵。窣堵波式塔,其形制同印度支提,非中原固有建筑形制。窣堵波式塔原是印度祭祀坟,又叫塔婆。在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佛教有将窣堵波置于佛龛的做法,但较少见,目前仅在部分石窟可见。河南现存唐、北宋时期古塔中,未发现窣堵波式塔。金、元时期窣堵波式、喇嘛式塔在中原地区大量出现,登封少林寺塔林现存两座窣堵波式塔,分别为衍公长老塔、铸公禅师塔。喇嘛式塔与窣堵波式塔有异有同,登封少林寺塔林现存德公殿主之塔、方公监寺塔、淳公之塔等7座喇嘛式石塔,林州洪谷寺塔林中的宝和尚之塔也是金代喇嘛式塔。金代单层亭(阁)式塔,河南地区遗存较为丰富,登封少林寺塔林中的端禅师塔、无名塔(二),登封永泰寺均庵主塔等均为单层单檐亭(阁)式实心砖塔。河南地区尚未发现金代单层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

河南现存金塔的平面处理,主要沿袭唐、北宋时期的正方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做法,26座金塔中,11座为正方形平面,2座为六边形平面,2座为八边形平面。少林寺塔林金代窣堵波式、喇嘛式塔,以及林州宝和尚之塔等11座塔,采用圆形平面和塔身,与唐塔、北宋塔的形制截然不同,极具时代特征。

据现场勘查,河南金塔的显著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塔的外部、内部形制方面。

1.塔身佛龛、造像方面。河南现存的多座唐塔、北宋塔,塔身外部有着丰富多样的佛龛、造像,如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之间的安阳修定寺塔,塔身外部装饰有天王力士、伎乐飞天、滚龙帐幔、花卉飞雁等图案,工艺细腻,精致生动;“唐基宋塔”的宜阳五花寺塔,塔身外檐置大型佛龛,龛内置佛像、护法神、菩萨等高浮雕造像,刀法熟稔,线条流畅,形象肃穆;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的开封祐国寺塔,塔身外布满琉璃造像,被誉为“天下第一琉璃塔”;济源延庆寺舍利塔,塔身外檐及塔内部均镶嵌雕工精美的佛像砖,砖雕佛像共计1344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据现状调查,河南金塔的塔内、外檐几乎不置佛龛及造像;即使遗存有佛龛,调查时也未发现造像。由河南现存的金塔看,塔身只在柱、阑额、普柏枋、铺作、门窗处沿袭了唐、北宋时期的做法,如沁阳天宁寺三圣塔的普柏枋、直棂窗做法,具有较典型的唐、北宋遗风;修武百家岩寺塔外檐一层补间铺作采用仿木结构“米”形四铺作单抄出耍头计心造,五层补间铺作为四铺作单昂计心造,青砖昂做琴面昂,昂下隐刻华头子,栌斗、散斗斗䫜明显,各层铺作做法与《营造法式》吻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建筑工艺方面。调研发现,金塔的塔身磨砖及砌筑工艺,比唐、北宋时期更加精致、细腻,塔的造型更挺拔、更优美。

3.须弥座。河南现存金代墓塔多立于须弥座上,如少林寺塔林的16座墓塔、登封永泰寺均庵主塔、登封三祖庵塔、林州洪谷寺塔林中的宝和尚之塔等,其须弥座均建造工艺精湛、雕刻艺术精美。而河南大型金塔则少见须弥座做法,如沁阳天宁寺三圣塔、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三门峡宝轮寺塔、修武百家岩寺塔,以及平舆秀公戒师和尚塔,塔基均未采用须弥座做法。

中国建筑最早使用须弥座的实例见北魏石窟,以后渐渐盛行,其造型日趋复杂。《营造法式》和《清式营造则例》对须弥座的做法皆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两者差异较大,因而“宋式须弥座”与“清式须弥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中,常有人将二者相互混淆,造成错讹与混乱。我们认为,金塔须弥座之所以造型精湛、做工细腻,主要是得益于《营造法式》中的须弥座制度。鉴于宋式须弥座与清式须弥座制度截然不同,本书研究、行文将严格按照宋式须弥座的制度规范进行表述。宋式须弥座与清式须弥座名称对照见表1-2、图1-1。

表1-2 宋式须弥座与清式须弥座名称对照

图1-4 宋式须弥座与清式须弥座名称对照

河南金塔的须弥座多装饰砖雕或者石雕构件,图案内容丰富,雕刻工艺高超,其间可见唐宋遗韵。概括说,河南金塔须弥座的砖雕、石雕构件多以祥云、花卉、动物、人物形象为创意元素,手法洗练,工艺精湛,堪称艺术精品。以实物对照《营造法式》,可见河南金塔的须弥座较为严谨地承袭了宋代《营造法式》砖作制度中的“须弥坐”制度,同时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创新,比如将制度规定的各层进行叠砌,形成双层、三层须弥座做法,创新了塔的建筑艺术手法,丰富了其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是研究金代建筑装饰、艺术雕刻珍贵、生动的实例。

河南金塔,是浩瀚、广博的中原文化遗产的历史侧影,是“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回望过去,河南金塔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审视现实,河南金塔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UsfxooqsKkTH0G8FKkhFiIRp/m2P4UGzUE6BVio5n0vxf1B5mBEbJjZXYH+ddd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