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占据四席。中原大地历史遗存众多,“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 ,是古代中国建筑类型最丰富、建筑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文物建筑数量多、类型全、价值高,古代夯土遗址、墓葬、木构建筑、砖石建筑、石窟寺摩崖石刻等,奠定了河南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地位,定格了中华文明、中原文化的宏阔画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其中,河南域内遗存的历代古塔,数量、价值在全国首屈一指,其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中国古塔是佛教东传与中国固有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的白马寺,系“佛教入中国之始” ,汉明帝于永平十二年(69年)敕令在洛阳白马寺东侧兴建浮屠,“岌若岳峙,号曰齐云”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地纷纷兴建佛塔。以后随着佛教发展,历代均有兴建。河南因重要的历史和区域优势,长期是中国古代佛教研究、传播的人文渊薮,亦是寺院、佛塔建筑的荟萃之地,河南古塔在中国古塔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域内现存历代古塔600余座,北魏、北齐、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均有较典型的古塔遗存,建于北魏时期的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被誉为中国第一塔;安阳宝山灵泉寺的宝山寺大论师道凭法师烧身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塔;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八角仿木结构砖塔;安阳修定寺塔塔身用数千块模制的菱形、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形制的高浮雕砖嵌砌而成,是唐代亭式塔中的精品;开封祐国寺塔(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大型琉璃塔,享有“中国第一琉璃塔”美誉;登封少林寺塔林遗存有唐代至清代不同时期的墓塔243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墓塔群,被誉为“中国第一塔林”……河南古塔,饱含丰富、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发展史、建筑史、科技史、艺术史、宗教史等珍贵的实物例证。

金朝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政权,既与南宋对峙,又和夏、西辽等局部政权并存,今天河南的大部分区域长期由金廷统治,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均有建树,其佛教建筑既有对宋、辽风格的传承赓续,又有创新发展。中原大地上的多座金代塔,其建筑形制、法式特征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时代面貌。以前由于长期受“华夷正闰之辨”等观念影响,学术研究领域充斥“贵中华,贱夷狄”倾向,后人较少对河南金代建筑做系统、全面、深入的勘测、研究,甚或将其作为宋代建筑的余波遗响。为厘清河南金代塔的本真面貌,归纳、分析其特点和价值,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2018年10月,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吕军辉、张勇、孙丽娟、付力、田冰峰、李楠、蔡金呈等组成课题组,申请了“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塔”的科研项目,主要目的是更加翔实、科学地勘测、研究河南域内金代砖石塔的建筑形制、结构特征、建筑艺术、建造工艺,建立河南金代古塔数字化信息档案。至2021年12月,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完成了对河南域内现存26座金代砖石塔的现状勘测和资料整理等工作。现场数据采集,采用传统法式测量、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测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古塔修缮前后的勘测信息、数字化信息,相关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为下一步河南域内金代塔的预防性保护、建立数字化档案及系统展示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部《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 金代卷》是该项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近年来,河南域内的多座金塔经历了保护性修缮。课题组研究中发现,既往的修缮图纸与现状数据存在误差问题。为摸清文物的现实状况,绘出全面、完整的建筑勘测图,真实反映其形制特征,课题组在勘测中采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人工现状勘测与数字化扫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技术手段,对比、复核以往的勘测数据。例如勘测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时,课题组自上而下详细测绘了叠涩檐和塔心室的形制、结构,认真复核历史勘测数据,核出、纠正了历史图纸在内部结构等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勘测三门峡宝轮寺塔时,课题组对比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1988年12月的勘测成果,自下而上进行了复测,对缺失数据进行了勘测细部尺寸等查漏补缺工作,完善了整座塔的基础数据。为客观检验人工勘测成果的数据质量,课题组在三门峡宝轮寺塔、修武百家岩寺塔、洛阳白马寺齐云塔等的勘测、复测中采用了三维数字扫描测量、无人机航拍技术,将数字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古塔的勘测、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人工勘测成果与数字化勘测成果,力求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

项目启动之初,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河南金塔的研究成果,旨在全面了解文物建筑的历史环境和变迁背景。在文献梳理、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详细考证了每座塔的历次修缮等信息。现场调研结合历史文献看,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扰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河南现存的多座金塔的结构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文物事业,文物保护工作得到空前加强和发展,这26座金塔均得到了科学、全面的保护,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文物本体整体安全、稳定。

课题组在现场勘测、研究中,遇到诸多困难和特殊情况,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勘测、研究的质量。一是受制于现场条件、经费有限,无法对所有古塔搭设脚手架进行勘测、校核,可能导致部分塔的外部、内部水平定位,隐蔽部位等的勘测数据不够准确。工作中依靠水平尺校准塔身水平定位,难免有误差。二是随着文物建筑周边地形地貌的抬高及环境变化,部分塔的塔基被掩埋,鉴于考古工作的局限性,无法探源塔基,因此对这些塔基础做法及形制的判断有依靠规律和经验的推测成分,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三是金塔内部大量采用竖向井道式结构,空间狭小,多人同时在一个作业面实施勘测的难度较大。四是受制于勘测设备性能,且不能扰动文物本体,课题组对建塔所用砖石材料及黏结材料的勘查、检测、研究不足,对提取检材的检测数据不够准确、全面。五是现场勘测、后续研究时间有限,加之课题组成员专业知识有限、视野不足,未能站位全国视角调查、研究中国现存金代塔的整体保存状况,尚未全面掌握河南域外同时期塔的形制、结构、工艺等信息,仅对河南现存金代塔进行了勘测与分析研究。这些遗憾,课题组将在后续对河南唐塔、五代塔、北宋塔、元塔、明塔、清塔做系统研究时尽力化解,力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对河南历代古塔的系列研究。

课题组的现状勘测、资料搜集及后续研究等工作,得到多地文保部门的大力支持、真诚帮助,在此向郑州市文物局、登封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及洛阳白马寺、沁阳市文物局、三门峡市博物馆、修武县文管所、平舆县文广旅局、安阳市文物局、林州市文管所等单位致以衷心感谢。 si6nqCeldpiQN8xKf7WJoGCDL2n9Dlf9rg1poYOEgH59ksG7sEKFpXZYGdE8q4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