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了解可能发生的其他事情,你就无法完全理解结果带来的教训。
这就是反事实思维的本质。
探索反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件事会发生或未发生。
假如地球是平的或方的会怎样?假如陨石没有杀死恐龙呢?假如人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灭绝了呢?
假如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打败法国会怎样?假如英国没有和苏联结盟呢?假如日本打败了德国呢?
假如你出生在别的家庭会怎样?“假如出生在其他地方呢?假如出生在1600年呢?”
一种假设。某一决策导致的可能结果而非实际结果。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想象和假设。
如果不去探索每一种生活背后的反事实,你怎么可能理解你做出的决策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影响:“假如我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怎样?”
通过探索这些“假如”,你就会明白,像出生时间、地点这些限定了生活可能性的事情是无法控制的。
“也许”和“假如”有助于你在多重可能性背景下审视经验:
· 弄清实际结果中有多少运气的成分。
· 比较可能结果和实际结果。
· 摆脱“必然”感。
· 提高从经验中学习的质量。
1. 选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坏结果。你可以使用之前列举的事(比如最差决策、结果导向事例、后视偏差事例),也可以另外找一件事。最好挑一件令你自责和懊悔的事。
a.写下决策及其结果:
b.重建决策树:
c.重建决策树是否改变了你对自身责任的看法?
是 否
请写下你的思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列表中是否有比实际结果更糟的结果?
是 否
2. 选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好结果。你可以使用之前列举的事(比如最佳决策、结果导向事例、“应得的奖励”事例、后视偏差事例),也可以另外找一件事。最好挑一件你引以为荣的事。
a.写下决策及其结果:
b.重建决策树,在实际结果以外增加其他潜在结果:
c.重建决策树是否改变了你对自身责任的看法?
是 否
请写下你的思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列表中是否有比实际结果更好的结果?
是 否
3. 圈出让你感觉更好的选项:
为坏结果
为好结果
感觉一样
重建决策树
重建决策树
大多数情况下,为坏结果重建决策树并探索反事实让人感觉更好。如果“梳子王国”倒闭,知道失败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感觉会很好;知道它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败得更加彻底,感觉会很好。
比起成功,我们更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探索多重可能性。这是意愿不对等的表现。
在某种程度上,把消极结果置于多重可能性背景下,弄清实际结果中有多少运气的成分,能够使你摆脱困境。
失败的时候,谁不想摆脱困境呢?
反之,如果“梳子王国”很快以2 0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知道成功可能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感觉会不好;知道它可能失败但也可能更加成功,感觉会不好。
我们都希望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多重可能性背景下看待结果,不仅能让你摆脱坏事带来的困境,也能让你摆脱好事带来的困境。
好事也会带来困境?
会的。
突如其来的成功也许感觉很好,但这样你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你会错过更好的成功方式,错过改善决策的可能。如果当时做出一个不同的决策,或许更容易得到现在的结果,或许结果会变得更糟。
如果是因为运气才获得了好结果,你就会错过机会。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结果,不偏不倚。不管发生的事情是好是坏,都是真相。我们必须以同等的意愿去探索所有的结果。
一旦你认定了这个好结果,再多的反事实思维也无法动摇你的想法。然而,不结合背景去理解这个结果,会让你无法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最终危及你收获或保留成功果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