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处不在的后视偏差

t1

既然你已经掌握了后视偏差,不妨在工作中或家里留点儿神,花几天时间听听老板、朋友、家人或者新闻报道里提到的后视偏差事例。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你自己的后视偏差。

下面举两个例子。

事例1:

简要描述这个事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它是哪一种后视偏差?

早就知道 本该知道

是否有语言或心理表现?

是 否

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表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使用“知识跟踪器”梳理这个事例。

假如这个事例涉及别人做的决策,你显然不能确定他们在做决策时知道些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合理推测当时的已知信息。你甚至可以尝试邀请他们帮你填写下方“知识跟踪器”的空白处。

事例2:

简要描述这个事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它是哪一种后视偏差?

早就知道 本该知道

是否有语言或心理表现?

是 否

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表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使用“知识跟踪器”梳理这个事例。

t2

后视偏差与同情心

与结果导向一样,后视偏差也会使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缺乏同情心。为了弄清一个人所掌握信息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将心比心。但我们通常不会花时间这样做,而是会迅速做出判断。

倘若结果不好,我们很容易责怪决策者,却忽略了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一想。(例如:“都怪你选了这条莫名其妙的近路,我们都误机了。你怎么会不知道要堵车呢?”)

即使我们是决策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也是如此。

这种同情心的缺乏不止局限于糟糕的结果。后视偏差会让我们因为在做出有效决策时表现出来的谨慎或苦恼而过度惩罚自己和他人。(例如:“我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时间担心天气呢?”) NX57mgef2TwAq/fuwgUmPWElEj4WI17QvMmNs86NAj5O7/U9dPSeSfd8uUzX8o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