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繻葛之战

在周郑交质后,郑庄公再次祭出“以王命讨不廷”这个旗号,挨个敲打之前不断找自己麻烦的宋国和卫国。与此同时,郑国遵循“远交近攻”的原则,与东方大国齐国结盟,使得中原诸国在地缘上处于齐郑两国的夹击之下。不仅如此,郑庄公还率军攻打许国(编注:在今许昌附近),并最终吞并了许国一半的国土,借此拥有了向江淮地区扩张的可能性。公元前715年,在齐国国君齐僖公牵头下,郑国与宋卫两国在温邑达成和平协议,史称“温地之盟”(又称为“瓦屋之盟”),这相当于宋卫两国正式承认了郑国的“国际地位”。由此,郑庄公治下的郑国进入鼎盛时期,“郑庄小霸”之名也由此而来。

在郑庄公忙着笑傲诸侯之时,洛邑的气氛却显得异常沉闷。或许是承受不了“周郑互质”所带来的心理打击,周平王不久就病亡(公元前720年),而刚到郑国没多久的周太子姬狐只得立马启程赶回洛邑。王室的屈辱、丧父之痛加上连日奔波,让这位老太子刚到洛邑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也随其父而去。平王的孙子姬林继位,成了周桓王。

在这种背景下继位的周桓王,对郑庄公的恨意可想而知。相对于年迈的周平王,这位年轻的天子显然更有“冲劲”。周桓王继位后不久(公元前719年),便旧事重提,正式拜虢公忌父为“右卿士”,而郑庄公也就从“卿士”降为“左卿士”。新天子的这一举动,除“分权”外,也是在向郑庄公示威,而郑庄公则表现得比上一次更不客气。他先是搞出著名的“割麦事件”——郑军在临近王畿的温邑,割走了周天子领地的麦子,以此向天子施压。之后,郑庄公又绕开周天子,直接与鲁国签署了土地置换协议。周郑之间的关系,一步步走向破裂。

然而,周桓王依旧自我感觉良好。在他看来,他成功挽回了王室的尊严。在公元前708年,位于今陕西韩城市附近的芮国发生政变,周王室军队与秦和西虢一道,平息了内乱。这个不大的军事胜利,令年轻的周桓王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突然宣布免除郑庄公的卿士一职。随后,要求卫、陈、蔡三国出兵,协助天子王师一道讨伐郑国。四支力量汇集一处,总兵力已超过郑国的全部家底。

在发兵前,周桓王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统帅三军作战。面对周桓王亲自带领的联军,郑庄公举全部兵力,在新郑以南20公里的一片平原地区,与周天子联军展开对峙(今河南长葛市附近)。在互递交战书后,双方开战,史上著名的“繻葛之战”就此展开。

战争以郑国的以一敌四最终完胜。此战中,郑军一名叫祝聃将领,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让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插着一支箭落荒而逃,顺带也让这场战争戛然而止。

在联军开始溃败之际,郑庄公要求郑军点到为止,不许进一步追杀。正因如此,周天子的军队才得以体面退场。战后,郑庄公又派自己的大夫祭足,前往联军大营问王疾,算是在形式上给了天子一个台阶下。

然而,周王室的麻烦才刚刚开始。祝聃射出的那一箭,不仅在周桓王肩膀上添了一块伤疤,还射掉了周天子在世人眼中仅存的光环。在繻葛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年(公元前704年),楚国首领熊通正式宣告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由此开了诸侯称王的先河。这也标志着,自此以后,天下将不再只有周王这一个“王”…… (编辑:张淋清) B/dXgwsCr4XGMpXRYuBUaolCW3dptKxgvpqb1pE9Ul/FRghOBDH8da54Z4P+Zt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