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偷袭金营

宣抚司的成立分散了原先行营司的一部分兵力。而宣抚司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由各路勤王兵马组成,内部更是派系丛生,无法团结。甚至有些人并不甘心受种师道的节制,跟随种师道一起东来的姚平仲就是其中之一。

姚平仲,字希晏,世代为西陲大将。父亲早死,由叔父姚古抚养成人,年十八,与西夏人激战臧底河,斩获甚众,战功第一,关中豪杰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小太尉”。作为西北的武将世家,种家和姚家在西北战场上一直明争暗斗,互争名望高低。以前朝廷安排出征,总是尽量避免将这两个家族的人安排在一起,以免因为矛盾而产生内耗。这次种师道来得急,没等到种师中的军队,手下并没有多少军马,一路上的声势都是姚平仲的七千姚家军撑起来的。可进京后,种师道的官职一升再升,姚平仲心里不平衡了。他憋了一口气,想在这场勤王战争中将种师道的风头压下去。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把种师道之前的战略构想彻底打乱了。

他的计划就是《三国演义》中最常见的劫营。他请求提本部兵马“夜叩金营,生擒宗望,奉康王以归”!他说:“其实金军并不足畏,种师道年老多虑,战略上未免保守。现在王师新集,士气正盛,急着和敌人决一胜负。要像种师道那样,等那么长时间,士气一鼓而作,再而衰,三而竭!现在只要趁着敌人惶恐不安进行深夜偷袭,就能将他们一次性搞定。”

连续几天里,主战的呼声越来越高,赵桓就越来越鄙视自己之前的议和之举,恨不能痛击金军一番,一舒之前的窝囊气。他同意了姚平仲的请求,说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就授给他节度使的官职。但是赵桓根本不知道,正是他之前的主动和议,将金币、牛羊、粮草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入金营劳军,金军士气复振,不但没有半点儿他想象中的惶恐不安,反而对宋军愈加轻视,每日对宋“需求不已,日肆屠掠”。

姚平仲的劫营提议也得到了李纲的赞成,他下令城中士兵都听从姚平仲的调遣。

种师道却不同意,理由是这种做法太冒险,现在两国大军对峙,稍有差池,直接影响到成败的走向,他力争至少也要等到自己的弟弟秦凤经略使种师中的西北精兵到了才可开战,而种师中有望在春分时到达。

现在离春分还有八九天的时间,赵桓觉得太慢,表示等不了了。

赵桓对这次袭营行动高度重视,他亲自策划了每一个细节。但赵桓根本就是一个军事盲,由他策划军事行动就显得很可笑了。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行动前,他找来一个叫楚天觉的术士,让他观天象、占卜、推算,选择去劫营的黄道吉日。天文学家楚天觉念念有词,推算出二月初一是该年最适合劫营的日子。

赵桓大喜,命人在开宝寺前竖起三杆大旗,上书“御前报捷”四个大字,又在封邱门上张御幄、备车驾,准备亲临受俘。这么一来,全地球人都知道二月初一这天在汴京附近将有大型“动作片”上演。

姚平仲叫苦不迭,但大导演赵桓已经入戏了,他是没有罢演权的。为了那诱人的票房,现在他只能豁出去了。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初一这天晚上,月黑风高。正所谓“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果然是劫营的好日子。姚平仲领着本部人马七千多人,马摘铃、人含枚,趁着夜色,冒着寒气,蹑手蹑脚地出发了。行动还算顺利。所谓的顺利,是指沿路没有遇到任何金兵,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也没有任何阻碍。

不过越是这样,姚平仲心里就越没底。还是老天保佑吧,保佑金兵不会料到我军今夜会来劫营。姚平仲摸近了金营,发出了攻击的号令,可是连闯两寨都空无一人!姚平仲不由得寒毛倒竖。所有的将士也都跟着一凉。

天文学家楚天觉推算得没错,这一天夜里的确适合劫营,但也适合埋伏和隐藏。当姚平仲他们到达第三座营寨时,伏兵四起。漆黑中,宋军乱作一团,被杀得全军覆没。姚平仲拼死力战,仅以身免。

姚平仲异常清楚,此战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宋金两国战与和的走向,现在既已落败,罪责深重,于是不敢回营,一昼夜急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入武关,至长安,亡命天涯,不知所踪。

劫营失败的消息传回宫中,满怀希冀的赵桓犹如五雷轰顶,当场呆若木鸡,久久说不出话来。

但是这时,种师道镇定自若地说:“劫寨失败诚为可惜,但兵家贵在出奇制胜。今晚再遣兵分道劫寨,必在金人意料之外。就算是仍不能取胜也不要紧,只要以后每晚都派数千骑兵去劫营,不出十日,敌军必定遁去。”

精彩!真精彩!什么叫名将?这就叫名将!什么叫兵家之奇?这就叫兵家之奇!

如果这个建议能实施,根本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一连串人间惨剧。

太宰李邦彦却顿足反驳道:“劫一次营就损失了几千兵马,有再多兵马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他极陈姚平仲的败状,危言耸听地说整个宣抚司的兵马已经覆灭,金军乘势攻城,李纲的亲征行营司也将被打散,那样一来,京城的防务就算完蛋;当下之计,只有向金人认错,追究这次行动的责任人。

出使过金营的郑望之也附和道:“陛下之前要与金人议和,本意并没有错误,就像家里突然来了强盗,而家里壮丁都不在,不议和怎么应付得了?大臣们筹措用兵也没有错误,可他们只看到金军有可击之理,却不知朝廷现在并无可用之人啊!”言下之意,就是要把这次失败的责任推给主战的李纲和种师道。

也只有如此了,从震惊中缓过来的赵桓下令: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和军事准备,罢免李纲的尚书右丞职,解除种师道的兵权,派人向金人谢罪道歉,废除行营使司,坚决执行议和政策。

赵桓不会想到,他这个诏令一颁布,竟然在京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场风波涉及面之广、之烈,堪称空前。

二月初五这天早上,太学生陈东带领几百名太学生,拿着写好的请愿书,浩浩荡荡,径向皇宫前的宣德门行来,反对罢免李纲。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政和三年(1113年)以贡士身份入太学。当时蔡京、王黼当权,没有人敢公开指责,陈东却无所顾忌,抨击时政。赵桓即位后,陈东向赵桓上书,指斥蔡京、王黼等人为“六贼”,也就是在他的声讨下,蔡京、王黼等人被流放的流放、诛杀的诛杀,终于给人民一个交代。

请愿事态不断升级。赵桓不敢怠慢,最终只得将李纲官复原职。

李纲重新部署东京的防务,整顿军心,下令对能杀敌的士兵会有厚赏,以激励士气。经过整肃,军队又重新焕发出了高昂的斗志。

相较之下,金军的情况却日见窘困。从种师道率援兵到来之日起,金军就不敢再分兵出去劫掠了,士兵的粮,马匹的草,越来越接济不上,本来约定在汴京会师的西路军又迟迟没到,反而是宋朝的勤王兵马源源不断地赶来。因此完颜宗望对这次姚平仲的破坏活动并没做太多的指责,只是催促赵桓早一点儿签约,甚至都不太坚持以前的赔款数额。

若是此时宋军对金军加以进攻,不能说不会取得胜利。但是赵桓根本把握不住形势的变化,对于金人,他已经没了抵抗的心思,一心一意想求和,成了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者。

二月初九,完颜宗望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割让三镇的诏书,命宋廷调换人质,不等犒赏金银凑足,匆匆引军北去,汴京之围遂解。 AYb2emG4ZcKImtcdFhQRFLDfMlmyE0xQ55vUAMQYkLyKnDobzVPVbVekRJzJaL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