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久攻不下的邺城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二十一日,唐肃宗李亨下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安西和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与河南节度使崔光远等七位节度使以及平卢兵马使董秦率领本部兵马讨伐安庆绪,又令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

回纥可汗也特意派遣大臣骨啜特勒与将军帝德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赶来协助唐军。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又可以与回纥人发挥联合作战的巨大优势,可昔日锐不可当的回纥骑兵却在这次战役中毫无建树!

虽然史书记载的唐军参战规模多达六十万之众,可是这支规模庞大的部队却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淮西、兴平、滑濮、郑蔡、河南这五支军队是在安史之乱后由郡县官员仓促间组织起来的地方部队,战斗力颇为有限。崔光远部实际上一直在外围活动,并未真正参与邺城会战。平卢兵马使董秦率领的这支平卢军与安禄山当年率领的那支平卢军也不可同日而语。只有朔方、安西和北庭、河东、关内泽潞这四支部队是依托安史之乱爆发前的边防部队组建起来的主力部队,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大唐几乎出动了所有能调动的主力部队,却没有设置统帅,居然让大宦官鱼朝恩出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主持军务。肃宗皇帝这么做其实也有着诸多无奈。郭子仪与李光弼的威望、官职和资历都不相上下,让谁来统率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或许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即便两位统帅间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成见和隔阂,两人手下的将领们也难免不会有什么想法。此外,唐肃宗还有着深层次的忧虑。这次战役几乎动用了大唐所有的精锐部队,一旦担任统帅的郭子仪或者李光弼像安禄山那样产生了反叛之心,那么大唐很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只有让宦官来统率这支庞大的部队才会让唐肃宗安心,因为宦官对于皇帝有着先天的人身依附关系!

战争初期,唐军的军事行动异乎寻常的顺利。困兽犹斗的安庆绪退缩到最后的据点邺城。命悬一线的他急忙派部将薛嵩向史思明求救,主动提出要将帝位让给史思明。志得意满的史思明集结十三万大军南下逐鹿中原,而唐军对于史思明的异动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孤军深入的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刚刚收复魏州,因此精明的史思明将立足未稳的崔光远作为首要攻击目标。

大军压境之际,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出城迎战。攻势凌厉的叛军将李处崟打得连战连败,唐军被迫退回城中。

追至城下的叛军大声喊道:“李处崟召我们前来。他为什么不出来呢?”

这招并不高明的离间之计居然成功地骗过了崔光远。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身逢乱世的统帅对部下缺乏信任,其实是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恼羞成怒的崔光远居然残忍地将大将李处崟腰斩。李处崟的死也彻底摧毁了崔光远麾下将士战斗的决心。这一仗使得三万唐军将士惨遭杀戮。崔光远只身逃回汴州。这无疑为即将拉开帷幕的邺城大决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建造祭坛,祭天称王,自称大圣燕王,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任命李归仁为大将。

朔方牙前兵马使吴思礼(注意:并非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无意间说了一句话:“史思明果真反了!一个蕃将怎么能够为国尽忠呢?”

吴思礼的话打击面实在太大了,朔方军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将领,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吴思礼绝对不会想到这句话在不久的将来会给自己招来杀身大祸,也会给整个战局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其实这一切并非是不可避免的,战争经验丰富的李光弼对战局发展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最可怕的敌人并非是龟缩在邺城的安庆绪,而是一直按兵不动的史思明!

李光弼趁机献上一计:河东军和朔方军联手进逼魏州城。嘉山之败的惨痛教训必然会使史思明不敢贸然出战。只要史思明被牢牢钳制在魏州,收复邺城便指日可待。安庆绪覆亡后,孤军深入的史思明便成了瓮中之鳖!

这个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计策却被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否决了。鱼朝恩否决这个方案可能存有私心,他不愿意再看到郭子仪和李光弼继续立功。李光弼的计策在战略层面无疑是英明的,但是在实施层面却有着诸多困难。

朔方军和河东军无疑是围困邺城各支唐军部队中实力最强的两支部队。如果两军同时离开,安庆绪会不会趁机突围而走呢?朔方军肯不肯配合河东军完成钳制史思明的战略任务呢?

其实唐军两大主力的关系并不融洽,随时都可能使潜在的矛盾迅速激化,这个计策即使实施也未必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有所改观。

让唐军将领始料未及的是邺城之战居然会陷入惨烈的拉锯战之中!

六十万唐军居然攻不下邺城,不是对手太过顽强,而是犹如一盘散沙的唐军根本就没有形成战斗合力!除了缺乏磨合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缺乏统一指挥。许多节度使为保存实力而始终观望不前。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嗣业再次站了出来。“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他带领手下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在交战中,李嗣业不幸中箭,病情日益恶化。正月二十八日,李嗣业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唐军在邺城外筑起两道壁垒,挖掘三重沟壕,堵塞漳河水灌城,邺城一时间被水所淹。但安庆绪依旧死死地坚守着,从冬天一直到春天,因为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史思明肯定会来救他!

可是,史思明却迟迟未出现,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光了,以至于连一只死老鼠的价格都上涨到四千钱。唐军都认为危在旦夕的安庆绪投降是迟早的事情。城中的确有人想要投降,却因水太深而出不了城。

邺城久攻不下,疲惫不堪的唐军一时间士气低落。就在此时,史思明悄悄地向着唐军靠近了!

史思明在距离邺城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每营中配备三百面战鼓。隆隆的战鼓声传到弹尽粮绝的邺城中。绝望的安庆绪急匆匆跑到城墙之上,兴奋地跳了起来,觉得自己终于有救了!

史思明从各营之中挑选了五百精锐骑兵,每天到城下进行抢掠,唐军如若出来交战,他们就跑回各自的军营。各路唐军的后勤辎重不断被叛军劫走,甚至连采集取暖的薪柴都变得很艰难。

如若唐军白天防备,叛军就在夜里来骚扰;如果是夜里防备,叛军就在白天来挑战。这一招郭子仪和李光弼曾经在嘉山之战中用过。

唐军所用粮饷都是从南边的江淮地区和西边的河东地区运来的,后勤补给线很长,也很脆弱,给史思明施展袭扰战术提供了可乘之机。

史思明让部下穿上唐军军服并窃取唐军号令假扮唐军前去督运粮饷,斥责那些运输粮饷的民工们行动缓慢,还动不动就向他们举起杀戮的屠刀,惹得那些怒火中烧的民工们纷纷罢工。

凡是运送粮饷的船车聚集的地方都会出现叛军的身影。在熊熊的烈焰中,停在一起的漕船,靠在一起的推车,全都化为了一片灰烬,随着交通工具被损毁,唐军的运输线也濒临崩溃。

“断粮了!断粮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在唐军军营中疯狂地传播着,传播的速度比瘟疫还要快!

俗话说:“军中无粮,不战自乱。”原本就被史思明的疲惫战术搞得筋疲力尽的唐军将士如今却又面临着吃不饱的困境,因此这仗还没有打便注定会失败!

三月初六,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对战终于打响了。

双方主力部队悉数出动。唐军在安阳河北岸摆开了阵势。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唐军,一身是胆的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气势汹汹地掩杀过来。

正当唐军误以为这是一支流动部队,还没有引起足够警惕的时候,身先士卒的史思明居然已经率兵杀到了近前!

位于整个战阵最前列的河东、淮西、滑濮、泽潞四镇兵马率先与叛军厮杀起来,一时间人仰马翻,血流成河。紧跟在后面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急忙指挥部下布阵。

正在这时,大风突起,黄沙漫天,吹沙拔木,天地一片昏暗,咫尺之间,人马不辨。这场罕见的大风让两军士兵都惊恐不已。在这场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风中,一场大逃亡开始了。

唐军向南逃,叛军向北逃,仿佛是两场毫不相关而且奔向各自目的地的长跑比赛。叛军跑出了胜利,唐军却跑出了惨败。

唐军之所以最终失利了不是因为跑慢了而是跑快了,而且最不应该逃亡的朔方军居然率先逃跑了。

正史将此次不可思议的惨败归结为天气恶劣。事实果真如此吗?

《资治通鉴考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解读这场战争的新视野。《考异》引用了《邠志》中的一段不被正史所引用的重要记载。《邠志》的作者是朔方军的一个文职官员凌准,他写道:决战当天,郭子仪率朔方军主力部队在万金驿阻截叛军。正在此时,史思明派遣一支骑兵疾驰向滏水西岸地区。郭子仪急忙派遣最精锐的仆固怀恩部前去阻击叛军的骑兵小分队。仆固怀恩很快便将史思明派出的那支骑兵彻底击溃了,可是旗开得胜的仆固怀恩在回军过程中却与吴思礼部相遇。

吴思礼那句“一个蕃将怎么能够为国尽忠呢”曾深深地刺痛了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可是个做事不计后果的人,他用一支箭将吴思礼送上了黄泉路,随后大声喊道:“吴思礼阵亡了!”

这起意外事件很快便传到郭子仪的耳中。郭子仪很快便做出一个错误的判断:仆固怀恩反了!基于这个错误判断做出了一个更加错误的决定:率先撤退。

各路节度使率领本部兵马逃回本镇。这些犹如脱缰野马的败兵们沿途大肆抢掠,胡作非为。沿途官员根本管不了,军中的将帅也管不住。直到十多天之后这股骚乱才渐渐平息下来。

堪称抢掠冠军的是淮西节度使鲁炅的部队。鲁炅既感到惭愧难当,又感到惊恐不已,最终饮下一杯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各支参战部队中,只有李光弼与王思礼两部得以完整地返回驻地。

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危局,郭子仪令朔方军切断河阳桥以确保洛阳的安全,可是截断河阳桥却并不能阻止恐惧在洛阳城迅速传播开来。

无数的官员百姓逃离洛阳,跑到山中避难,甚至连洛阳的两位最高官员东京留守崔圆与河南尹苏震也跑了。

郭子仪本来想继续坚守河阳城,可是他却发现手下的部队已经彻底失控了。逃跑在军中似乎成了一种惯性。郭子仪在缺门清点人马,发现只剩下区区几万人,十万套盔甲、兵器几乎损失殆尽,一万匹战马仅剩下三千匹。

六十万大军围攻小小的邺城收获的居然是一场惨败,自然让李亨一时间难以接受,可他也知道战争还得继续,还得依靠那些将领们!

唐军逃跑时能扔下的全都扔下了。到处都是武器盔甲,到处都是粮食辎重。安庆绪仅仅靠“捡”便捡到了六七万石粮食。

经过好几日的观察后,安庆绪才命人缓缓打开邺城城门,在三百名骑兵的护卫下前往史思明的军营,却刚进军营大门便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他觉得自己绝对不会轻而易举地离开这里。

果不其然,史思明以杀父篡位的借口拿下了安庆绪,兼并了安庆绪的地盘。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但眼前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不过是过眼云烟! 1hJIwseBA8Ft+IpgwEMJ9Jq6/G/pQNKIGU6OerUWLhA6CyZCVRzr72w21Ud+oY4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