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22年,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林家,21岁的梁思成和18岁的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识于1918年,时梁思成17岁,林徽因14岁,由于两人的父亲是多年的好友,两家大人有意撮合两个孩子。192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正式开始交往。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赴美求学。他们选定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该校建筑系是美国建筑学界古典主义学术的大本营。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建筑学界有“北有梁思成、杨廷宝,南有陈植与赵深”的说法,这“四大天王”,全部出自宾夕法尼亚大学。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二人在蜜月期间的合影

1928年,林徽因接受梁思成的求婚,婚礼后的蜜月旅行按梁启超精心安排的路线,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土耳其,足以把欧洲的建筑精华看个遍。这对新婚夫妻把蜜月旅行当成了实习,他们变身相约一起考察的同学,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验证所学。旅行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只有大量的照片、素描、水彩,成为他们日后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的素材库。她影响他,他又促成她,他们一起,成为那个年代的探路人。

1936年6月,林徽因在测绘山东兖州兴隆寺塔

1931年秋,梁思成、林徽因应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一个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民间学术团体,只存在于1930年到1946年间,却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任校理。法式部,顾名思义,最大的任务是研究《营造法式》。古代的营造,完全是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该书对留洋归来的建筑师们来说,无疑是部“天书”。想要弄清中国古建筑的流变,想要破解“天书”密码,还需更广泛的田野调查,用实物来对照“翻译”。

1937年7月,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并附上在山西考察古建筑的手绘路线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资料)

在乱世的喧嚣中,梁思成、林徽因等营造学社同仁,坐火车、汽车、独轮车,骑毛驴,风尘颠簸,寂寞走访山林、庙堂、乡村,寻找那些被战火摧残、被时代遗忘的古代建筑,体会中华民族蕴含在建筑中的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寄托。林徽因把这样的考察称为“辗转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然而一旦发现精美奇特的构造,看到“艺术和人文景物的美的色彩”,又疲劳顿消,有置身天堂般的快乐。 aimLfO+Pk4EGj0OWsLVkU7YsPvTCq6oXtUjECwEOd8Hu9EgPAf+o7ZMSpPvEue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