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壹 故宫的布局和概说

北平故宫现存清代建筑物,最伟大者莫如北平故宫,清宫规模虽肇自明代,然现存各殿宇,则多数为清代所建,对照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

故宫四周绕以高厚城垣,曰“紫禁城 ”。城东西约七百六十公尺 ,南北约九百六十公尺,其南面更伸出长约六百公尺,宽约一百三十公尺之前庭。前庭之最南端为天安门,即宫之正门也。天安门之内,约二百公尺为端门,横梗前庭中,又北约四百米,乃至午门,即紫禁城之南门也。

紫禁城之全部布局乃以中轴线上之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朝会大典所御也。三殿之后为内庭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更后则为御花园。中轴线上主要宫殿之两侧,则为多数次要宫殿。此全部宫殿之平面布置,自三殿以至于后宫之任何一部分,莫不以一正两厢合为一院之配合为原则,每组可由一进或多进庭院合成。而紫禁城之内,乃由多数庭院合成者也。此庭院之最大者为三殿。自午门以内,其第一进北面之正中为太和门,其东西两厢则左协和门,右熙和门,形成三殿之前庭。太和门之内北为太和殿,立于三层白玉石陛之上,东厢为体仁阁,西厢为弘义阁,各殿阁间缀以廊屋,合为广大之庭院。与太和殿对称而成又一进之庭院者,则保和殿也。保和殿与太和殿同立于一崇高广大之工字形石陛上,各在一端,而在石陛之中则建平面正方形而较矮小之中和殿,故其四合庭院之形制,不甚显著,其所予人之印象,竟使人不自觉其在四合庭院之中者。然在其基本布置上,仍不出此范围也。保和殿之后则为乾清门,与东侧之景运门,西侧之隆宗门,又合而为一庭院。但就三殿之全局言,则自午门以北,乾清门以南实际上又为一大庭院,而其内更划分为四进者也。此三殿之局,盖承古代前朝后寝之制,殆无可疑。但二者之间加建中和殿者,盖金、元以来柱廊之制之变相欤。

一、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北京城里的故宫中间,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是整个故宫的重点,“紫禁城”内建筑的核心。以整个故宫来说,那样庄严宏伟的气魄;那样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的体型风格;那样处理空间的艺术;那样的工程技术、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无可否认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我们这“世界第一”而骄傲。

三大殿的前面有两段作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门,经端门到午门,两旁长列的“千步廊”是个严肃的开端。第二段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小广场,更是一个美丽的前奏。这里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桥,在黄瓦红墙的气氛中,北望太和门的雄劲,这个环境适当地给三殿做了心理准备。

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后排列着同立在一个庞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这种台基过去称“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层,每层有刻石栏杆围绕,台上列铜鼎等。台前石阶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这样大尺度的一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围绕起来的。广庭气魄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与保和两殿的左右还有对称的楼阁和翼门,四角有小角楼。这样的布局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常见于美丽的唐宋壁画中。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全个殿内外立着八十四根大柱。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瓦顶,全部用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朱漆柱,金琐窗,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已有二百五十五岁,而结构整严完好如初。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枋藻井上的彩画虽稍剥落,但仍然华美动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航拍的故宫太和殿

你知道吗?故宫的三大殿差点在民国初年被改建成了国会。那是1923年,当时作为两院办公地的资政院由于人员增加已十分拥挤,于是北洋政府就决定改建三大殿让参、众两院的议员到故宫里面办公。消息一出,举国哗然,奉系军阀吴佩孚也发电表示反对,他还以举行军事演习为名对北洋政府进行警告。面对汹汹民意,北洋政府最终无奈地放弃了改建故宫三大殿的计划。

太和殿——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

太和殿平面广十一间,深五间,重檐四阿顶,就面积言,为国内最大之木构物。殿于明初为奉天殿,九楹,后改称皇极殿。明末毁于李闯王之乱。顺治三年(1646年)重建,康熙八年(1669年)又改建为十一楹,十八年(1679年)灾,今殿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所重建也。殿之平面,其柱之分配为东西十二柱,南北共六行,共七十二柱,排列规整无抽减者,视之宋辽诸遗例,按室内活动面积之需要而抽减改变其内柱之位置者,气魄有余而巧思则逊矣。殿阶基为白石须弥座,立于三层崇厚白石阶上,前面踏道三出,全部镌各式花纹,雕工精绝,殿斗栱下檐为单杪重昂,上檐为单杪三昂。斗栱在建筑物全体上,比例至为纤小;其高尚不及柱高之六分之一;当心间补间铺作增至八朵之多。在梁枋应用上,梁袱断面几近乎正方形,阑额既厚且大,其下更辅以由额,其上仅承托补间铺作一列,在用材上颇不经济,殿内外木材均施彩画,金碧辉煌,庄严美丽。世界各系建筑中,唯我国建筑始有也。

太和殿藻井内的轩辕镜

进入太和殿,最引人注意的是殿顶的轩辕镜,据说这个“镜子”可以分辨真假皇帝,如果假皇帝坐在龙椅上就会被砸。它虽然叫轩辕镜,却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条雕刻精美的蟠龙嘴吊着一个大铜球,这颗球叫轩辕镜。袁世凯称帝时,因惧怕这个传言,命人将新造的龙椅从原先的位置向后移动了3米。尽管这样,心虚的袁世凯还是没敢在太和殿称帝,最后换成在中海的居仁堂举行称帝大典。

中和殿——皇帝的休息室

中和殿在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立于工字形三层白玉陛中部之上。其平面作正方形,方五间单檐攒尖顶,实方形之大亭也。殿阶基亦为白石须弥座,前后踏道各三出,左、右各一出,亦均雕镂,隐出各式花纹。殿斗栱出单杪双昂,当心间用补间铺作六朵。殿四面无壁,各面均安格子门及槛窗。殿中设宝座,每遇朝会之典,皇帝先在此升座,受内阁、内大臣、礼部等人员行礼毕,乃出御太和殿焉。殿建于顺治三年(1650年),以后无重建记录,想即清初原构也。

中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时专用的休息室

中和殿是一座四角攒尖顶,规模上比太和殿小了很多,它是皇帝的御用“休息室”。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他会在这里休息,看看仪式的流程,想想一会儿自己说什么话,好比现在一些明星参加活动前的准备间。此外皇帝祭祀农神,也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检查农具。

保和殿——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站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殿顶,它是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未经破坏或重建。至今上面童柱上还留有“建极殿”标识。它是三殿中年寿最老的,已有337年的历史。

三大殿中的两殿,一前一后,中间夹着略为低小的单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点。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时因环境之大,摄影镜头很难把握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须亲自进到那动人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得到。

保和殿

外朝的第三大殿是保和殿,“保和”一名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保和殿只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考试,当时中国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殿试就是在保和殿举行,殿试会持续一整天,其间考生会领到两餐:早餐是每人四个馒头、一碗汤;午餐是每人四张饼、两个梨、一碗茶。中国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在1904年举行,那一年的状元叫刘春霖,他被称为“第一人中的最后一人”。第二件事就是吃饭。皇帝逢年过节会在保和殿请藩王宗室吃饭,保和殿的这个功能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

二、内庭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乾清门以北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即内廷三宫是也。乾清宫之东、西厢为端凝殿与懋勤殿,坤宁宫之东、西厢为景和门与隆福门。坤宁宫之北为坤宁门,以基化门、端则门为其两厢。其全部布置与外朝三殿大致相同,但具体而微。

除三殿、三宫外,紫禁城内尚有自成庭院之宫殿约三十区,无不遵此“一正两厢”之制为布置之基本原则。内庭三宫之两侧,东西各为六宫;在明代称为“十二宫”,清朝略有增改,以致不复遥相对称者,可谓后宫之各“住宅”。各院多为前后两进,罗列如棋盘,但各院与各院之间,各院与三宫之间,在设计上竟无任何准确固定之关系。外朝东侧之文华殿与西侧之武英殿两区,为皇帝讲经、藏书之所。紫禁城之东北部,东六宫之东,为宁寿宫及其后之花园,为高宗禅位后所居,其后慈禧亦居矣。此区规模之大,几与乾清宫相埒。西六宫西之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均为历代母后所居。

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论,清宫及北平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为正中之南北中轴线。自永定门、正阳门,穿皇城、紫禁城,而北至鼓楼,在长逾七公里半之中轴线上,为一贯连续之大平面布局。自大清门(明之“大明门”,今之“中华门”)以北以至地安门,其布局尤为谨严,为天下无双之壮观。唯当时设计人对于东西贯穿之次要横轴线不甚注意,是可惜耳。

清宫建筑之所予人印象最深处,在其一贯之雄伟气魄,在其毫不畏惧之单调。其建筑一律以黄瓦、红墙碧绘为标准样式(仅有极少数用绿瓦者),其更重要庄严者,则衬以白玉阶陛。在紫禁城中万数千间,凡目之所及,莫不如是,整齐严肃,气象雄伟,为世上任何一组建筑所不及。

位于后三宫中心的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是一座小巧的方形建筑,覆黄琉璃瓦,正中为鎏金宝顶。它的样子和外朝第二座大殿中和殿有点像,所以作用也差不多,它是皇后做礼仪前准备的地方。同时也寓意“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交泰殿前面是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在古代皇帝为天,以“乾”为象征,所以他的居所叫乾清宫。在清朝,顺治、康熙都住在乾清宫,之后从雍正开始就住在了养心殿。后面是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寝宫,皇后是地,以“坤”为象征,所以她居住的地方叫坤宁宫。在皇帝、皇后大婚时坤宁宫也是他们共度良宵的地方。

三、外朝中路的配殿、楼阁

体仁阁、弘义阁——故宫的大宝库

体仁阁、弘义阁九间两层之木构,其下层周以腰檐,上层为单檐四阿顶。平坐之上周立擎檐柱。两阁在太和殿前,东西相向对峙。此外延春阁、养性斋,南海之翔鸾阁、藻韵楼,北海庆霄楼,皆此型也。

自左至右依次为:弘义阁,右翼门,中右门,太和殿,中左门,左翼门,体仁阁

很多人游览故宫会径直走向太和殿,而忽略了太和殿广场的其他建筑群。其实广场东西两侧的建筑堪称是皇帝的两个大宝库,一个管才一个管财。东侧的体仁阁是皇帝组织博学鸿词恩科考试的地方,这种恩科考试与传统科举考试不同,它是由当时的省一级的总督、巡抚推荐直接参加。当时康熙皇帝第一次组织的恩科考试地方推荐了143人,最后录取了50人。西侧的弘义阁是内务府的银库,里面存有大量的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等。弘义阁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没有失过火,是紫禁城里真真正正具有600年历史的建筑。

文渊阁——国家藏书之所

文渊阁在外朝之东、文华殿之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宁波范氏天一阁建,以藏《四库全书》者也。阁两层,但上下两层之间另加暗层,遂成三层;其平面于五间之西端另加一间以安扶梯,遂成六间,以应易大衍郑注“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义。外观分上下二层,立于阶基之上。下层前后建走廊腰檐;上层栏窗一列,在下层博脊之上;在原则上与天一阁相同,然其全体比例及大木结构皆为《工程做法则例》宫式做法。屋顶不用硬山而用九脊顶,尤与原范相差最甚也。

文渊阁内景

纪晓岚的大名到今天许多人都知道,特别是一系列以清朝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更让许多人对这位清代的名臣有所认知,而最让人熟知的官职就要说是“文渊阁大学士”了。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足用了十几年时间编成,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79338卷。“文渊阁大学士”从此传遍天下,历史留名。

雨花阁——皇家御用佛堂

雨花阁为宫内供奉佛像诸殿阁之一。阁三层,平面正方形,但因南端另出抱厦,遂成长方形,南北长而东西狭。第一层深广各三间,并前抱厦深一间,东西另设游廊;第二层深广各三间;第三层则仅一间而已。阁各层檐不用斗栱,柱头饰以蟠龙。最上层顶覆金瓦。其形制与北平黄寺、热河行宫诸多相似之点,为前代所无。

雨花阁是一座外观三层,实际上内置四层的楼阁式建筑

据说有一次溥仪在下班后与同事一起去故宫游玩,在逛到雨花阁时,在听到导游在向游客解释雨花阁不开放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有一尊比较珍贵的佛像,对外开放会使文物受到破坏时,微微一笑地对导游说:“小同志,你说得不是根本原因。”导游不太认识溥仪,便问道:“那你说是啥原因?”溥仪说:“最主要的原因是,雨花阁四层摆放着三尊欢喜佛。这些东西只有皇帝大婚前夕才能去看,为的是学习一些男女之事,所以并不太适合开放参观。”在场的人听完溥仪的话,瞬间脸上泛起了红晕。

钦安殿——皇家御用道观

钦安殿在神武门内御花园。顶上平,用四脊、四角吻,如重檐不用上檐,而只用下檐者,谓之“盝顶”。

钦安殿

钦安殿是皇家御用道观。钦安殿也是故宫最北的大殿,殿内供奉着北方之神(水神)——真武大帝。也许是有水神的护佑吧,处在故宫水相方位的钦安殿是明代以来少数没有遭过大火烧毁的建筑,从而保留了很多明代旧物。殿中有真武大帝塑像,如果比对明成祖的画像,你会发现他们有几分相像,所以朱棣深信自己是因为有了北方之神的庇护才得的天下,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在全国各地大加供奉真武大帝。

四、天安门、午门、太和门

天安门——皇城的正门

天安门于高大之砖台上建木殿九间,其砖台则贯以筒形券五道。砖台全部涂丹,下为白石须弥座。其上木构则重檐九脊顶大殿一座。端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皆属此式而略小,其券道则外面作方门,且仅三道而已。

《胪欢荟景图册》局部“珠联璧合”,展示乾隆年间各国使者带着奇珍异宝在天安门外等候接见的情况 作者 佚名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关于由承天门改为天安门有两种说法:一是后金入主中原后,为了长期统治中原,除了采用其他措施外,还在许多城门的名称上大做文章,天安门便是清政府希望统治“长治久安”而改的名字。另一种说法是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来到承天门前,抬头看见“承天之门”的匾额,不由得连声冷笑:你朱明王朝如果真有承天之运,又怎会被我李闯王攻破国都?于是摘弓搭箭,射向承天门匾额上的“天”字。清统治者可能也听说了这个事,故而将“承天”改为“天安”。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

午门亦立于高台之上,台平面作“ ”字形。中部辟方门三道。台上木构门楼,乃由中部九间,四角方亭各五间,及东西庑各十三间,并正楼两侧庑各三间合成。全部气象庄严雄伟,令人肃然。当年高宗平定准噶尔御此楼受献俘礼,诚堂皇上国之风,使藩属望而生畏也。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平定回部献俘

不少人听到午门,第一时间脑子里都会蹦出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实际上午门外并不是刑场,在明代斩首的地方是在“弃市”,而清代多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午门非但不是血腥之地,而且还是国家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清朝时期的午门,就是承办“颁朔大典”和“受俘礼”的重要场所。

献俘礼上,百官着朝服按序而立,俘虏被白绳牵着脖子,先去告祭太庙,祭祀社稷,然后再拉到午门,端坐在午门门楼上的皇帝如果说一声“拿去”,俘虏将会被处决。准噶(gá)尔汗国的末代之君达瓦齐是俘虏中幸运的一位,乾隆皇帝赦免了他,并封他为亲王,赐给府第。而五十年之后拥兵十万叛乱的张格尔和卓就没那么幸运,道光皇帝没有赦免他。这次午门受俘是大清皇帝最后一次登临午门城头宣示天威。十多年之后,鸦片战争爆发。

太和门——三大殿的正门

太和门由结构方面着眼,实与九间、重檐、九脊顶大殿无异。所异者仅在前后不做墙壁、格子门,而在内柱间安板门耳。故宫内无数间屋,大小虽或有不同,而其基本形制则与此相同也。

太和门

太和门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同时也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门。 86G0aouMCWEBpAluZLF0IF+0u26/eoqNiL5fmx8x+Jk9OQtNLA6kCvh7VPLola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