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前言

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以及欧洲游历期间,见西方各国对古建筑均有系统的整理、研究和保护,而自己的祖国却满目疮痍,古建筑岌岌可危,连一本自己的建筑史都没有。两人学成回国,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后,便组织考察中国古建筑,为编写《中国建筑史》做准备。

1932年至1937年,他们和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因为“七七事变”,调查被迫终止。他们返回北京,两月后流亡西南。离京前,梁思成在协和医院被诊断出患有颈椎软骨硬化和颈椎灰质化症,从此要以一件金属背心支撑上半身,而林徽因患有更为严重的肺病。从北平到长沙,再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最后到四川宜宾李庄的营造学社,辗转几千里的流亡苦旅,显然加重了两人的病情。

梁思成在李庄撰写《中国建筑史》时,须先穿金属背心支撑身体保持伏案写作的姿势;画图时,得用小花瓶撑住下巴。林徽因的肺病已严重到经常大口咯血,但她仍然负责收集汉、辽、宋的文献资料,同时还承担书稿校阅、补充、润色工作,并执笔写了书中的第六章。经过两年的艰苦编写,《中国建筑史》终于在1944年完稿。

作为中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创下两个第一:第一本由中国人写成的本民族建筑史,中国第一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写成的建筑史。更重要的是,《中国建筑史》首次将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

梁思成先生当年所拍、所绘并编入本书的图片,虽因技术、时间的关系,不甚清晰,但为保留历史原貌,本书仍原样保留;此次修订针对不同时期地名不同问题,文中均以楷体字做出今日地名注释。 wi+YVFtINsew5I6lZKvSwfAOt3TOEQFbHaqVqJdaSUQcduBg0L8aW7wN3PZnDz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