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汉代实物

现存汉代建筑遗物之中,有墓、石室、阙、崖墓为实物;明器、画像石之类,则为间接资料。

西汉诸帝陵,均起园邑,缭以城垣,徙民居之,为造宅第,设官管理,蔚然城邑。今长安附近,汉帝诸陵虽仅存坟丘,其缭垣及门阙遗址尚可辨。坟丘名曰“方上”,多为平顶方锥体,或单层或二三层,最大者方二百六十余米,高三十米。其附属庙殿,均无存焉。至于地下工程,其制度虽载在史籍,然在未经发掘以前真相难明。文献所记,兹不赘述。

其余小墓,曾经发掘者颇多。墓之简单者,仅用木槨,或累石卵为外墙。其稍大者以砖石构成羡道及墓室。羡道多南向。墓室配列无定则,数目亦多寡不一。就结构言,约略可分为四种:(一)井干式木构墓,如朝鲜南井里彩匣冢 ;(二)叠涩券墓,如辽宁营城子“二号墓” ;(三)发券墓,如山东金乡县朱鲔墓 ;(四)空心砖墓,砖出土者多,墓完整者尚未见,仅能推想其结构,墓之地面配置,坟丘之前,或作石室、石阙及石人、石兽等,如朱鲔墓则有石室,山东嘉祥武氏墓则有石室、石阙、石狮。咸阳霍去病墓垒石以像祁连山,其石兽雕刻尤为雄壮。

石室 (图6) 汉墓石室见于文献者甚多,然完整尚存者,仅山东肥城县 (今肥城市) 孝堂山“郭巨”墓祠一处 。石室通常立于坟丘之前。室平面作长方形,后面及两山俱有墙,正面开敞,正中立八角石柱一,分正面为两间。屋顶“不厦两头造”,即清式所称“悬山式”,上施脊,瓦陇、瓦当均由石块上刻成。著名之“武氏祠画像石”实为石室之毁后散乱者。美国费慰梅 (Wilma C. Fairbank)就现存石之拓本,归复原状,不唯藉知各画石之原位置及室内壁面画像之图案,且得以推知石室之结构及原形与“郭巨洞”相同,正面中间立一柱,且有后部另有小龛突出如后世所谓龟头者

图6 汉墓石室

图6-1 山东肥城郭巨墓石室

图6-2 汉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石室东墙石刻

石阙 (图7) 汉宫殿“祠庙”陵墓门外两侧多立双阙,或木构或石砌;木阙现已无存,石阙则实例颇多,均为后汉物。阙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上覆以檐;其附有子阙者,则有较低较小之阙,另具檐瓦,倚于主阙之侧。檐下有刻作斗栱、枋额,模仿木构形状者,有不作斗栱,仅用上大下小之石块承檐者。武氏祠阙(公元147年)及河南嵩山太室(公元118年)、少室、启母三庙阙均有子阙而无斗栱 。阙身画像如石室画像石。四川、西康诸阙均刻斗栱木构形;其有子阙者仅雅安高颐阙及绵阳平阳府君阙;其余梓潼诸残阙及渠县沈府君阙、冯焕阙及数无铭阙并江北县无铭阙,均无子阙 。其雕饰方法,一部平钑如武氏祠石,而主要雕饰皆剔地起突四神及力神,生动强劲,技术极为成熟。意者平钑代表彩画,起突即浮雕装饰也。

图7 汉石阙数种

图7-1 河南嵩山少室石阙

图7-2 四川雅安高颐阙西阙

图7-3 四川雅安高颐阙平、立面图

图7-4 四川渠县冯焕阙

图7-5 四川绵阳汉平阳府君阙

图7-6 四川绵阳汉平阳府君阙细部之一

图7-7 平阳府君阙细部之二

崖墓 湖南、四川境内,现均有崖墓遗迹,尤以四川为多。其小者仅容一棺,大者堂、奥相连,雕饰盛巧。乐山县 (今乐山市) 白崖 、宜宾黄沙溪 诸大墓,多凿祭堂于前,自堂内开二墓道以入,墓室即辟于墓道之侧,其中亦有凿成石棺者。全墓唯祭堂部分刻凿建筑结构形状。堂前面以石柱分为两间或三间,其外檐部分多已风化。堂内壁面隐起枋柱,上刻檐瓦,瓦下间饰禽兽。堂内后壁中央有凿长方形龛,与山东诸石室之有龛者同一形制。祭堂门外壁上亦有雕刻阙及石兽者,盖将墓前各物缩置于一处也。

彭山县 (今彭山区) 江口镇附近崖墓(图8) ,则均无祭堂。墓道外端为门,门上多刻成叠出如檐者两层;下层刻二兽相向,上层刻硕大之斗栱。门两侧间亦有刻柱及斗栱承枋者,墓道内端两旁有辟作一个或二三个墓室者;有少数墓室内有凿成八角柱,上施斗栱者。柱身肥矮,上端收杀颇巨,其下承以础石。汉代斗栱,及柱之独立施用者,江口崖墓为现存仅有之实例。墓室之内亦多凿石棺,壁上且有凿小龛,灶,或隐出柱枋及窗者。崖墓内地面均内高外低,旁凿水沟,盖泄水为墓葬工程一重要问题也。

图8 汉崖墓建筑及雕饰

图8-1 四川乐山白崖崖墓平面

图8-2 四川乐山白崖崖墓入门

图8-3 四川乐山白崖崖墓墓道入口

图8-4 四川乐山白崖崖墓祭堂

图8-5 四川乐山白崖崖墓祭堂藻井

图8-6 四川彭山县 (今彭山区) 双江镇崖墓平面及墓门详图a

图8-6 四川彭山县 (今彭山区) 双江镇崖墓平面及墓门详图b

图8-7 四川彭山县 (今彭山区) 双江镇崖墓墓门

图8-8 四川彭山县 (今彭山区) 双江镇崖墓墓门上部

图8-9 四川彭山县 (今彭山区) 双江镇崖墓内部斗栱

除实物外,明器及画像石均为研究汉代建筑之重要资料。

明器 明器为殉葬之物,其中建筑模型极为常见,如住宅、楼阁、望楼、仓囷、羊舍、猪圈之类,均极普通(图9),近年为欧美博物馆收集者颇多,明器住宅多作单层,简单者仅屋一座,平面长方形,前面辟门,或居中或偏于左右;门侧或门上或山墙上辟窗,或方或圆或横列,或饰以菱形窗棂。屋顶多“不厦两头造”。亦有平面作曲尺形而将其余二面绕以围墙者。

图9 汉明器建筑物数种

图9-1 汉明器三层楼住房

二三层之楼阁模型多有斗栱以支承各层平坐或檐者。观其斗栱、栏楯、门窗、瓦式等部分,已可确考当时之建筑,已备具后世所有之各部。二层或三层之望楼,殆即望候神人之“台”,其平面均正方形,各层有檐有平坐,魏、晋以后木塔,乃由此式多层建筑蜕变而成,殆无疑义。

羊舍有将牧童屋与羊屋并列,其他三面围之以墙者。其屋皆如清式所谓硬山顶,羊屋低而大,人屋较高。猪圈四周绕以墙,置厕于一隅,较高起,北方乡间,至今尚见此法焉。

画像石 画像石中所见建筑,有厅堂、亭、楼、门楼、阙、桥等。其中泰半为极端程式化之图案,然而阶基、柱、枋、斗栱、栏杆、扶梯、门、窗、瓦饰等,亦均描画无遗,且可略见当时生活状况(图10)。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函谷关东门画像石,画式样相同之四层木构建筑两座并列,楼下为双扇门,上以斗栱承檐,二三层壁上均开小方窗,周以走廊,以斗栱承檐。第四层无廊,上覆四阿顶,脊上饰以凤凰。其所予人对于当时建筑之印象,实数明器及其他画像石均忠实准确也。

图10 汉画像石中建筑数种 pwSC+GwNd+KgwpyFqK8YQqByFxB0JrRH0ETJL2+03VjXlmWrb+kw8+pyI6RPAi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