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何焚毁亚历山大图书馆?

【何新按】

必须指出:以下所述皆非可信的历史。如同西方史学关于埃及、希腊的大部分历史叙述一样,关于马其顿帝国以及亚历山大大帝并不存在任何可信的成文史料。其近代考古亦不乏伪造物,对考古发现的解释和文字破译都极其可疑。以下叙述转自西方不可信的史料,姑妄言之。

据说公元前4世纪中叶希腊半岛兴起了一个野蛮帝国——三代蛮族专制王者击败民主自由的雅典诸城邦——当时希腊人与今天英美等国一样皆以“普世价值”作为划分野蛮与文明的准则,不民主、不自由、不普世的都是蛮族——北部巴尔干的马其顿人既非与希腊人同文,也非同种,更不普世,所以都是蛮族。但是在这个马其顿蛮族的两代菲利普王和后生小王亚历山大的打击下,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同盟被击败、被征服,终于不得不解散同盟,对专制王权俯首称臣。野蛮人亚历山大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此前小邦林立除斯巴达外都号称民主典范的希腊诸城邦,而成为亚历山大王国的属地。(这之后的帝国历史,在英国19世纪最强大的希腊史学家格罗的名著14卷《希腊史》中是希腊的耻辱。)

然后亚历山大挥师东进,击败波斯,灭亡波斯,占领埃及,于公元前332年驻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湾——此后这个港湾即以“亚历山大”命名并建筑城市,这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半人半神的马其顿神王亚历山大大帝

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南征北战十余年,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沿袭了马其顿先统治的希腊半岛文化。而亚历山大建立的这个马其顿帝国,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马其顿的大希腊帝国”——19世纪的西方史学家为了更加突出这个帝国具有的希腊文化色彩发明了一个新词——“希腊化时代”。

但是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马其顿帝国陷入分裂状态。亚历山大手下的埃及总督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一个托勒密王朝,继续以亚历山大里亚作为王朝的首都。

亚历山大里亚在历史上之所以著名,主要是由于两大奇迹,一个是亚历山大港口的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另一个就是在亚历山大里亚建立的图书馆。

据说,埃及托勒密王朝对西方科学的发展意义极其重大,它的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中心——缪赛学院,后来英语的“博物馆”(museum)一词即来源于此。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就是缪赛学院的图书馆。据说在这个学院和图书馆之中,集聚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来亚洲两河流域数千年古老文化的结晶和智慧,其中可能也包括来自小亚细亚——爱奥尼亚和希腊半岛的文化和智慧。

传说,托勒密王朝二世国王乌基曼迪亚斯主持兴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巨大工程。修建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目的是“收集全世界的知识之书”,实现“世界智慧总汇”的梦想。

图书馆建成后,王朝出重金让缪赛学院雇用了一大批抄写文书的人员,主要以埃及的纸草为媒介,誊抄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和希腊的文献。所使用的文字主要是希伯来文字和部分的希腊文字。

为了广泛收集书籍,据说托勒密王朝有命令,所有到达亚历山大港的船只都要被检查,船上携带的文书一律收缴检验,由亚历山大图书馆派员抄录,留下原件,将复制件奉还原主。

就这样,亚历山大图书馆拥有了数量浩繁的藏书,据说最多时藏书达到50万~70万卷。可以这样说,地中海沿岸地区古往今来所有重要文献几乎都汇聚到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这里也就是集大成的西方知识源泉之所在。

据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流传的一种说法,在全盛时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藏书达到约540000纸草手卷,其中既包括东方著作也包括希腊半岛学人的全部著作——诸如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手稿原本,荷马的全部诗稿,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小亚细亚数学家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等的许多真迹。 早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了地圆论和日心说理论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的许多著述手稿;第一本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摩西五经及其希腊文的译稿;还有亚里士多德和物理学者阿基米德的手稿。

17世纪的欧洲铜版画:亚历山大图书馆。

据说,“地理学之父”托勒密曾被委任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馆长。

除全部埃及著作外,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的大批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及其他古老的东方学术均有大批著作品收藏于此。

另外,由于四方学者云集此地,使缪赛学院和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享有了“世界智慧之源”的美名,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数百年。

但是据说,在后来的三场浩劫和焚书灾难中,亚历山大图书馆被彻底地毁灭了。

第一场浩劫发生在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恺撒在法萨罗战役中获胜,追击庞培进入埃及,作战时放火焚烧敌军的舰队和港口。这场大火蔓延到亚历山大里亚,致使图书馆遭殃,全部珍藏过半被毁。

第二场浩劫是由罗马独裁者恺撒发动的征服埃及战争,这次战争灭亡了托勒密王朝,乱兵也劫掠和焚烧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第三场更大的浩劫是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发动的宗教战争。

379年,狄奥多西一世就任罗马帝国皇帝。他颁布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要求所有臣民成为基督教徒。391年,他下令拆毁亚历山大城所有异教教堂和庙宇,包括传播异教徒思想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大主教圣·狄奥菲鲁斯带领狂热的基督徒将萨拉贝姆神庙夷为平地,缪赛学院及其图书馆也被放火焚毁。

从此,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灭而几乎荡然无存了。

但据说随后还发生了一场劫难。7世纪,阿拉伯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崛起。642年,阿拉伯军队在阿慕尔·伊本·阿斯率领下攻占了亚历山大城。

三年后,拜占庭帝国派兵收复亚历山大城。随后,阿慕尔奉命再次出征,于646年初再次占领亚历山大城。于是他又一次焚烧了这里的图书馆。

据说,阿慕尔占领亚历山大城之后,一位与他相识的学者表示,希望得到亚历山大图书馆流散民间的图书。

阿慕尔的回答是:“把所有书审查一下。如果其内容与《古兰经》相同,就无须保存。如果相悖,也无须保存,予以销毁。”阿慕尔下令,将所有从民间收集到的流散馆藏图书交给城里的4000多个公共澡堂做燃料,足足烧了6个月之久。这样,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惨烈,民间壁藏的最后的少量古书也被收缴而彻底焚毁了——这包括所有的希腊人的手稿。

但是,如果历史果真如此,那么欧洲人声称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大批希腊、罗马以及阿拉伯人的著作,又从何而来呢?

【附录】

亚历山大港、图书馆和灯塔在古地理学意义上不存在

据地理学家陈中原教授的论文《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

“距今2000~3000年,……(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上的潟湖已基本成型,但它们的规模远比现今大得多。据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可知,这些潟湖的南界(也就是最大海侵范围)可继续向南延伸10~30km不等,横向也远较现代扩展得多。例如三角洲平原中部的布鲁卢斯潟湖曾经向东扩展至达米亚德河的西侧(钻孔S40-31处),平原西部的伊德库潟湖西区都曾是潟湖环境(钻孔S73-76处)。”

程碧波副教授近期指出,地理学家指出古潟湖及沼泽的这个位置,基本就是西方所说的亚历山大港口以及灯塔和图书馆所在的位置(约北纬31°,东经29°)。

因此,这个地理探测报告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意义。

也就是说,所传说的亚历山大港、灯塔以及图书馆的位置,在距今2000~3000年,那里曾经是潟湖以及沼泽区域。

另外,美国地质学家D.J.Stanley和A.G.Warne对过去35000年来尼罗河海平面变化、气候振荡、沉降和运输过程的相互作用所做的研究 ,以及Hadeer Sheashaa、赵小双、Alaa Salem、刘演、赖晓鹤、陈中原采用C14测年、沉积物粒度和孢粉分析对尼罗河地区历史地理情况所进行的研究,结论皆认为:

尼罗河三角洲剖面150~100cm地层为早全新世河流相沉积;100~27cm地层为早、中全新世(8000—4000 cal a BP)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

程碧波副教授在上述古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埃及地区的一批旧档案地图,对于尼罗河三角洲和两河流域的地理演化情况做了比较和分析。

他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埃及旧地图所展示的尼罗河三角洲变化,现在的尼罗河三角洲陆地的形成历史不超过600年。由此可以推及尼罗河三角洲上的其他相关人文古迹历史应不会超过700年。

根据两河流域旧地图,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到波斯湾西南陆地的形成历史也仅在距今不到900年。根据以上研究,程碧波、黄忠平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港、灯塔以及古图书馆在距今2000~3000年以前都不可能存在。

因为上述遗址的区位所在,几千年前或是潟湖及沼泽,或是汪洋大海。 ixIA9aswAwFIp5Bo5jAb4/DaqKvtv8m1Y8VZa3TNp7tSTzhvQSREqH/9W1UPXj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