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预演:“清流派”反对宦官、外戚的斗争

皇权越是疏远名士和知识分子,信任宦官、外戚,双方的矛盾就会愈加激烈和深化,这样看,“清流派”与宦官、外戚的矛盾,本质上是皇权与名士集团的矛盾。从而造成以大姓名士为核心的“清流派”势力,利用经学对皇权进行批评,从而拉启了清、浊两派斗争的序幕。

两汉经学的传统和信条是“公天下”、“让贤”、“禅让”和“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在经学家看来,皇帝个人只不过是“天革靡常”的工具而已。一旦皇帝脱离了经学的信条,违背了社会整体利益,就可以下台了。

《汉书·盖宽饶传》记载西汉宣帝时,盖宽饶上书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盖宽饶的要求,触动了皇权的大忌,以致被迫自杀,这个事件才平息下去。不过盖宽饶虽自杀,但他敢于这样肆无忌惮地提出让权要求,反映了已经强大起来的豪族知识分子势力的崛起。宣帝过分依赖刑律法制和宦官,这才引起了士大夫官僚的不满。

西汉元成之交,政治黑暗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西汉王朝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汉书·谷水传》记载元延元年(前12),谷水向成帝上书,再次警告说:“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如果皇帝失德,恣意妄为,“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谷水的话说得更暴露,直接点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一旦皇帝无德,可以立刻更换。

西汉成帝时,甘忠可甚至伪造《天宫历》和《包元太平经》,宣称:“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这是直接向皇权施加政治压力,目的是要求把政权从外戚手里夺过来,变成士大夫和整个豪族地主的公利品。

这些都反映出西汉时期,经学力量的增强和知识分子阶层地位的提高。到了东汉,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东汉和帝以后,随着皇权对外戚和宦官的日益依赖,大姓名士凭借经学对皇权的批评,以及对外戚、宦官势力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了。《后汉书·丁鸿传》记载和帝时,外戚窦宪专权,司徒丁鸿上疏说:“今大将军(窦宪)虽欲敕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台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背王室,向私门,此乃上威损,下权盛也。”这是当时的大姓名士,兼大官僚的丁鸿对外戚专权的公开指责。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安帝时,宦官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擅权,作为大姓名士的太尉杨震上疏说:“地者阴精,当安静承阳,而今动摇者,阴道盛也。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此中臣近官盛于持权用事之象也。”杨震将宦官比作阴,指出阴盛则阳衰,实质上是说,宦官权力过大必然威胁皇权,造成天下大乱。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顺帝封乳母宋娥为山阳君,外戚梁冀为襄邑侯,名士左雄上疏皇帝,假托地震天灾,警示皇帝不能任人唯亲,指出“王者可私人以财,不可以官”。

到了顺帝阳嘉二年(133),名士李固、黄琼、杜乔反对宦官、外戚的斗争,显得更加典型与激烈。《后汉书·李杜列传》记载李固向顺帝上书说:“今梁氏戚为椒房,礼所不臣,尊以高爵,尚可然也。而子弟群从,荣显兼家,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宜今步兵校尉(梁)冀及诸侍中还居黄门之官,使权去外戚,政归国家,岂不休乎!”接着开始指责宦官:“而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势振天下,子弟禄仕,曾(增)无限极。虽外托谦默,不干州郡,而谄伪之徒,望风进举。今可为设常禁,同之中臣。”

这次李固的上书,不再单指某人,而是直接指向外戚和宦官集团,要求皇帝“去外戚”,“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这样,才能“论者厌塞,升平可致也”。杜乔的言论比李固更为尖刻,上书说:“今梁氏一门,官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士,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处罚),为恶肆其凶。”

从和帝开始,一直到桓帝初年,名士借助经学,通过与皇权及其支持者外戚、宦官的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发展成“清流派”势力。

桓帝初年,宦官在皇帝的支持下,诛杀了梁冀,至此,外戚势力衰落,宦官势力壮大,“清流派”的政敌直接变成了宦官集团。宦官侯览专权,杨秉上书尖锐指出宦官:“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这说明,“清流派”与宦官的矛盾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其根本原因是,宦官和外戚垄断了仕途,侵占了名士集团的政治权力。这是名士及其依附的知识分子(主要是太学生)所不能容忍的。

同传记载杨震上疏说:“周广、谢恽(侍中)兄弟,与国无肺腑枝叶之属,依倚近倖奸佞之人,与樊丰、王永分威共权,属托州郡,倾动大臣。”说明,宦官集团掌握了选举权,可以随意任免大臣。自然,宦官所免去的,都是“清流派”的人物。

杨秉也指出:“内外吏职,多非其人,自顷所征,皆特拜不试……旧典,中臣(宦官)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针对宦官、外戚垄断仕途的情况,左雄提出了整改意见。《后汉书·左雄传》说:“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筭,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又请求“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

《后汉书·李固传》中李固曾向顺帝谏言:“(今)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宜征还厚等,以副群望。”李固极力推荐的周举、杜乔、杨伦、尹存、王恽、何临、房植,都是当时的名士。这印证了东汉末年清流派反对宦官、外戚的斗争,其本质是皇权与名士集团的矛盾。最终目的,就是左雄说的“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从而夺取被“浊流派”势力控制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壮大名士集团的力量。

可见,“清流派”与宦官集团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双方的冲突只能以暴力解决了。 bkaKLi+LX+61hhm+t8sb+U8VghrnAQKnY1/bMQuGzjxBbUPuVtRq7esFXkMTqx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