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不清的关系:汉王朝与匈奴帝国

匈奴在两周时代居住的范围,据王国维的《鬼方昆夷猃狁考》说:“其族西自汧、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又说:“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或且以丑名加之。其见于商、周间,曰鬼方,曰昆夷、熏鬻;其在宗周(西周)之季,则曰猃狁;入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后,又称之曰胡,曰匈奴。”钱穆说:“王静安考证鬼方、昆夷、猃狁三者同为狄族,见识甚卓。”

匈奴与中原最早发生联系,见于《易·既济爻辞》:“(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济爻辞》曰:“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由此可见,鬼方在殷商时期是中原王朝的劲敌。

西周开始,周王季征伐鬼戎,文王伐昆夷,武王驱逐诸戎于泾、洛以北,西方暂时安定。后来西周王室衰微,戎、狄交相侵扰,暴虐中国。宣王兴师征伐,诗人赞美其功业说:“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到了西周末期,幽王因宠信褒姒,与申侯发生冲突,申侯遂联合畎戎等攻杀幽王于骊山,西周灭亡。

匈奴在东周时代或称戎,或称狄,以狄族为猃狁的正统苗裔。称戎,是因为戎族中的犬戎、陆浑戎中的允姓一部为匈奴。狄族在东周开始逐渐分为赤狄、白狄、长狄等部落。赤狄居住在今山西一带,白狄在今陕西一带,长狄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一带,但狄族绝不止这三支。《左传》曾有“众狄”“群狄”的记载。

狄族在鲁闵公、僖公(前661—前627)时代,最为兴盛,曾经一度歼灭了邢、卫二国,并侵犯齐、鲁。但是当时只称狄,没有冠以赤、白的称号,说明当时狄族部落较为统一。之后分化为多部落,狄族的整体实力逐渐衰微。长狄在春秋时,曾与齐、鲁、宋、卫四国争战,最终被四国铲灭。白、赤二部也为晋、秦消灭。

匈奴与胡的称谓,最早开始于战国,秦、赵兴起后,开疆拓土,将邻近边塞的胡人,逐步征服或驱逐。至秦国开始修筑长城抵御胡人,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才拉开序幕。秦末天下大乱,匈奴趁机渡过黄河向南拓展。到了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开始强盛起来,占据了漠南漠北广大土地,匈奴帝国形成。

西汉初年,匈奴与汉军对决,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平城,汉朝只得采取和亲的策略维持汉匈的势力平衡,但仍然不能免除匈奴的侵寇和军事威胁。武帝继位后,立志发愤,改和亲为讨伐,先收河南地,然后设立河西四郡。不久又启动外交策略,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诸国牵制匈奴。这时,乌桓、丁零、乌孙诸族趁机攻打匈奴,匈奴在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合击下疲惫不堪。不久,匈奴帝国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郅支单于被汉王朝攻杀,匈奴分崩离析,向西汉俯首称臣。

需要说明一点,匈奴的统一开始于冒顿单于,战国时代的匈奴还处于散乱的部落时期。所以,当时中国虽然没有统一,但散居的匈奴没有成为中原的大患。秦始皇派蒙恬驱逐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河套),将六国的长城重新修治并加以扩展,自临洮直达辽东,来抵御匈奴,这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长期战争的开始。

王莽篡汉后,匈奴趁机叛乱,脱离了汉王朝的管束。到了东汉初年,匈奴开始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降,被迁移到内地居住,北匈奴仍居住在漠北,与汉王朝为敌。东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等连破北匈奴,出塞数千里,北匈奴被迫西迁,西入欧洲。南匈奴依然被安置在内地居住,逐渐汉化。

三国时,北方人口减少,(南)匈奴的气势渐渐可畏。曹操当国,又将匈奴分为五部,分而治之。到了西晋末年,内乱迭生,匈奴也趁机起事叛乱,西晋最后亡于这些基本汉化的内迁少数民族领主手里。冉闵篡后赵后,大肆诛杀胡羯,胡人元气大伤,逐渐被汉族同化。因此,从窦宪大破匈奴后,匈奴虽然时时叛乱,但实力却大不如前,没有力量撼动中原政权,不再是中原王朝的大患。 YcjZMV6RXBIz35uzYN7uFO3HRtCOiiKrL1kUArSaQZBV284hq1y6lu3thlmvJA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