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汉的皇权与宦官

对于东汉皇权来说,除了豪族、名士以外,它所能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只能是宦官和外戚。而在和外戚、宦官的斗争中,皇权又只能紧紧依靠宦官。

宦官本来是皇帝的仆役,并非一种政治力量,但在一定条件下,他又是最黑暗腐朽的存在。在各自政治力量的分离组合中,唯有宦官是与皇权共生存的,是皇权最为放心最为亲近的势力。可以说,没有皇权,就没有宦官,而就宦官个人来说,无论他的势力有多大,始终是一团肉身,是孤零零的皇帝奴仆。在皇权最孤立无援或受制于人的时候,只有宦官能扮演皇权最忠诚的卫士。宦官时时刻刻像警犬一样,注视着大臣的言行,唯恐他们有任何不轨之举,成为威胁皇权的隐患。因此,在皇权看来,宦官就是自己。

东汉时,皇权在危难时刻,如果需要进行种种密谋策划,它总是通过宦官去实现。结果,皇权与宦官或者同归于尽,或者在斗争中取得胜利,从而使皇权对宦官的依赖日益加深,最终成为宦官的工具。

宦官没有人格,社会地位极为卑贱,常常被士人蔑视地称为“阉竖”,羞与为伍。因此,宦官与豪族、知识分子存在着天然的对立。事实上两者的利益也不能相容。只要宦官掌握了权力,他必然会拿豪族和大姓名士开刀,将各种流氓、无赖,以及各种没有名望、地位的人提拔起来,授予官爵,赠予权力和财富,使之充当鹰犬,成为自己的权力基础。而豪族、名士们的地位和利益必然备受摧残。因此,东汉中后期,随着皇权对豪族和士人的疏远,对宦官的重用,豪族、名士与宦官(包括外戚)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尖锐。

一般来说,豪族、名士与皇权、宦官,以及皇权与外戚的斗争越激烈,政局就越不稳定,皇权和宦官就越相依为命。东汉政权从和、安两帝起,越来越深地依赖宦官,和帝依赖郑众,安帝宠幸樊丰等人,桓帝依靠宦官铲除外戚,结果东汉的皇权日益成为宦官手中的玩物。

事实上,皇权与宦官的结合,并不全是皇帝幼小、无能造成的,和帝、桓帝都是很有计谋和魄力的君主,他们之所以依赖宦官,既是政治格局决定的,又是皇帝自觉选择的结果。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七对东汉皇权依赖宦官做过深刻的分析:“其开自光武乎!崇三公之位,而削其权,大臣不相亲也;授尚书以政,而卑其秩,近臣不自固也。故窦宪缘之制和帝不得与内外臣僚相亲,而唯与阉宦居。非(窦)宪能创锢蔽之法以钳天子与大臣也,其家法有旧矣。……西汉之亡也,张禹、孔光悬命于王氏之手而宗社移矣。光武弗知惩焉,厚其疑于非所疑者,使冲人(皇帝)孤立于上,而权臣制之,不委心膂于刑人,将其委乎?明主一怀疑而乱以十世,疑之灭德甚矣哉!”

王夫之的分析是符合历史情况的。事实上和帝信任宦官,不是由于昏弱或幼小;桓帝依靠宦官,打击外戚,显示了空前的政治手腕和勇气,其策划密谋之周全,非昏庸幼弱之徒可比。虽然王夫之没有看到光武“疑”大臣并非一时的失误,而是社会权力分配的政治格局引发的必然结果,但他指出东汉后期的宦官专权,起因于光武对大臣的防范,是由来已久的“家法”,不能不说触及了事情的本质。《资治通鉴·汉纪》卷四十九说汉末对大臣的防范日益严重,“灵帝时,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熹平四年(175),复有三互法。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总之,宦官是东汉政治中一束奇葩的毒草,东汉后期的“党争”,以及割据体制的形成,直接或间接都与宦官集团有着联系,可以说,宦官势力的壮大加速了东汉王朝覆亡的步伐。 WzohVOLpbx0gqLS1aBUbMCO3VLWXLuWXcnO63lC6ffp11YZ3wouIAGzUqPqRg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