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的诊室在二楼,这天,他正要上楼去给病人看病,发现一楼有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往前走。两个人看到张伯礼后,互相催促着说:“快,快!医生来了!”老爷爷每走几步就要停下喘口气,再颤颤巍巍地向前走,老奶奶也脚步蹒跚,但还要搀扶着老爷爷。
张伯礼连忙走过去问道:“你们是来找我看病的吗?”
老奶奶用力点了点头。张伯礼扶了一把老爷爷,轻声说:“不用上二楼了,我在这里给你看。”说着,就让老爷爷坐在一旁的长椅上。
张伯礼俯下身,给老爷爷诊了脉,又查看了他的舌象,仔细询问了病情。他安慰老爷爷说:“问题不大,回去先吃药,下周再来复诊。下次也在一楼给你看病。”接着,他又转身对助手说:“我上去开处方,你一会儿帮他们送下来。”
从此以后,张伯礼每次上楼的时候都会看一下,如果来看病的病人不方便上二楼,他就先在一楼给这些病人诊脉,看舌象,询问病情。看完这些病人后,再上二楼给其他病人看病。
病人们感动地说:“张医生是真正的医者父母心啊。”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对张伯礼而言,每种病症都像是一道“烧脑”的考题,但无论考题多难,他都会竭尽所能地去想办法破解。
有一天,张伯礼看完门诊刚走出诊室,就被一位中年妇女拦住了。她哭着对张伯礼说:“张大夫,俺们就是从农村奔您来的,但没挂上号。俺们那儿的大夫说俺丈夫得了肺癌,但又不能确诊。现在俺们已经花了两万多块钱了,一点儿没见好,求您救救他吧!”中年妇女说着就要给张伯礼跪下,她身后一个瘦弱的男人也想跪下,张伯礼和助手连忙拉住了他们。
“跟我进来吧。”张伯礼毫不犹豫转身回了诊室。
助手急忙拦住门,说:“校长,现在都两点多钟了,您还没吃饭,要不明天再看吧?”
张伯礼拨开助手的手,走到办公桌前,对夫妻俩说:“把所有检查的报告单都给我吧。”
张伯礼仔细看完各种化验单,抬头看了看这个病人。病人看上去非常瘦弱,不停地咳嗽着,喉咙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张伯礼耐心地询问他发病时的情况,平时都吃什么药,吃药以后有什么反应。
病人一边说,张伯礼一边仔细地观察他。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这个病人应该只是呼吸道有问题,但CT和支气管镜检查报告却都显示,病人存在着可疑病变。
当听到病人最近几个月都在服用降压药时,张伯礼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有些病人会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引起咳嗽,而病人的急剧消瘦则可能是因为担心患了癌症,心理压力较大造成的。
于是,张伯礼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给他开了新的降压药,同时又开了一些调理身体的中药。开完药,他笑着对病人说:“你先吃药看看,如果一周后咳嗽减轻,那就不是肺癌了。”
见张伯礼说得那么诚恳,中年妇女的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病人紧绷的脸也顿时放松了许多。
第二周,张伯礼看门诊的时候,夫妻俩早早就来到了诊室。一看到张伯礼,丈夫连忙说:“张医生,咳嗽好多了。俺得的不是肺癌,对不对?”
张伯礼笑了笑,仔细询问病人服药的情况后,给他开了新的处方。
又过了一段时间,病人完全恢复了健康,人也胖了不少,而且面色红润。他专门来到医院,拉着张伯礼说:“您不光是‘神医’,还是‘善医’啊!如果没有您,俺即使没得癌症,也要活不下去了。”
经常来找张伯礼看病的老患者都称呼他为“老张”。张伯礼问诊的过程就像是和熟人拉家常。出一次门诊要接诊几十个患者,问题各不相同,但张伯礼在面对男性患者时,几乎都会问他们相同的两个问题。
“你喝酒吗?抽烟吗?”
患者们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张伯礼对他们是否抽烟喝酒那么关心?张伯礼解释说:“烟和酒都伤害血管,对血管有很直接的危害。要想心血管好,烟酒一定要少。”
一位患者不以为意,认为张伯礼是在吓唬他。张伯礼依然耐心地对他说:“你这个烟酒都得戒,你要是不戒的话,下一步紧接着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体重、高尿酸、高血脂,‘五高’一个都不会少。你现在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度症状,表现出来是末梢神经炎,麻木只是最轻的症状,严重的会有烧灼感,感觉旁边有火烤一样。想不想试试?”张伯礼风趣的解释让这个患者不好意思地笑了。
只要是病人,张伯礼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们。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中遇到的病人也得到了张伯礼的精心照顾。
有一个小伙子名叫韩威,住进方舱医院的当天,他的母亲去世了。韩威心里很难过,他躺在病床上,谁也不搭理,拒绝治疗。
这天晚上,医疗队在方舱医院组织大家唱歌,韩威唱了一首《天之大》。他一边唱,一边哭,声音也哽咽了:“妈妈,月亮之下,有了你,我才有家。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
张伯礼知道了韩威母亲去世的事,专门找到他,对他说:“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但你要坚持治疗,只有治好了,你才能出去看家人。”
张伯礼的话让韩威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开始喝药,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康复了。韩威不知道的是,张伯礼因为连日劳累,在劝说他的第二天就胆囊炎复发,被送进了医院。
武汉疫情结束后的一年里,张伯礼四次回到武汉,他牵挂的是患者的康复情况。为了持续跟踪患者的情况,张伯礼破例在武汉招收了三个徒弟,让他们在武汉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拜师会上,张伯礼笑着对这三个徒弟说:“我在天津以外没有收过徒弟,这是第一次,而且是自己主动要求收的。过去是学生以老师为荣,但我这里是老师以学生为荣。因为学生做得好,老师也跟着沾光。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
张伯礼每次到武汉都会去看望那些患者,他和他们愉快地聊天,笑着安慰来复诊的病人:“会好起来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有病人感激地对他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要是有空,我请您吃饭。”
张伯礼欣然答应道:“好啊,等你好了以后吧。”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张伯礼一直坚持与传承的,正是护佑人们安宁健康的中医药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