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童年的宝藏

秦怡原名秦德和,一九二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生在上海南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也就是说,时光到了二〇二二年,她整整一百岁了。

上海南市按地理范围属于老城厢。一百年前那里就人口稠密,商业繁华。街道两边的建筑鳞次栉比,老上海的弄堂、石库门、低矮的民居、过街楼都随处可见。街上车水马龙,沿街一些敞开的客堂中能看到殷实人家的太太在搓麻将,走不远就有剃头摊、酱油店、面馆、绸布店,街头也有乞讨的、卖艺的、无家可归的,车夫拉着人力车飞跑。

秦家是南市一带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住一座独栋的房子,七上七下,宅院深深,进门有两进天井,一个天井是竖着的,一个是横着的,穿过天井才进入偌大的客厅,客厅里立着气派的圆柱。

外人眼里有钱有势的秦家,祖辈曾风光无限。但到了秦怡父辈这一代,因世道不佳,掌管家族经济大权的秦怡大伯又不善持家,家族早已没落、潦倒,只剩下一副空架子,连生计都成了问题。

秦怡的父亲秦粟臣看到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婴,心里百般滋味,之前这对夫妇已生养了一个儿子、四个女儿,这次满心想再添一个男丁。

襁褓里的女婴,五官姣美,粉嫩嫩的,秦粟臣心里涌起怜爱,但是秦怡大伯才是这个家族的当家人。秦怡大伯这人重男轻女,听说生下女孩,脸色就不好看,嘀嘀咕咕说女孩养大也是赔钱货。

秦粟臣犹豫了,他那时患上了肺病,眼看如今的家境每况愈下,假如再多一张嘴,日子恐怕更难了,何况秦怡大伯这一关是过不去的。于是他横下心,趁妻子不备,悄悄将女婴抱给管家,吩咐管家把老六送到南市的育婴堂。

生下女孩无奈送往育婴堂,在秦家已经不是第一次,之前秦粟臣曾按秦怡大伯的意思,把老四送去了育婴堂,也就是秦怡的四姐。老四被人抱走后,从此杳无音信,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哀伤。

秦怡的大姐秦德贞那年十岁,懂事了,她舍不得失去这个可爱的小妹妹,悄悄地尾随管家,一直紧追。她看到管家将襁褓中的女婴轻轻放在育婴堂门口,抽身离去。秦德贞忙不迭地跑上前,把小妹妹抱起来,马不停蹄地跑回家,送入母亲怀中。

秦怡的母亲瞿素月正为找不到婴儿悲切,孩子失而复得,她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紧紧搂住,不肯松手。秦怡终于回归家庭,得以在父母怀抱里长大,只是秦家人的生活依然拮据,尔后出生的老七、老八、老九也相继被送去育婴堂,从此如断线的风筝,是死是活,至今也没任何音信。几年后,家里添了排行第十的小妹妹,就是日后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的秦文。

秦怡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渐渐长大,出落得秀丽可人,温婉善良。那时父亲秦粟臣肺病刚痊愈,立即去洋行做账房先生,有了菲薄的收入,全家人的衣食有了着落。

秦粟臣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但每每看到长着明亮眼睛的小秦怡总是满心欢喜,发现她聪颖过人,不惜出钱送她逃离秦怡大伯开办的严苛、压抑的私塾,去附近的“洋学堂”读小学。每个月发薪水的那天,他会买些小零食,突然走到小秦怡跟前塞给她,给她惊喜。

家里人看到父亲疼爱秦怡,私下里都在猜测:他是不是在想念那几个被送走的女孩?也许是心怀愧疚,就把爱加倍补偿给了这个可爱的女儿吧。

父亲秦粟臣对秦怡疼爱有加,格外珍惜。秦怡在童年也拥有富足的母爱,母亲瞿素月贤惠、刚强、温暖,偏爱这个险些丢失的女儿。她擅长烹饪,能做一手好菜,但食材只有几种,她只好每天翻着花样,尽力为家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大姐也对秦怡一向爱护。

大宅子里还住着秦怡慈爱的祖母,老人家爱看沪剧,时常让秦怡陪她去戏院看沪剧,一来二去,秦怡陶醉于戏剧起伏的故事、想象的空间里,更迷上了剧场的氛围。

父亲秦粟臣热爱音乐和电影,因家里子女多,经济拮据,看电影成了奢侈的事,他只好千方百计攒钱去大光明电影院买电影票。一次,秦怡看到街上张贴的金焰和阮玲玉主演的《野草闲花》海报,悄悄央求父亲去看电影时带上她。

父亲破例答应了。父女俩一起观影时,秦粟臣意外地发现秦怡看电影全神贯注,眼睛舍不得眨似的。散场后她会问一系列和影片、剧情、演员相关的问题,沉浸其中。秦粟臣暗暗感慨,这孩子遗传了他的文艺细胞,是真的喜爱电影。之后他再去看电影,会有意带上秦怡。因此,秦怡看了很多中外电影,对剧情过目不忘,对当年活跃于中外影坛的演员名字如数家珍。她最喜欢的外国演员是英格丽·褒曼,最喜欢的国内演员是阮玲玉和金焰。不过,家人没想到秦怡有朝一日会从事文艺工作,最终成为一代表演艺术家。当时年纪尚幼的秦怡自己也没有多想,她只是纯粹喜欢电影,痴心迷恋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命运,还有幽深山谷里的飞鸟和花朵,洁净的小河,高大的乔木,缠绕的藤蔓,被晚霞勾勒出粉色轮廓的天空。她在通过电影揣摩世间不同的人,美丽的自然景色。

虽然在深宅大院里长大,但在母亲和大姐的教导以及进步电影的熏陶下,秦怡深深同情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善良和正义、自由和平等在她的心灵深处生了根、发了芽。

当时,上海的有轨电车刚刚兴起,路线少,停靠的站台有限,人们日常出行还是以步行或乘坐人力车为主。秦怡坚持步行,偶尔乘坐人力车,但每次都不敢坐实。她不忍心看那些吃不饱饭、瘦骨嶙峋的车夫受累,便使劲抬起身体一侧,认为这样能为车夫减轻一些重量,于是每次乘坐人力车,她都会腰酸背疼,特别疲惫。

很久以后她才明白,自己这样做未必有用,人的总重量并没有变,但她这一份朴素的善意难能可贵。在此后长达九十多年的生命中,她待人的善意从未改变。渐渐地,她的善良不仅仅是同情、施与,更是尊重和共鸣。 /jnN0wyxWFktUjRrjWG5SsmbhgMprF3RdKY1Q2GuifcsBl/jRIhD9B5Cr2YzPL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