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要回国,我要抗战

转眼间,吴孟超初中毕业了。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炼,他已经长成了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大小伙。眼下,摆在吴孟超面前的出路有两条:跟着父亲学做生意或者继续读书。

由于光华学校没有高中部,当地的华人子弟要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只能选择去英国人开办的殖民地学校。

吴孟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对洋人创办的高中很反感。他们一起商量决定不去读洋人的高中。可是,不去读高中又能做什么呢?

“我想好了,我决定回国,去前线参加抗战。”吴孟超说。

其他同学也纷纷响应:“我们也是这样的想法,那我们一起回国吧!”

他们讲着讲着,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回国可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吴孟超心里忐忑不安,父母会支持自己这个决定吗?

一天吃午饭时,一家人又讨论起了吴孟超的未来。按照父亲的意思,既然儿子学习成绩那么好,去读高中是顺理成章的事,不然那真是太可惜了。

吴孟超听了父亲的安排,立刻反驳道:“阿爸、阿妈,洋人办的高中我才不去读。”

“为什么不去读?读了高中,以后就不会像我一样吃苦受累了,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呀!”父亲严厉却又不失温和地对吴孟超说。

“你是块读书的料,又是家里的长子,不读书怎么行?”母亲也劝道。

吴孟超低着头沉默不语。

可无论父母怎样劝说,从小就受到爱国思想熏陶的吴孟超还是坚决不去,因为他心里装着祖国和祖国的人民,装着祖国抗战前线的战事。

父亲和母亲商量了一下,无奈地说:“既然你不愿意读洋人办的高中,那你跟我学做生意吧,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吴孟超立马摇摇头说他不愿学做生意。

“高中你不愿意读,又不愿意学做生意,那你想做什么呢?”母亲感到奇怪。

吴孟超放下筷子,对母亲说:“阿爸、阿妈,其实……我有了主意。我想和同学一起回国。”

母亲听后愣了一下,惊讶地问:“你说什么?你要回国?”

父亲也愣在那里,说:“什么?你要回国?!”

吴孟超肯定地点点头,说:“是的,我要回国。”

母亲放下碗筷,激动地说:“现在国内在打仗,兵荒马乱的,你竟然要回国?再说,回国你能做什么?”

“阿妈,正是因为这样动荡不安的局面我才要回去抗日,拯救祖国。”受到感召的吴孟超,早已将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投向了伟大的革命圣地延安。

吴孟超从小就在自己身边长大,母亲自然舍不得他独自离开,也放不下心。

吴孟超看到母亲有点犹豫,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说:“我们班同学给国内抗日队伍八路军捐了款,前阵子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给我们回了电。我要去延安找他们。”

母亲也许还不知道,对吴孟超来说,那封来自祖国的电报不仅是一封烙印一生的红色电报,更是一面号召他去奋战的鲜红旗帜,召唤着他早日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

见多识广的父亲觉得吴孟超刚从学校出来,这种想法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想让他冷静几天再说。想到这里,父亲和母亲暂时放下心来。

可是,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让父亲和母亲想不到的是,吴孟超又对他们提出了要回国参加抗战的想法。父亲停下手里的活儿,认真地望着儿子,没有说话,眼角却湿润了。

“我已经长大了,马上就是成年人了,我做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请你们相信并尊重我的选择。”

吴孟超的表现,让父亲和母亲感受到了他对回国的渴望,感受到了他的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最终,他们含泪答应了他的抉择。

父亲让吴孟超坐下来,他告诉吴孟超,作为成年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即使前面的路途再曲折,也不要回头。吴孟超激动地向父母保证绝不会让他们失望,更不会让祖国失望。

吴孟超和五名同学离开那天,父亲和母亲带着妹妹去码头给他送行。望着吴孟超单薄的身影,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父母的眼里,他还是一个羽毛未丰的孩子啊!

登船前,吴孟超望着父母和妹妹,心里有说不出的不舍和难过。他对父母亲说:“阿爸、阿妈,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我决不回来。”

父亲点点头,为儿子的这种坚定信念感到自豪,也为他的满腔热血和担当意识感到自豪,更为有这么一个好儿子感到骄傲。他知道那个大的“家”更需要他,只有大“家”繁荣富强,小“家”才能安稳幸福。

吴孟超向岸上的家人挥手,家人也使劲向他挥手。站在码头上的父亲和母亲,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在地上。

轮船渐渐消失在远方的海平线上,吴孟超的心离祖国也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5ec1FDrFV7UWxxzQexIWx6aXNUXrffpJ4e48RWbgfr0D9hcvNWfsuz9wTqMAbE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