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小混混,于是把他送到剑桥大学的基督学院学习,希望把他培养成一名牧师。在当时的英国,牧师这种职业既体面又清闲,达尔文的老爸琢磨着:即使达尔文对自然历史一直这样着迷下去,今后他当了牧师,也会有很多业余时间去干他所爱好的事。
1827年,年满18岁的达尔文进了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的希腊语、拉丁语、西方经典以及神学方面的课程,仍旧提不起达尔文的兴趣。他又迷上了采集甲壳虫。他采集的甲壳虫标本可多啦,有些现在还收藏在剑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呢!他依然打猎(射猎狐狸和鸟),采集各种各样的博物标本,还跟一帮哥们儿相互交换标本。
剑桥大学悄悄地起着变化,年轻的教授中出现了一些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很快地跟其中两位30来岁的教授混得很熟,一位是植物学家约翰·亨斯娄,另一位是地质学家亚当·塞奇维克。
尤其是亨斯娄教授,他发现达尔文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常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参加一些科学家的聚会。后来,在校园里总能看到他们俩走在一起,所以同学们给达尔文起了个外号——“亨斯娄教授身后的跟屁虫”。
当你快快活活地生活的时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特别快。一转眼,达尔文在剑桥读完了4年大学。你们猜猜看,1831年近400名毕业生中,达尔文在毕业考试时排在多少名?倒数第一?不对!刚进前50名?也不对!他竟然考了个第十名!
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达尔文在毕业考试结束后,跟随地质学家塞奇维克到英国西南部的威尔士去考察野外地质。两周中,他实地学到了很多的地质知识。
达尔文不打开信便罢,一打开信就高兴得跳了起来!亨斯娄教授已经把他推荐给了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考察船的船长,他将以船长的陪同人员与随航博物学家的双重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考察。
但是,达尔文的随船考察,并不是一份免费的午餐——他是自费的。达尔文拿着这封信兴冲冲地跑回家,向爸爸汇报这个喜讯。谁知爸爸一听就来火,甩给儿子两个字——没门!
达尔文知道,爸爸并不是心疼自费那几个钱——达尔文家“不差钱”,但是爸爸觉得这小子放着好好的牧师这一正业不干,却要去环球考察,而且一去就是好几年,这怎么能叫他放得下心让儿子去呢?
这兜头一盆冷水浇得达尔文顿时凉了半截。他一下子没辙了……
可是,达尔文不是遇到困难就回头、碰上艰险绕着走的人。他左思右想,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让他的爸爸改变主意,那便是他的舅舅(也是他未来的老丈人)韦奇伍德先生。
于是他就奔往外祖父家搬救兵去了……
达尔文的舅舅是个蛮有眼光的人。4年前,让达尔文将来成为一名牧师,也是他的主意。
韦奇伍德先生被外甥请来之后,对达尔文的爸爸说:罗伯特,我看查理这孩子想去参加环球考察的事,是件大好事呀!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你看,现在英国举国上下都对自然历史很感兴趣,查理出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说不定将来会在这方面折腾出点大名堂来呢!
达尔文爸爸的心被说动了。
其实达尔文的爸爸对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他环球考察回来后,就老老实实地去做牧师。
达尔文果断地说:“我一定会!”
他回来后不仅没有去当牧师,而且连基督教的基石“创世论”都给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