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丰给世人留下的最大遗产,是他编写的长达36卷的《自然史》。布丰生前不止一次说过,他花40年写了36卷《自然史》,其中至少有10卷要归功于老仆约瑟夫。若不是约瑟夫每天清晨叫醒他,写书的时间早都被他睡掉了。
这件事,足可体现“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无论有多么远大的志向,都要通过一分一秒、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劳作来实现。
布丰曾被誉为“像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但是,他深信:天才就是更有耐心。本书一开始提到他祖上几辈人积累家产的过程,靠的是耐心。布丰花了40年写作《自然史》,在一定程度上,靠的也是他的耐心与坚持。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涌现了一批博学广识、百科全书型的学者,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几乎无所不知。他们中包括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布丰、伏尔泰等,这个学术圈子也被称为“百科全书派”。后来,由狄德罗牵头,编纂了《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以下简称《百科全书》)。
布丰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在这一过程中,他萌生了编写一部博物学百科全书的想法。后来,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史》,也有人译作《博物志》。
德尼·狄德罗
(1713——1784)
1748年,布丰披露了他写作《自然史》的计划与大纲。次年,就出版了《自然史》的头3卷,其中包括“自然史方法论”“地球形成概论”“动物通史”“人类史”与“人种演变史”。头3卷一问世,顿时在欧洲引起了热烈反响,而且很快有了欧洲各种文字的译本。《自然史》内容丰富且文字优美,在科学界与文学界都广受好评。
可以想见,作为皇家植物园总管,布丰的行政事务十分繁杂,还要进行许多科研工作,在他余生40多年中,编写《自然史》耗费了他巨量的精力。但布丰是有雄心大志、想青史留名的人,他决计要完成这一巨著。尽管他也有几位助手及合作者,但从文风的一致性判断,即便部分内容可能出自他人之手,他也都亲手修改和润色过。
布丰在《自然史》中描写了地球、矿物、动物与人类。他借助皇家植物园丰富的标本收藏,基于大量第一手的观察与描述资料,形象地勾画出地球以及生命演进的历史。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他在书中表达了许多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与当时的传统观念与宗教立场格格不入的。他巧妙地把这些“异端邪说”暗藏在皇皇巨著当中,逃过了审查,并用他皇家植物园总管的身份以及莫尔帕伯爵作为保护伞。《自然史》在当时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曾指出,布丰是“近代以科学眼光探讨物种起源问题的第一人”。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让我们通过介绍《自然史》的精华内容,一起来寻找他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一同来欣赏他如椽巨笔下的优美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