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是最早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系统引进中国的著作。严复在译作中用按语或注解的方式,加进了他本人的观点。他在书中详细解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用进化论的观点,启发中国人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要自强不息,否则就会亡国灭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了当时国人的口头禅。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胡适,就是在那时按照“适者生存”的意思,把自己的名字从“胡洪骍”改为“胡适之”的。
把严复与孙中山相提并论,可见毛泽东对严复的评价是多么高呀!事实上,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之前,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不单单是胡适,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几乎都受到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影响,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秋瑾、毛泽东、朱德、吴玉章和鲁迅等。
鲁迅先生年轻时深受《天演论》的影响,很早就在心底建立起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尤其是到日本留学之后,更加坚定了他的“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强”的信念。
鲁迅先生对《天演论》一书着迷到爱不释手的程度,他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道:当他因看《天演论》入迷而受到长辈呵斥时,他“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因此,《天演论》里的许多章节,他都能熟练地背诵下来。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许寿裳在一起谈论《天演论》,谈到兴头上,两人都情不自禁地背诵起原文来。
鲁迅对严复《天演论》译文的优美十分钦佩和赞赏,并称赞严复与众不同,“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
。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我们从它的作者赫胥黎开始说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