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类这样走近月球

从二〇〇四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到二〇二〇年“嫦娥5号”取样成功,十六年如白驹过隙,岁月流转,探月工程带着远大的目标,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了过来,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与热望,时间是人们努力与奋斗最好的见证人。

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近月球的呢?

一六〇九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一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看到了月亮上的山谷——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借助科学的力量较为清晰地看到真实的月亮。

一九三五年,苏联科学家、现代火箭理论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去世,他的墓志铭这样写道:“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居住在摇篮里,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冲破大气层,然后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一九五九年一月二日,“月球1号”成功升空,这个苏联成功发射的星际探测器,是人类第一个空间探测器。“月球1号”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这是人类首个抵达月球附近的探测器。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美国发射了“阿波罗8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阿波罗11号”登月舱在月球上降落。

在这些航天大国的月球计划逐步进阶的时候,中国的航天之路才刚刚起步。

一九七八年,美国赠送给中国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克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为了尽快对样品做出翔实严密的分析,国家迅速组织起一支顶尖的科研队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就是当时月球岩石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

回忆起那段经历,欧阳自远说道:“那是一块装在有机玻璃里的小石头,用放大镜看像大拇指一样大,但实际只有黄豆一般大小。”为了尽可能保存这来之不易的样品,欧阳自远和队伍只取了其中的零点五克样品做研究。

“我们花了大概三到四个月,用这零点五克样品,发表了十四篇科学论文,最终知道了它是什么石头、什么结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端外有太阳系,白玉盘上有月环山。月球形成于何时?它之上有没有生命存在?

在研究月球岩石的过程中,一个念头从欧阳自远脑海中冒了出来。我们该到月亮上去看看!我们能吗?

同一时间,许多中国科学家生出这样的想法。

这声音仿佛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心底落地,悄悄地发芽。它强有力地生长起来,逐渐长大。

我们应该到月球上去看看!

向着太空!向着光年之外!向着遥远而浩瀚的宇宙!带着中国人的雄心壮志,带着祖国的梦想与光荣,向着我们不可限量的未来勇往直前!

一九九一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一九九四年,专家组通过了欧阳自远提出的探月报告。二〇〇四年农历大年初二,无数航天人盼望多年的喜讯终于传来:中国探月工程获得批准立项。

十年弹指一挥间,二〇〇四年,欧阳自远六十九岁,他的搭档——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也已经六十四岁了。在新年隆隆的礼炮声中,栾恩杰伏案写下一首绝句:

地球耕耘六万载,

嫦娥思乡五千年。

残壁遗训催思奋,

虚度花甲无滋味。

二〇〇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给整体工程起了一个充满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的名字——嫦娥,国家将投资约十四亿元人民币,计划在二〇〇八年以前发射第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人造卫星“嫦娥1号”。

一切曾经无比遥远的美丽畅想,如今终于生机勃勃地跃然纸上。

然而我国那时的航天技术,用栾恩杰的话说就是,虽然具备了初步的基础,但是离真正去月球还很远。

月亮,那是我们中国人将要去探访的月亮,古往今来,世事变幻,活在唐诗里的月亮、传说里的月亮,进入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计划之中。许多黑夜,许多白天,欧阳自远带领着团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

他说,因为我们去得晚,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得比前人好,总要有几样东西是别人没做过的,而且是有重大意义的。最终,在多方论证研讨之下,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定下“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取样返回”三步走策略。

但实际上他们比谁都要清楚,三步走中的每一步,都是成千上万步的累积,因为从中国航天迈出的第一步起,做火箭、做卫星、做月球车,我们无法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任何帮助,甚至连一个基础的元器件都买不到,中国航天人面前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

探月工程的自力更生,是在一片空白的领域打拼摸索,在荒漠中开第一条路,在长夜里点第一盏灯。忘记前路艰难,忘记时间的流逝,只记得那个前进与奋斗的方向。

多年后再接受采访时,栾恩杰说:“航天局的局徽两旁是地球,同时有两个麦穗,你可以数数,那个麦穗是二十一片,我们指的是中国航天走向二十一世纪,要走出三个宇宙速度,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

“所以我们一定要到那里去,就算是扔一个铁块子、铁砣子,也一定要去。”

在无数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二〇〇七年,探月工程的“先锋官”“嫦娥1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二〇一〇年,“嫦娥2号”发射成功,进入轨道。

二〇一三年,“嫦娥3号”在旅行过程中带上了可爱的月球车,月球车的名字叫作“玉兔”,而“嫦娥3号”在月球上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广寒宫”。

二〇一八年,“嫦娥4号”探测器从地球启程。

二〇二〇年,“嫦娥5号”探测器在万众瞩目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在长征5号遥五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声中,飞向那既遥远又亲切、既熟悉又陌生的月亮。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七日凌晨两点多,已经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地球的“嫦娥5号”返回器被搜救队员发现。

在队伍抵达前,一只草原上的小狐狸出现在返回器的现场画面中。

它是地球上第一个发现“嫦娥5号”返回器的小生灵,在红外摄像中,它先是疑惑地停下来,又抖了抖耳朵,歪着头,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庞然大物。

它不知道在摄像仪的另一头,多少人正因为眼前的一幕振臂高呼,更不知道“嫦娥5号”并非天外来客,而是步履匆匆回乡的人,风尘仆仆,带着来自月亮的礼物。

此刻,中国航天人可以骄傲地宣布:中国探月工程“嫦娥5号”任务圆满成功!

“嫦娥5号”的平安返回,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任务的全面收官,它是一次圆满的落幕,更是一次漂亮的开场。

中国人的浪漫情怀总是建立在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基础上。

中国人的远大梦想总是行走在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道路上。

月球是不发光的,是梦想让它有了光。 YusUlX85gcVy5kPWv59THeQCn217A8TAFLzcEj43A30Eg1OCLk4uBqiINxIhUD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