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宇航员的尸体在太空中会怎样?

“太空”“尸体”,简单的两个词,问题可不少。

宇航员尸体的命运与广阔无垠的太空一样充满未知。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类出于自然原因在太空死亡。目前有18名宇航员遇难,但都是由太空灾难造成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件(飞机解体造成7人死亡);“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升空后解体造成7人死亡);“联盟”11号飞船事件(返回时压力阀门被震开,导致3人死亡,是唯一一起发生在太空中的死亡事件);“联盟”1号飞船事件(返回舱降落伞故障造成1人死亡)。这些都是重大事故,遗体状态不同,却都相对完整。但是,如果有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突发心脏病或其他事故,或者在去往火星的路上被干燥处理后的冰激凌卡喉,我们就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了。“嗯……休斯顿,我们应该先把尸体放进维修舱,还是……”

在讨论如何处理太空中的尸体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没有重力、没有气压的环境中,死亡是什么样子的。

以下是假设情景。假如一个宇航员(姑且让我们叫她丽萨博士吧)在空间站外例行检修时磨洋工(宇航员有机会磨洋工吗?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有明确的意图,而且都是技术活儿。如果只是确保空间站外表干净,也要大费周章地进行太空行走吗?),突然,一颗小小的陨石飞来,把丽萨鼓鼓囊囊的白色宇航服撕开了一个大洞。

与科幻电影和小说里描述的不同,丽萨的眼睛不会从眼眶里凸出来爆掉,身体也不会爆裂成冰块和血块四处飞溅。虽然现实情况没有这么戏剧化,但丽萨还是要迅速采取对策才行,因为从宇航服破裂到她昏迷,只有9~11秒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估算得过于细致了,有些吓人,我们就算10秒吧。她有10秒钟的时间回到密封舱,但如此迅速的减压过程很有可能使她休克。这位磨洋工的可怜人,还没搞清楚自己发生了什么就死了。

太空的低气压环境是导致丽萨死亡的罪魁祸首。人类的身体习惯在地球的大气压力下运转,这股压力就像一条巨大的安慰毯似的裹在人身上。气压消失的那一刻,丽萨体内的气体发生膨胀,身体中的水分也会汽化,肌肉里的水分变为气体,在皮肤下聚集,把她的身体变成平时的两倍大。也就是说,这时的丽萨变得和紫罗兰·博雷加德 一样古怪,但这并不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低气压会使丽萨血液中的氮气形成气泡,引发剧烈的痛感,与深水作业人员罹患潜涵病后的情况类似。9~11秒后,丽萨陷入昏迷,不久就能从痛苦中解脱。她继续飘浮、膨胀,完全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

一分半钟后,丽萨的心率和血压迅速下降(这时血液会沸腾)。由于内外压力差异过大,她的肺部撕裂并穿孔,造成出血。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丽萨将窒息而死,变成一具太空尸体。别忘了,以上都是假设。我们在此方面知之甚少,仅有的信息也来自在低压舱里进行的实验,以及参与实验的可怜人类和更加可怜的动物。

丽萨的同事把她带回空间站,可惜为时已晚。安息吧,丽萨博士。现在问题来了,她的尸体该怎么处理呢?

虽然没公开谈论过此事,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这种机构不可避免地在考虑这个问题。(NASA,为什么要隐瞒你们的太空尸体处理制度?)现在让我来问问你们,丽萨的尸体应该被带回地球吗?以下是不同回答所对应的情形。

是的,应该把丽萨的尸体带回地球。

低温会降低腐烂速度。如果丽萨返回地球(而且不想让尸体腐烂后的污物流入机舱的话),机组成员应该尽量让她保持低温状态。在国际空间站里,宇航员会把垃圾和食物储存在空间站最冷的垃圾室。这样一来,细菌的活跃度就会降低,腐烂速度也会因此减缓,宇航员也不会受到臭味的困扰。在回到地球之前,这里是安置丽萨最理想的地方。把陨落的太空英雄和垃圾放在一起也许是个不妥当的做法,但空间站地方有限,垃圾室又不缺冷藏系统,把她放在这里是最合理的安排。

是的,应该把丽萨的尸体带回地球,但不是马上。

如果丽萨在前往火星的长途旅行中突发心脏病死了呢?2005年,NASA与一家名叫“承诺”的瑞典小型企业合作开发一种能够处理并保存太空尸体的系统。这个系统被命名为“返尸”(“我正带领一具尸体返回,可惜他已经支离破碎”)。

如果丽萨乘坐的航天飞船安装了“返尸”系统,她的尸体首先会被装入由戈尔特斯 面料制成的密封袋中,然后被推入飞船的气闸室。气闸室的温度和舱外一样,都是零下270摄氏度,这样丽萨的尸体就会处于冷冻状态。大约1个小时后,一条机械手臂会把尸体带回船舱并开启震动模式。15分钟后,丽萨的尸体被震成碎块,然后进行脱水处理。“返尸”的这一系列操作最终将把丽萨化作一堆50磅 重的人体粉末。理论上,丽萨的粉末在飞船上可以保存几年,返回地球后直接交还给她的家人。这和交给家属骨灰盒没什么区别,就是沉了点儿。

不该带回地球,丽萨应该留在太空中。

谁说丽萨的尸体一定要回到地球?有人宁愿花费至少1.2万美元,也要把自己的一小部分骨灰或DNA发射至地球轨道、月球表面或者宇宙深处。如果有机会让自己的整个遗体都飘浮在太空中,太空迷们还不得乐疯了?

与此相比,海葬倒是一直都被视为一种向水手和探险家表达敬意的安葬方式。“扑通”一声,他们便落入深海长眠。这种仪式至今仍旧存在,哪怕船上已经安装了先进的制冷和储藏设备。所以,尽管已经有了冷冻太空尸体并让机械手臂震碎的技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种更简单的操作:把丽萨装入尸袋带出舱外,经过太阳能帆板后便放手,任由她飘浮而去。

宇宙广阔而不可控,我们幻想着丽萨会在永恒的漂泊中前往虚无(我在飞机上看过一部太空电影,片中的乔治·克鲁尼就是这样),但八成她会沿着和飞船相同的轨道飘浮。这样一来,她就变成了太空垃圾。联合国有禁止在太空中乱丢垃圾的规定,但我觉得没人敢把这个规定用在丽萨身上。再说一遍,我们敬爱的丽萨才不是垃圾呢!

人类曾和类似的问题做过斗争,但结果惨烈。珠穆朗玛峰仅有几条登山路线可到达海拔29 000多英尺 的顶峰。如果你在登顶过程中死亡(至今已有300人丧生),让人把你的尸体带下山掩埋或火化是很危险的。现在登山路线附近到处都是尸体,每一年,后来者都得迈过身穿厚重橘色雪地服、早已白骨化的前辈前进。这种事也会发生在太空,前往火星的飞船每次都得路过和自己一个轨道的尸体:“天哪,我们又碰见丽萨了!”

另一种可能性是,某个行星的引力会把丽萨拉近。若果真如此,丽萨就会在穿过该行星的大气层时被“免费火化”。这是因为她与大气摩擦后,产生的巨大热量会把她点燃。还有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丽萨的尸体被安置在自行推进的小型飞行器中(类似于逃生舱),飞行器飞离太阳系,穿越浩瀚星海来到一颗系外行星,历经千难万险后成功着陆。着陆时产生的震荡造成飞行器损坏,将丽萨尸体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孢子释放出来,从而使新生命诞生。真为丽萨感到高兴!说不定地球生命也是“外星人”丽萨创造的,对吧?也许创造出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的“原初之液”,就是腐烂的丽萨?谢谢你,丽萨博士。 AIfS1crIIUfaXS9fpMf9I0cApUdfSF/w8uMWvPC86F3XRdNC0UN1mYyyLFiMhp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