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手在做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很多学生并非不具备成为高手所需要的能力,只是不能将之发挥至极致。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常常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不知道自己知道。

还记得小的时候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的学生在面对如何把学习知识这件事做好的时候,会深陷其中,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学习,导致一直在做,但总也不能得法。他们也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高手,但能看见的只是高手在形式上所做的事,对于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的内核无从把握,所以做了很多事,做了高手当下在形式上所做的事,但结果往往不能让自己如意。

不同层次向上成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高手当下在做的事是他已经成为高手之后想要更进一步成长所做的事,而非他从一般水平成长为高手时做的事。

在上课听讲的时候,那些班级里面的高手总显得“云淡风轻”,总是能够手到擒来。很多时候,他都表现得似听非听,眼睛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紧盯着老师,只是偶尔抬起头来看看老师,看看老师的板书,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上几行。

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回答的时候,那些高手在我们还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已经给出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得出的过程也会让老师惊艳:这个问题原来还可以这样处理。

在课后写作业的时候,我们才刚刚开始没多久,他们已经写完了,正确率还很高。

……

“高手们学习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那些高手成为高手的原因。他们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关注老师的讲解,只是在听自己想要听的;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在用自己的方法而非老师的方法;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速度比较快,是因为他们之前做了很多题。

我们看到了,所以也按照我们看到的高手的方式开始学习。

上课听讲的时候也开始试着“云淡风轻”,不去特别关注老师的讲解,只是去听自己想听的。但结果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不仅仅是那些想听的没有听明白,那些我们认为不怎么重要的,不需要认真去听老师讲解的,也没有听明白。

在老师提出问题需要回答的时候,我们也想从自己的想法出发得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但结果往往是:要么没想法,压根儿下不了手;要么特别烦琐,远不如那些高手所呈现的条理明晰。

课余时间,我们拿出大把时间准备刷题,练习册准备了好几本,但往往花了好多时间也没能把其中一本写完,还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

……

不是不想成为高手,而是特别想要成为高手,也做了特别多的尝试与努力,但收效甚微。

问题出在哪里了?仅从形式出发,而不能从内核出发,最终只会“东施效颦”,看似做了高手做的事,但终因不适配而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

真正优秀的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一定是有方法的,他总是在拿着理论去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指导;他一定是有品质的,他总是能做到打得开,能做到下得去,能做到上得来;他一定是有素养的,他总是能让自己与对象合二为一。

只不过,他所采用的方法不适合我们。

他之所以能拿着理论去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指导,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马上就能从中概括出这个问题的理论了。而我们在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只是有感觉了,而且这种感觉一不小心就会从大脑中消失。我们还需要在有感觉的基础上再多做一些工作,才能使得此时的感觉上升为理论,而后才有可能拿着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他之所以有品质,是因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已经趋于成熟,他很明确自己要什么,很明确自己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以及未来的理想。所以他在面对自己的未来的时候能打得开,能张开双臂去拥抱生活与学习,不被当下所遇到的坎坷或失败所阻碍;他在面对当下的时候能下得来,能把心放在肚子里,把脚扎根于大地,能按部就班地去做简单而具体的事;他在面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时能上得去,能看见别人,能从他人的眼睛去看世界,能在这个时候不忘自己应该做的事,能在正式场合表达严肃的问题同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而在我们的眼中,世界是混乱的,人生是混沌的,就像站在原野之上,眼前没有任何道路,我们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对未来的期许更像一种幻想,不敢去拥抱;在实际做事的时候总是患得患失,在做但没那么用力,总不能完全做完,总是行百里而半九十;在面对周围的人的时候,总是从自己出发去揣测,总显得有些冲动,有些纠结。

高手之所以是有素养的,是因为他的品质让他在实际做事的时候能做到全然进入,全情投入,所以他能进得去,出得来。而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因为品质不到位,只能看到事情本身,不能深入触摸事情的内核,更不能对事情本身进行俯视,不能看到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我们只去学习他们表面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6krTs3PDFewDsRppJLJFikUTbZC99qkxv5M7EVQxTjsJece17AsoL5D9V2xGQz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