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始皇陵是否真的被盗

公元前210年十月,华丽的天子车驾离开咸阳,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十一月,来到了云梦、九嶷山,然后浮江而下,经过丹阳,到达钱塘。由于钱塘江水势滔天,波涛汹涌,车队遂向西走了百余里,由狭中渡江。

渡江之时,庞大的车队引来许多人观看。这时,人群中一个高大威武的少年突然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

这句话秦始皇当然不会听到,他也不会想到,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竟然隐藏着一个秦国的死敌。

——这个少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一生的使命,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亡秦”。他从秦二世元年(前209)从会稽起兵开始,每遇秦兵,战无不胜,秦军望之披靡,闻风而逃。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秦王朝就土崩瓦解。

在其后的楚汉之争中,项羽却失败了。历史学家常常为项羽鸣不平,把其失败之因简单归结于项羽主观决策上的失误。而众多的文人墨客则将其描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大多论者忽略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之所以说项羽的使命是亡秦,是因为他与大秦天生有国仇家恨。项羽的祖父、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军射杀,而项羽所在的楚国,多年来与秦战争不断,并最终为秦所灭。所以,当项羽兵进咸阳时,疯狂的复仇行为便在所难免。

据说,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后,竟在一天之内就将秦国皇亲800余人连同4000名文武官员全部杀死。秦王子婴就是被项羽本人用方天画戟扎入胸腹扔到街心而毙命。随后,8000江东子弟潮水般涌入秦宫,将财宝、美女抢劫一空后,又放一把大火,将阿房宫内的宫殿、楼阁烧成一片废墟,大火烧三月不灭。

做完这一切后,项羽的私愤并没有发泄完毕。他又带兵闯入秦始皇陵,杀害了所有守陵人和部分还在修建陵园的工匠,放火烧掉陵园内所有的地面建筑,还下令挖掘秦始皇陵。

关于项羽的几把大火,历史上的记载已有不少,且大多相似,并无争议。只是项羽是否盗掘过秦始皇陵,目前尚有争论。

关于项羽掘秦始皇墓,历史上也有不少记载。

被焚毁的兵马俑

司马迁的《史记》中借刘邦之口,骂项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刘向传》中写道: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

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渭水注》中这样描绘: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坟高五丈……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另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项羽掘秦始皇墓的传奇故事——

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命英布去盗秦始皇墓。当地下皇城大门打开时,里面突然射出无数箭矢,乱箭如雨发,当场射死许多士兵。随后从墓中又飞出无数怪鸟,啄伤不少士兵。惊魂未定的士兵四散逃去,又被墓中冲出的怪兽追击,咬伤无数。英布不敢进门,急忙报告项羽。项羽一听大怒,亲自率士兵冲入墓门。至墓内后,项羽定睛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只见里面星光灿烂,山峦起伏,草木青翠,这不是函谷关吗?项羽带兵往前冲击,但这时又是一阵乱箭射击,项羽无奈之下,只好率兵退出。

秦始皇陵园结构想象图

另一个故事说,项羽灭秦后,派10万兵士挖掘秦始皇墓。士兵在陵墓南面和西北寻挖墓穴道,挖了半月有余,踪迹全无。项羽听说后,赶到了现场,亲自督促开挖,仍没有结果,正在犹豫之时,忽然从西北方向走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老人对项羽说:“你不该动用如此众多的劳力来挖墓,秦始皇是怎么灭亡的,你应该心知肚明,万不可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啊。”项羽听了老人之言,思索良久,终有所悟,于是马上命令士兵停止挖掘,返回楚地。但是士兵们毕竟在此地挖出了两条沟,这两条沟后在历史上被称为“霸王沟”。

还有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说是项羽挖掘秦始皇陵时,从墓中飞出一些金雁,消失于南方。到三国时,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日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张善一看,金雁身上还刻有字,字的意思是说此雁乃秦始皇陵中之物。

依据诸如此类的记载和传说,好像项羽掘秦始皇陵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上,这些说法并不能作为项羽掘始皇陵的真正证据。民间传说故事自不必说,就是历史上的记载也令人产生疑问。

考古人员在对兵马俑进行清理工作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只是引用刘邦在两军阵前责骂项羽的话,并没有直接去写项羽如何。如果这件事是事实的话,那也应该是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了。这样重大的事件却并没有载入《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这是司马迁的遗漏,还是有不便言说之处?两种说法似乎都很难成立。因为司马迁是一个公认的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极少有趋炎附势之作。同时,在《项羽本纪》中,他对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的行为有明确记述,还有什么必要对掘秦始皇冢加以掩饰呢?不可否认,项羽“掘冢”的动机是存在的。这是雪国仇、报家恨的最好手段。但是,以秦始皇陵的地宫之深邃、构筑之坚固、警戒之严密,项羽即便有开掘之心,恐也难以如愿。所以更为可能的是,用一把大火,烧掉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并把“浅层”的宝藏拿走。这一行动,使人们误认为项羽盗掘了秦始皇陵。

那么,后来的班固、郦道元又为何要编造故事,栽赃项羽呢?这也许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虽然我们无从琢磨班固、郦道元的心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他们关于“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史实”的记载,基本上都是从《史记》中抄袭而来的。而作为兰台令史的班固也不可能比早他200多年,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获得更多的史料。再说,按照班固的记述,可以设想,项羽凭借为数几十万人的挖掘能力,不管他采取大揭顶还是多道并进的办法,都是愚蠢至极的。若在短期内,集中一处挖掘,不但难于下手,而且对秦陵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也是难以奏效的。即使地宫被打开,那陵墓内的珍宝再多也有个定数,以30万之人力,“三十日运物不能穷”,也难以成立。同时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述,只要项羽打开地宫,必然会有暗弩射出,即使进入墓内,也会受到水银毒气的伤害。而关于这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善于渲染的他们为何不记述?退一步讲,如果秦始皇陵内已被项羽洗劫一空,历代朝廷又何须下令派人保护呢?历史上,刘邦平定天下后,即派20户为始皇守冢,这本身就说明,这位新登龙位的皇帝知道并没有人毁坏寝宫,否则,还有什么守冢的必要?至于刘邦之后,历代王朝对始皇陵都倍加守护,起码也是对班固、郦道元等人讹传的否定。

从20世纪50年代起,陕西的文物工作者就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地面勘察。1974年以后,考古人员便围绕陵冢、陵园进行大规模的钻探,留下了10多万个钻孔。

长期负责秦陵钻探的考古工作者程学华认为,钻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上的封土没有出现局部下沉的迹象,夯土层也没有较大的变动。目前在整个封土上仅发现两个直径不足1米、深不过9米的小盗洞,而这两个盗洞又远离地宫。假如当年项羽真的以30万人对始皇陵地宫进行发掘,那么,今天怎会是这般模样?所以他说:“班固近似道听途说,郦道元则是信口开河,致使我们的考古研究误入迷途。”

考古钻探人员在秦始皇陵钻探

现秦陵考古队的张占民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也得出了与程学华一致的结论,认为班固和郦道元的记载是相互矛盾且难圆其说的:既然项羽烧地宫在先,那么地宫内的建筑包括棺椁在内绝对不会幸免,那为什么没有对秦始皇尸骨做何处理的半句记载?是一同烧毁了还是搞碎了?以项羽的性格和复仇心理,若见到秦始皇尸骨,绝对不会放一把火了之的。

从现已发掘、钻探的地宫周围的一些随葬品看,西墓道耳室仍保存着完整的铜车马队,而装置铜车马的木椁也没有遭到火烧,属于自然腐朽。北墓的耳室同样保存着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试想,如果秦陵地宫真的被项羽的30万大军所盗,在墓两旁的随葬品又怎能完好无损?既然这些随葬品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深藏在地宫内的随葬品也应该不会被洗劫一空,甚至会同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假如项羽当年真的一把火焚烧了地宫,那么地宫内的水银也早已挥发四散,但今天的科学试验证明,陵内的水银依然存在。所以,种种迹象和资料都表明:秦陵地下宫殿不但未遭大规模的洗劫,也没有被焚烧的可能。

秦始皇陵园出土的铜车马

既然班固、郦道元等人的错误已遭反驳,那么项羽等人在陵园内究竟破坏了什么?

也许用不着想象就可知道,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首先就成为项羽大军洗劫和破坏的对象。那博大恢宏的寝殿、食宫、门阙、角楼等在兵燹中都无一幸免。几千年后,人们站在这片遗址上,仍然能看到红烧土和木炭混杂、残砖碎瓦与草屑相伴的凄凉景象。同时,埋葬于地下的兵马俑也在这次洗劫中深受其害。

修复后的铜车马

青铜戟头各部位名称

在考古勘探中,经过部分清理的陵园建筑遗址,很少有金钱和青铜器物的发现。已发现的“乐府”铜编钟、两诏铜权、“骊山园”铜锤及戈、矛等兵器,都散见于陵园的堆积土中。秦俑坑内的青铜兵器,按理应当与兵俑的数量相等,有近百件之多,这个数量无异于一个大型的兵器库,一旦得到这些兵器,便可立即装备士兵,投入战斗。但就现在看来,俑坑中的兵器所剩无几,若结合兵马俑被破坏的情形来看,坑中的兵器显然是被掳去了。当年刘邦指责项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无疑是指他捣毁从葬设施,并掠走陵园财物的暴戾行径。

关于项羽是否盗掘过秦始皇陵的争论,似乎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历史上企图盗掘秦陵的仍大有人在。

据史料记载,后赵时的石勒和石虎,在盗窃战国时的赵简子墓失败之后,来到了秦始皇陵。经过一番周密的钻探之后,他们在封土以外的不远处开始了挖掘。这次,他们的苦心没有白费,鬼使神差,他们打开了通往秦陵地宫的墓道,取走了墓道门旁安装的铜柱数根。正当他们进一步向地宫深入凿挖时,被守陵人发现,两人不得不含恨忍痛放弃了秦陵,背着铜柱落荒而逃。

据当地村民说,清朝道光年间,秦始皇陵封土遭到了暴雨流水的冲击,陵墓北面的半山腰间,也在暴雨冲击中塌陷出一个很深的洞窟。这个洞窟被附近岳家村的一个老头发现后,立即传播开来。消息传到了一个外号叫“白狼”的土匪头子耳中,他立即率人以探测陵园为由进入洞窟,令所有入洞者大吃一惊的是,这个洞窟竟通入陵墓地宫。“白狼”对此大为兴奋,命人取了大批的珍宝出洞后,溜之大吉。守陵人得知此事后,马上报告官府,官府派人堵死了洞窟,随之加紧了对陵园的看管,洞窟再未被掘。

清朝灭亡之后,随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陕西军阀又一次派兵挖掘了秦陵,取走了地宫大批珍宝。

秦陵出土的弓箭

青铜剑出土时情形

以上记载和民间传言,虽有证可据,但大多漏洞百出。依石勒、石虎两人的力量,怎么能轻易就打通了地宫隧道?项羽当年率领千军万马,也对秦陵无计可施,难道二石是神仙不成?退一步讲,即使打开了隧道,依秦陵的坚固,作为支柱的铜柱,两个人怎么能将其取下?别说“数根”,就是一根,恐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蚍蜉撼大树”。再说,他们二人在表层又是钻探,又是挖掘,守陵人竟浑然不觉,而待其进入隧道后,却被守陵人发觉,这于情于理实难讲通,莫非守陵人有“天眼”不成?所以,这一说法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洞窟”的说法也显荒唐。秦始皇几十年处心积虑建成的坚固陵墓,怎会如此不堪一击?一阵雨水冲击,就能冲出个大窟窿,让人难以置信。更致命的是,这个洞窟居然能直接通入地宫。如果真是这样,从秦至清,中间老天不知下过多少次暴雨,洞窟也不知出现过多少回,哪轮得上清朝的“白狼”搜取珍宝?恐怕陵墓内早已是空空如也。

至于陕西军阀盗陵的传言,既无时间,又无姓名,更无盗掘经过,自然只能理解为讹传。

可以肯定的是,秦陵作为一座超级天子大墓,自它建成之日起,历代盗墓贼就对其虎视眈眈,也曾做过种种努力,但只是留下了几个小小盗洞而已,在庞大的陵墓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也并未对地宫造成真正的破坏。至于秦陵地宫门口是否有刀枪弩矢之类的射杀性武器,以防盗墓贼的入侵,达到“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的奇效,在地宫打开之前,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据秦陵钻探人员透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或许正是陵墓本身的坚固无比,加上传说地宫内深藏刀枪暗弩的震慑力量,才使秦始皇陵地宫内部免遭兵匪盗贼的洗劫。这是秦始皇个人之所幸,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大幸。 2VagCYgIhUveab+xfDnv8NlPqEG73KnF5sW/yl6BdsUgzqm3LVzAtIydMpoXSy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