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财富,人所拥有的

伟大的“幸福学导师”伊壁鸠鲁将人的需求分为三类,十分恰当。第一类是自然和必要的需求,缺少它们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苦,比如,对食物和衣物的需求,它们相对容易满足。第二类是虽然符合自然天性但并不必要的,比如,某些特定的感官满足。在这里我补充一下,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报告,伊壁鸠鲁没有提及具体是哪些感官;所以,我对他学说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是更明确的。这第二类需求要难以满足一些。第三类需求既不是自然天性,也不是必要的,就是对骄奢淫逸、铺张炫耀的需求,永无止境,最难满足。

要合理地把人对财富的渴望规范在一个限度里,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因为多少财富能让一个人满足,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个数量总是相对的,也就是在某人想要的和他实际获得的两者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如果只用一个人已经拥有什么来衡量他的幸福,而不考虑他的渴望,无异于讨论一个只有分子而没有分母的分数,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从未有过念想,人就不会感到有所失去;没有这些也照样快活;但人即使拥有成百成千的好东西,还是会为求而不得的那一件而倍感忧愁。其实,人人都有自己的视野,他会渴望那些自己看来有可能得到的东西。如果在他看来,自己非常自信、有能力可以得到某样东西,他就是幸福的;而如果途中受阻,就会难过。视野之外的事物对他是没有影响的。这就是为什么穷人不会对富人拥有的巨额财富愤愤不平,同时富人反而会觉得这些还没有到达自己的期望,并不能从已经拥有的财富中获得慰藉。财富就像海水,越喝越渴;名气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财富,在难过一阵子之后,他往往会变回之前的脾性;这是因为当命运减少他的财富,他就立刻对应地降低自己的期待。面对不幸,其实降低期待才是最痛苦的;不过一旦我们这么做了,痛苦就会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就像伤口愈合。相反的,当好运降临,我们想要的会越来越多,也没有什么可以加以调控;乐趣就在于这种欲望增长本身。但这种快乐持续不了多久,当欲望不再膨胀,快乐也就戛然而止;我们对不断索求习以为常,继而逐渐对眼下能满足这些欲望的财富也无动于衷。《奥德赛》中有一段阐述了这个真理,下面我引用其中最后两句:

思想之于凡人,就像天神赐予的时日一样捉摸不定。

一旦渴望的物质财富不能得到,人在不断索取的过程中,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满。

当我们理解人类是这样一个充满欲望,并以此为生存基石的族群时,就不会惊讶于财富的地位,它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更被人类尊崇,更被引以为光荣,也不会奇怪为什么赚钱被当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而其他任何不能为之做出贡献的事情都会被丢弃在一旁——比如,哲学。人们常常因为把赚钱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而被指指点点;但这就是人的天性,人不可避免地会爱上金钱,因为它就像不知疲倦的普罗透斯 ,随时都能摇身一变成为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满足他们当下各式各样的愿望。别的东西都只能满足一个愿望:比如,食物,能让你不再饥饿;美酒,能让你享受醇美;药品,能为你治病;皮草,能抵御寒冬;爱情,能致敬青春,等等。只有金钱是绝对的好东西,因为它不只能满足单一的特定需求。它无所不能。

如果某个人拥有独立的财富,就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抵御邪恶和不幸的堡垒;而不是用它来享受尘世的快乐,或是觉得自己必须将它挥霍一空。那些出身并不好,但凭借施展自己的才能致富的人,都觉得才华才是他们的资本,而他们赚到的钱只是利息而已;他们不会想着要将一部分钱存起来变成固定资本,而是赚多少花多少。因此,他们常常陷入穷困;如果他们的才华因过时而枯竭,这些人的收入就会减少,甚至完全破产。这经常发生在艺术家身上,发生在当一些特定技能不再被需要的时期。没什么能阻止普通的劳动者用工作酬劳来犒赏自己。因为他们的技能不太可能会消失,即便真的消失了,他们也能用类似劳动来替代,而且他们做的这些事往往总是有需求。老话说得好,一门好手艺就是一座金矿。但对艺术家或者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而这恰恰是他们拿高薪的原因。他们本该用自己的收入积累一些资本,却只是把它们看作是自己才华带来的利息,结果落得下场凄惨。而另一方面,有钱人家的继承者们至少还知道如何区分资本和利息,他们大多还是会尽量保障自己的资本安全,不会去花;如果可以,他们会把八分之一的利息存起来,以备未来不时之需。所以,他们大多还是能够维持自己的地位。以上关于资本和利息的说法不适用于商业,因为对商人来说,金钱只是用来挣钱的工具,就好比工人的工具;即使他们的资本完全来自自己的努力劳动,他们还是会通过对钱的良好使用来保存和增加它,所以商人阶层比其他任何阶层的人都富有。

通常那些亲身经历过贫穷的人,相比只是对贫穷有所耳闻的人更不惧怕它,从而更会倾向于奢靡浪费。实际上,相比突然走运而一夜暴富的人,那些出身良好的人往往会更谨慎地考虑未来,更加节俭。如果远远地看,贫穷貌似不像疾病那样可怕,但其实,对于一个生来富有的人,财富就像空气一样,离开了就不能存活。所以,他守护财富,就是在守护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地他就更爱秩序、谨慎和节俭。而一个生而贫穷的人,却把财富看作平常事物,一旦走运赚到了钱,他就觉得是额外获得,应该享受一番或者挥霍掉,因为即使花完,最多就是变回和以前一样,烦恼还更少了,就像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说的:

一句真理,乞丐得马,骑死算数。

但必须说一句,这些人对命运和自己赖以为生的手艺有一种坚定甚至过度的信任,他们不仅脑子里是这么想的,内心也是这么坚信的。所以,不像那些生来富有的人,他们不将贫困看作无底洞,而是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爬出来,再次翻身。人性的这个特质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出身不好的女人在结婚后,往往比那些能给夫家带来丰厚嫁妆的女人要求更多、更为奢靡。因为有钱人家的姑娘不只带来了财产,还带来了比穷人家女孩更多对财富的渴望,更多从父辈继承来的守护财富的本能。如果有人质疑这种说法,还觉得事实应该恰好相反,就可以在阿里奥斯托 的第一篇《讽刺诗》中找到根据;但同时,约翰逊博士 [1] 赞同我的观点:“一个富有的女人习惯掌控金钱,就会花得更明智;而一个通过婚姻才第一次掌握财富的女人,会沉迷于此,花得大手大脚。”所以我要奉劝那些娶了穷人家女孩的男人,不要让她们掌握资本,只给她们利息即可,而且尤其要注意不要让她们管理孩子继承的财产。

我提醒人们要小心保护自己辛苦赚取或者继承来的钱,这绝不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如果从生活的一开始我们就能够尽可能独立,也就是不用工作就能生活得非常舒适,即使只是自己一个人,也是莫大的优势了,更不要说整个家庭都如此。这意味着他们免疫于贫穷这项“慢性疾病”,而后者就像瘟疫一样桎梏着人们的生活。这就说明他们已经从与生俱来的劳动枷锁中解放出来。只有得此眷顾的人才能说他生而自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自由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每天早上都能对自己说:“今天是属于我自己的。”同样,收入一百块的人和一千块的人之间的差距,要远远小于前者与身无分文的人之间的差距。但当一个具有极高精神力量的人继承了家产的时候,财富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价值,他将走上一条与赚钱养家截然不同的道路;因为他得到了命运双倍的眷顾,可以靠着自己的天才而活,他将为人类做出百倍于常人的贡献,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致力于造福全人类的事业,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荣光。他们可能将自己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为同胞们做出更多贡献。如果一个人出身富裕,却没有做以上任何一件事,甚至连试都不试一下,也不去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以求推动它的发展,那他就只是一个懒汉、偷时间的贼,让人鄙视。他甚至并不幸福,因为对他来说,衣食无忧给他带来了人类的另一项痛苦——无聊;这折磨堪比死亡,倒不如让贫穷给他找点事做。而且,由于无聊他会去挥霍,渐渐就会失去财富这项优势。数不清的有钱人都会这样,当他们有钱的时候他们挥霍无度,只是为了从无聊中暂时解脱。


[1] 出自《博斯韦尔的约翰逊生平记录》( Boswell's Life of Johnson ),记录了约翰逊博士的一些语录。 QdKFbjM30fo/GpJKtpXYIOIbtf+iPQhwPjmCCHhsPXiK/uVK9zek7UmAYRg8IY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