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守升
“战略解码”方法的创建者、
畅销书《战略解码》作者
众所周知,古希腊出了不少的哲学家、思想家,有的人特别喜欢“抬杠”,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逮到机会就来场“论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常被人当成“杠精”,他言语无所顾忌,绝不盲从权威。在当今灿若星河的战略管理学者群里,如果要推选一个学富五车、极具独立思想且有批判精神的世界级大师,非明茨伯格莫属。
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默(Gary Hamel)在回答“为什么我喜欢亨利·明茨伯格”时,给出了五条理由,其中第一条就说他是世界级的偶像终结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明茨伯格面对别人眼中的“大师”,是敢于质疑和思辨的。
明茨伯格穷其一生都在试图还原战略管理这头“大象”的真实全貌。其著名的作品《战略历程》( Strategy Safari )开篇讲道,“我们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没有人具有审视整个‘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是紧紧抓住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对其他难以触及的部分一无所知”。
如果说《战略历程》是对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战略学说所做的全方位梳理,系统而严谨地展现了各路学派的战略思想精髓,那么作为其姊妹篇的《战略反击》则更像灵动的杂文或散文摘录,用一个个“豆腐块”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战略大象”容易被误解或忽略的侧面。全书精选了不同作者的多篇短文,从七个不同的视角,对不同的战略管理流派和思想做了不同形式的展现。
这些文章就像万花筒,寥寥数语却色彩斑斓,道出不同大师的精彩一瞥。
关于对战略的看法,各种争论由来已久。总结下来,对以下12个问题的看法或倾向反映出不同的战略观,可以说是争论的焦点或争议点。
《战略反击》这本书对以上问题都有涉及,只不过有的给出了明确的观点,有的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透出了作者对传统说法的质疑,隐含着某种倾向。另外,对书中的大部分文章(特别是后半部分),作者及选编者采用的是隐喻甚至讽刺的方式,故意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思索与回味。也许是我过于愚钝,有的文章实在看不出作者所指何意,不理解为何精选这篇文章,比如书中的“我在动物园学到了战略的真谛”。于是,我去翻看明茨伯格的其他著作,包括《战略历程》及《战略过程:概念、情境与案例》( The Strategy Process: Concepts, Context and Cases ),方能明白作者背后的深意。
仔细读过、品过,你才能嚼出其中滋味。回头望去,明茨伯格就像远处闪着寒光的一颗星星,让你敬畏。